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绿色金融与银行绩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机理分析

第一节 相关理论概述

一、绿色金融发展的经济学解释

(一)绿色发展理论

绿色发展理论源自于经济增长中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恶化所产生的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一种以效率、公平、持续为目标,致力于实现社会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Dinda 认为,绿色发展追求经济增长、污染减少、废弃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的同步实现,以及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同根同源,绿色经济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在1990年提出,绿色经济是一种基于社会和生态条件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这一概念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被各国逐渐重视。2008年10月,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全球绿色新政”[1]倡议,旨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总的来看,绿色发展是一种长期发展模式,旨在平衡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从而优化生产方式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三大系统协同发展,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环境金融理论

环境金融理论旨在通过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2]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Cowan 认为环境金融是金融创新同低碳经济相结合的产物。环境金融可以被理解为为达到环境污染防治、环境风险管理、环境资源节约等目的,通过影响经济主体活动而进行的一系列影响经济主体活动的金融创新。环境金融理论将低碳经济理论与传统金融业相融合,为金融业注入增长活力的同时,也为人类低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企业绩效与环境绩效的矛盾

古典经济学派基于利润最大化理论,认为企业采取环保措施会增加公司成本,降低公司利润,导致企业绩效与环境绩效相矛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早期阶段,社会大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较为欠缺,为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牺牲了一部分生态环境,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印证了古典经济学派关于企业绩效与环境绩效存在矛盾的观点。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规律,破除了传统观念中企业绩效和环境绩效相互对立的错误认识。

(四)波特假说

20世纪90年代,经济学者Porter认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有助于推动环保方面的技术创新、加快绿色技术的迭代,环保公司还可以提升竞争优势,实现经营收益的增长。基于此该观点,逐渐演变出了著名的波特假说。波特假说认为制定严格的环保政策,可以推动企业的绿色创新,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产品质量,缩减成本支出,提高生产效率。

(五)共享价值理论

Porter和Kramer将“共享价值”理论定义为一种可以改善企业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运营方式。企业需要在其社会活动中将社会问题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从而实现以盈利为目的企业社会责任。当前,一部分企业对价值创造的认识较为狭隘,导致企业在追求短期财务业绩的情况下,忽视了能够带来长期成功的影响因素。非营利组织共益实验室在2006年提出了一种新的商业形态——共益企业,这一商业形态与共享价值的理论内涵高度契合。共益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取得商业价值和社会利益的双重成就,企业在经营中不仅要考虑股东的经济利益,还要为员工、社区、客户和环境等创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