龙王之怒:1931年长江水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致谢

这本书源自我在曼彻斯特大学的博士论文。感谢莎伦·麦克唐纳(Sharon Macdonald)在我从人类学转投历史学的蜕变过程中所提供的无私帮助,即使在乌斯河(Ouse River)有征兆地上涨并涌进她的花园时,她还是阅读了我的论文。郑阳文(Zheng Yangwen)以及亚伦·A. 摩尔(Aaron A. Moore)、阿斯特丽德·诺丁(Astrid Nordin)、林赛·坎宁安(Linsay Cunningham)、卡尔·基尔科斯(Carl Kilcourse)、大卫·伍德布里奇(David Woodbridge)、巴特·范·马尔森(Bart van Malssen)、侯佳琪、欧阳东鸿为我提供了有关中国历史的宝贵见解。科马克·奥·格拉达(Cormac Ó Gráda)的饥荒研究给了我很大启发,非常感激他同意审读我的论文,并与皮埃尔·富勒(Pierre Fuller)一起提出了极好的修改建议。英国大学校际中国中心(BICC)为我的研究生学习提供了全面的资金支持;如果没有这个组织,我和许多同龄人将不可能谋得现在的职业。感谢我在曼彻斯特大学、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中文老师,是他们让我的课程变得如此有趣。感谢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北京大学的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给予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感谢马克·贝克(Mark Baker),他为我的几份论文草稿提供了宝贵修改建议。还要感谢戈登·巴雷特(Gordon Barrett),他陪我去了很多次档案馆。在写这本书的后期阶段,我得到了新加坡教育部“治理亚洲城市化进程中的复合灾难”(Governing Compound Disasters in Urbanising Asia)项目的资助。我要感谢迈克·道格拉斯(Mike Douglass)和米歇尔·米勒(Michelle Miller)促成该资助,并为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思考灾害的学术环境。

我的博士论文在剑桥大学出版,要感谢方德万(Hans van de Ven)提出了许多睿智的建议,并感谢由周越(Adam Yuet Chau)主持的中国研究研讨会的同事们。事实证明,我在冈维尔与凯斯学院学习期间结下的友谊是无价的,尽管有太多人要单独感谢,但如果不提到苏吉特·西瓦桑达拉姆(Sujit Sivasundaram)、梅丽莎·卡拉雷苏(Melissa Calaresu)、彼得·曼德勒(Peter Mandler)、理查德·斯特利(Richard Staley)、凯瑟琳·麦克唐纳(Katherine McDonald)、罗布·普里斯特(Rob Priest)、艾玛·亨特(Emma Hunter)、约翰·加拉格尔(John Gallagher)、苏珊·雷奇(Susan Raich)、大卫·莫塔德尔(David Motadel)、汤姆·辛普森(Tom Simpson)、马特·普里查德(Matt Pritchard)和杰里米·普林(Jeremy Prynne),那我就是疏忽懈怠了。感谢李约瑟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特别是约翰·莫菲特(John Moffett),他分享了他关于中国历史的渊博知识,并帮助我获得了一些非常有用的资料。

几年前在去新加坡的一次短暂旅行中,一场倾盆大雨毁了我早期所有的田野调查笔记。一位好心的酒店经理给我买了一台新电脑,我带着一个空硬盘和对洪水的新兴趣回到了武汉。我没有气馁,随后回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并在那里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我从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的优秀学者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分别是:杜赞奇(Prasenjit Duara)、格雷格·克兰西(Greg Clancey)、丁荷生(Ken Dean)、菲奥娜·威廉姆森(Fiona Williamson)、迪曼·达斯(Dhiman Das)、米歇尔·巴斯(Michiel Baas)、谢哈尔·克里希南(Shekhar Krishnan)、陈朗、赖荣道、黄坚立、李承俊(Lee Seung-Joon)、克雷顿·康诺利(Creighton Connolly)、岑学敏、温爽、乔纳森·里格(Jonathan Rigg)、鲍勃·瓦森(Bob Wasson)、阿鲁尼玛·达塔(Arunima Datta)、丽塔·帕达旺吉(Rita Padawangi)。

艾志瑞(Kathryn Edgerton-Tarpley)和格雷格·班考夫(Greg Bankoff)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启发了我处理灾害的方法,所以很高兴收到他们对我研究的意见和建议。此外,也收到了学者们对我论文的诸多反馈意见,这些学者包括伊莎贝拉·杰克逊(Isabella Jackson)、托比·林肯(Toby Lincoln)、黄学雷、拉娜·米特(Rana Mitter)、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穆盛博(Micah Muscolino)、田海(Barend ter Haar)、叶文静(Shirley Ye)、乔·劳森(Joe Lawson)、毕可思(Robert Bickers)、詹姆斯·沃伦(James Warren)、钱继伟、汤芸、卡蒂亚娜·勒·门泰克(Katiana Le Mentec)、张原、罗汉·德索扎(Rohan D’Souza)和阿鲁皮约蒂·赛基亚(Arupjyoti Saikia)。

我要感谢剑桥大学出版社的两位匿名评审提出的宝贵建议,露西·莱默(Lucy Rhymer)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完成了这本书的编辑,约翰·麦克尼尔(John McNeill)和埃德蒙·拉塞尔(Edmund Russell)将我的作品与一些我最喜欢的书一起列入了一套丛书。第三章中使用的资料以不同的形式发表在《二十世纪中国》(Twentieth Century China)上(2015年第40卷第2期,第83—104页),特别鸣谢。此外,感谢密苏里州历史博物馆、三一学院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和联合协会允许我转载复制他们的照片。

如果没有我朋友和家人的支持,这本书是不可能完成的。我是在武汉的餐桌上开始了解洪水的,我和岳父母在白酒的刺激下相聊甚欢。感谢他们所有人如此热情地款待我,特别是魏民祥、徐运华和已故的湿地文化领军人物魏成祥。很荣幸能有这么多“九头鸟”(湖北人)朋友,尤其是张砺冰和赛梦飞(Simon Galloway)一起陪伴我经历了许多在武汉的灰暗日子。我亏欠在英国的家人很多,他们在我来中国之前很久就帮我孕育了这本书中的许多想法。我要感谢我的姐姐劳拉(Laura)和埃伦(Ellen),感谢她们的陪伴和支持,也要感谢我的父母安(Ann)和艾伦(Alan),他们不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还阅读了很多关于中国洪水的书籍,比任何人都要多。这本书献给我的女儿魏心悦,在我研究一个悲惨的话题时,她给了我无限的快乐;也献给我的妻子魏娟,没有她,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