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奥德彪,致富何必卖香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5章 西南大学技术员李诚

就当村里的基础建设推进的如火如荼之时,李大使那边的第一批水稻良种终于到达了。

因为这里地处内陆,所以援布物资是从华夏海运至肯尼亚港口,然后飞机空运过来,这份援助的诚意真是没话说。

换了其它国家谁愿意这样不惜本钱的援助?

而且一起到达的居然还有一名华夏的技术员,李诚。

虽然个头不高,大概只有一米六十八左右,但在布隆迪这种热带地区,大部分男人的身高也就这样。

奥德彪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还以为对方也是非洲人,因为李诚晒的是真黑啊!

和古仔最黑的时候都有一拼了,好在对方提前用纯正的华夏语跟奥德彪打起了招呼,他这才没有出洋相。

因为李大使跟李诚说过,自己会华夏语,所以李诚也懒得说他那很不地道的法语了。

经过简短的交流,奥德彪这才发现,李诚居然是毕业于西南大学农业工程专业,这是一所华夏的“211”名校。

虽然西南大学并非华夏的“985”,但这个学校有一位名震世界的农业专家——袁老。

李大使也向奥德彪介绍,说别看李诚年轻,但可是正儿八经的全日制研究生,并且已经在准备攻读博士学位,学的专业里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杂交水稻。

他这次可是给奥德彪要来了一个真正的农技专家。

奥德彪自然非常高兴,这种地方最好就是来个年轻的小伙子,不然来个年纪大的或者女同志,都比较麻烦。

反观李诚这边,对奥德彪的印象就不是很好了。

棕色的皮肤在他看来有些不伦不类,这也就算了,最让他不爽的是奥德彪居然才17岁?

自己五年小学,六年中学,加上本硕连读,已经感觉很年轻了,是他们那个村子里最厉害的大学生!

结果跟奥德彪一比,那简直就是腐草荧光与天心皓月啊。

叫奥德彪老板,听他对自己训示,啊这......

“李技术员,你看,你比我大几岁,又是千里迢迢的从华夏来支援我们搞农业,我非常感动啊,我冒昧的问一句,要不,我们就以兄弟相称,如何?”

奥德彪太清楚华夏的人情世故了,他只是粗粗一看,就猜出李诚心里想点啥了,所以主动来套近乎,毕竟李诚是从华夏来的,不管这人到底如何,他的技术肯定是实打实的。

一定要不惜代价把他的杂交水稻技术学来。

跟着奥德彪一起来迎接的还有姆蓬扎等心腹,结果听到自己老大要跟对方以兄弟相称,心里都在想,居然这么快就认老大当大哥了?

他们这些人可都是在血与火的厮杀里才融入到这个核心圈子里,这小子居然才打个照面就混进来了?

真是好大的脸面!

“呃,好说,好说,既然你都如此说了,我也不能太矫情,那为......”他的那个“兄”字还没有说出,就看到姆蓬扎等数人皆有温色。

他能从山沟沟里混出来,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辈,起码的眼力见还是有的,

打小就喜欢看《三国演义》,眼下的场景居然和刘备与吕布徐州会面时有几分相似,心里琢磨奥德彪的话,不会是反话吧?

反正看他手下的脸色,看自己的神色明显不善啊。

想到这里,出口的话马上就变成了“那小弟就斗胆高攀了!”

“哎~李技术员说的这是什么话,你比我要大,按照你们华夏的规矩,长者为大,不是么?所以你应该是兄,我为弟才对。”

奥德彪一脸诚恳,他这是肺腑之言,人家来送技术,自己叫声兄长怎么了?岂不见华夏的历史上,很多枭雄豪杰,只要给些许好处,个个都争先恐后的叫对方义父。

“哈哈,”李诚不愧是高学历人才,立刻就琢磨出了奥德彪话里的“漏洞”,急忙为自己解围,“老兄你也说了,那是华夏的规矩,现在不是在布隆迪么?你年纪轻轻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一番事业,这叫能者为上!而且我这次可是带着任务来你这里的,必须要仰仗你。”

“奥德彪,你就不要再推辞了,他的老师袁老可是给了他一个任务,就是李技术员必须在布隆迪把杂交水稻弄成功,为后续的推广蹚出一条先行之路。”李大使也急忙补充道。

这样一来,似乎也说的通,自己姿态已经做足,也要差不多见好就收。

奥德彪突然想到,如果真是认他为尊,将来恐怕很多事情难开口,于是哈哈一笑,“既然如此,咱们就以平辈相称,我喊你李兄弟,你就喊我名字即可,这样如何?”

李诚当然求之不得,真要叫他去喊一个年纪比自己小好几岁的非洲人为兄,自己还是有点膈应的。

这个麻烦事解决后,李大使和奥德彪等人就在使馆的餐厅里给李诚接了个风,席间还特意给李诚尝了下“冰爽”汽水,这让李诚还是有些吃惊的。

因为这汽水的口感确实非常不错。

李诚在读书时期就一直很喜欢运动,特别是喜欢足球,所以运动后喝的饮料就会比较多一些。

巧的是,他并不爱喝雪碧可乐,反而对芬达这种带有果香味的汽水情有独钟,“冰爽”里就含有香蕉的清香,这很对他的口感。

“这汽水真的不错啊!”李诚由衷的感慨道。

“李兄弟,你能来我们非洲大陆支援农业建设,我们肯定是举双手欢迎,不过这里的条件不比你们华夏,饮食方面我只能尽最大可能配合你华夏的口味,唯一能保证的是,这种汽水我们管够!”

听到奥德彪这番真诚的欢迎词,李诚还是有些感动的。

自己来这里可不是为了享受的,因为如果他在援布期间表现突出,对于接下来攻读博士是大有好处的。

来之前他的同学都劝他三思,毕竟非洲不比亚洲,不仅脏乱差,而且气候水土都很难适应,但他深知“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在农业这条路上走的更远,就必须要能直面困难。

自己本来就是穷山沟里出来的,这些困难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