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绿色金融与银行绩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研究

国外学术界尚未就绿色金融的定义形成普遍共识。从微观角度看,绿色金融普遍被定义为一类金融产品。国际金融公司[4]认为绿色金融是为保护环境、确保社会正义和促进经济繁荣的投资产品。Munitlak 认为绿色金融是包含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新技术、产业、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从宏观角度看,绿色金融被定义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Cowan 认为绿色金融主要是研究绿色经济资金融通问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与金融问题的有机结合。Lindenberg 将绿色金融理解为一种使金融机构推行绿色经济的政策。然而,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看,学者对于绿色金融的微观定义和宏观定义是互通的。Akomea 认为绿色金融等同于“可持续金融”或“环境金融[5]”或“气候金融[6]”或“绿色投资”。

国外部分学者认为绿色金融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和优化金融资源在绿色产业中的配置。Berensmann和Weber and Elalfy认为,绿色金融是一种通过金融系统进行资本配置和投资的行为。绿色金融的绿色属性要求将金融资源配置延伸到经济部门的环境保护、清洁能源、绿色建筑、气候变化、社会包容、公司治理等方面。Akomea 认为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引导企业资本配置转向更为低碳环保的用途。Chowdhury 认为绿色金融可以满足农业、绿色建筑等方面绿色项目的融资需求,促进国家经济发展。Jiakui 利用来自中国的样本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提高了绿色生产率,显著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碳减排。Markandya利用动态CGE模型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通过实行碳税的绿色气候基金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减排的双重目标。Iqbal 通过 DEA 模型构建各国绿色金融指数,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Al and Nobanee认为绿色金融可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社会收入水平提升。

基于以上发现,国外学者认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San 认为商业银行需要将道德价值观纳入经营实践。随着商业银行用户环保意识的增强,银行可以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满足环保用户的相关诉求,进一步增强行业竞争力。Soundarrajan和Vivek指出商业银行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不断开发绿色金融产品,丰富绿色企业融资渠道。Guang 和 Siddik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发展绿色金融有助于孟加拉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商业银行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倾斜,提高整体环境绩效。

然而,国外学者关于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对其自身经营绩效影响的观点并不一致。一部分学者认为,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绩效可以产生正向影响。Chami 认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可以提高投融资活动中绿色金融所占比例,有助于提高银行声誉和风险管理能力。Tripathy 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提升银行投资收益率,对银行经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Mirovic等人基于塞尔维亚共和国银行业数据,研究发现绿色贷款可以提高当地商业银行的资产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同时,个别研究认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对银行经营绩效没有实质性影响。Galema 认为由于金融产品种类的多样性和投资需求的差异性,无论金融机构是否承担社会责任,对其经营风险和经营收益都不会产生影响。Malini 研究发现伊斯兰银行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和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在短期内实现了盈利,但是这种作用不可持续。

同时,部分学者认为发展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有负面影响。商业银行早期发展绿色金融的成本较高。导致大多数银行缺少开发绿色金融产品的意愿,对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业务处于抵制和规避阶段。Anas 基于阿联酋银行业数据,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会降低银行盈利能力和信贷资产质量。同时,部分学者认为影响绿色金融的发展障碍不仅来源于银行自身,可能还来源于多方面,如政治领域、经济条件、制度影响、技术进步、金融能力等。

2.数字技术驱动商业银行经营创新

工业革命4.0[7]下的数字技术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金融机构借助数字技术可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推动业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之一,其数字化转型也倍受研究学者、政策制定者和企业高管等各界人员的关注。商业银行通过将数字技术融入相关业务领域,如打造线上平台、建立数字银行、更新迭代技术等方式,改变银行传统业务的经营方式,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同时,数字技术可以改善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增强银行与客户的互联互通。总体来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降低业务交易成本,拓宽客户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普惠性,对传统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外学者关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其自身风险的影响存在不同观点。从流动性角度来看,数字技术可以加快金融机构间的资本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脆弱性。由于市场波动对金融机构间的批发性融资业务影响较大,当波动加剧,数字技术加速了资本的抽离,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Mudeer Ahmed Khattak 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并没有从数字化转型中受益,技术投入和技术多样化反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从业务准入角度看,数字技术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能力,可以更精准地评估客户资质,降低信用风险。Metawa通过实证方法验证了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提升银行风险承担能力。

国外学术界关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观点尚未统一。一部分学者认为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Beccalli使用1995—2000年737家欧洲银行的样本,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在软硬件上的投入与商业银行绩效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Xin 和 Choudhary 的研究结果与Beccalli类似,Pramanik认为导致类似结果的可能原因是数字化转型仅对大型公司的经营绩效存在显著影响。另外一部分国外学者认为数字技术对商业银行降本增效的作用显著。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节约人力资源,提高人工效率。Berger 以美国银行的业务系统为例,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发展有助于银行降低业务成本。Kasman 研究发现土耳其银行业借助数字技术降低了23.6%的可变成本。Jatic 研究发现,欧美国家商业银行借助数字技术减少了劳动力支出,应用数字技术后美国银行柜台的交易数量减少了45%;在2012—2015年英国商业银行的客户,有30%转移到了线上银行。Singh 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的营业成本,产生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Do 利用子空间高斯混合模型,对越南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11—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越南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了正向影响,并且银行体量越大,数字化对银行绩效产生的正向作用越显著。

同时,部分学者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效率。Bresnahan发现商业银行的技术进步可以通过产生社会效益进而提升银行业生产效率。Kannan 和 Allen 认为,数字技术支撑下的互联网金融破除了金融机构之间的壁垒,提升了整个银行业的经营效率,这种作用对大型银行尤为明显。Acharya and Albert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加剧了银行业竞争,部分商业银行被动采用数字技术来提升经营效率。Bons和Hoehle认为,数字技术可以重塑商业银行传统的服务渠道,提升经营效率,促进银行业务的转型。Forcadell 认为,数字技术颠覆了传统银行业务模式,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提质增效。

3.数字化转型与绿色金融实践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数字技术能够推动绿色金融发展。Muganyi 利用半参数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有利于推动环保投资举措。Nassiry 认为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分布式计算等数字技术都可以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其中区块链技术对绿色金融的影响最为明显,可以降低监管成本和扩大监管边界。Dorfleitnert 和 Braun 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对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监测、动态预警和贷后核查,提高了业务透明度,降低绿色金融的“漂绿”[8]风险。Nassiry 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在可再生能源、分散式电力市场[9]、碳信用[10]和气候融资[11]和绿色债券等方面有较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从全球范围来看,数字技术在绿色金融方面的深度应用正在成为主流发展趋势。2014年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可持续金融体系设计探寻”项目首次提出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发展的理念。2017年1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世界银行共同推出《可持续金融体系路线图》,强调数字金融或金融科技在防范环境风险和支持可持续发展融资转型方面的重要作用。2018年9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数字绿色金融是指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支持,进行投融资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金融创新。2019年,欧盟委员会出台《欧洲绿色协议》,提出采用数字技术提升绿色产业的融资能力。欧洲银行业研究机构在《绿色金融科技初步评估报告(2020)》指出,绿色金融科技是将金融科技结合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用于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融资技术。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研究

绿色金融是推动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周小川认为绿色金融可以缓解经济与环境的发展矛盾,帮助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绿色金融可以解决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金融问题,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绿色产业,降低绿色产业的融资成本,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周肖肖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可以推动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12]。同时,我国多位学者从实证角度验证了我国绿色金融对碳减排的积极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收益率普遍较低,同时银行缺少将绿色金融社会效益转化为经营效益的支持政策,导致商业银行缺乏发展绿色金融的内生动力。绿色发展项目具有前期投入大、收益周期长、现金流覆盖能力低等特点,影响了金融机构参与市场绿色融资交易的积极性,导致当前绿色金融发展面临资金供给不足、激励、内生化较弱、期限匹配度不高多方面问题。胡荣才和张文琼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发展早期成本较高,部分商业银行愿意通过承担短期亏损,提升银行绿色声誉[13]。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绿色声誉的特殊价值在逐渐减弱,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也随之下降。龚晓叶和李颖认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低收益与银行的盈利目的相悖,致使银行发展绿色金融难以兼顾“盈利性”和“社会性”。

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所面临的困难,我国学者建议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框架,通过出台激励措施和补贴政策,提升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马骏认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所实现的社会最大福利和银行最大利润下的产出数量不一致,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政策,提升绿色投资回报率,出台相关补贴鼓励金融机构深度参与绿色金融发展。王凤荣和王康仕认为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必不可缺。政府可以采取税收优惠和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手段,鼓励资本在绿色生产方面的投入。

另一类观点认为,商业银行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可以提升其盈利能力,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双赢。何德旭和张雪兰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降低银行整体的不良贷款率。陈伟光和胡当认为绿色信贷可以通过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降低产业发展中的摩擦成本[14]和风险水平,助力银行业发展。戴叙贤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会在环境声誉带来的长期收益和短期较高的业务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目前我国绿色信贷仍为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主要业务,部分学者将绿色信贷规模作为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指标,实证检验发现绿色金融对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正向影响。马萍和姜海峰基于商业银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研究发现,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短期内会增加其营业成本,但长期来看,绿色信贷所产生的品牌效应和产品差异化效果会形成竞争优势,帮助增加银行增加收益。李爽爽和志学红研究发现扩大绿色信贷规模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高彤认为绿色信贷规模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具有微弱的正向影响,对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2.推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研究

1)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经过多期迭代,正处于“金融+科技”的关键融合阶段。巴曙松认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金融IT[15]阶段,二是互联网金融阶段,三是金融科技数字化阶段。谢绚丽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物理网点引领下的业务自动化1.0时代;第二阶段是互联网金融引领下的业务移动化2.0时代;第三阶段是移动终端引领下的业务电子化3.0时代;第四阶段是金融科技引领下的业务智能化4.0时代。寇冠认为基于不同阶段的技术积累,我国商业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处于信息化、移动化、开放化和智能化“四化叠加”阶段。谢绚丽和王诗卉通过战略、业务、管理三个维度构建了一套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指数显示我国银行业转型水平正在逐年快速提升。

2)数字化转型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我国学术界关于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存在不同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银行风险承担能力。商业银行运用数字技术能够提升银行内部控制水平、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经营效率,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缓解银行信贷风险。蒋海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商业银行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水平。李振新和陈享光研究认为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高资产收益率、降低账面杠杆率和促进资本流动性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

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数字化转型会增加商业银行风险水平。多位学者从机构业务关联性角度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邱晗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加速了利率市场化[16]进程,导致银行净息差持续下滑,银行更趋向从事高回报率的同业拆借等业务,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王道平认为数字技术增加了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和金融体系的复杂性,有可能导致相关风险在金融企业之间传递,进而增加系统性风险。郭品利用我国3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得到相同结论:金融科技不但增加了银行个体风险水平,并通过加深金融机构关联程度,放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同时,其他学者认为数字化转型与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呈倒 U 形关系。郭品和沈悦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管理成本和增加风险承担,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规模不断扩大,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会随着资金成本上升不断减弱。赵家琪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水平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会随着数字化水平的升高由正转负。杨景陆和粟勤利用我国117家中小银行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小银行的风险水平具有倒U形的非线性影响。傅顺利用我国37家上市银行数据样本,实证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呈现非线性的倒U形关系。

3)数字化转型与商业银行经营效益

我国学者关于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观点并不一致。一部分学者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丁杰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利用数字技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发展。李焰和王琳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以降低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人工成本,为银行提供稳定现金流,保证了机构业务的“可持续性”。王诗卉和谢绚丽采用北京大学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对银行效益的正向影响随着数字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这种影响对处于认知维度和组织维度转型时期的商业银行更为明显。Liu和Wang基于2012—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商业银行对贸易类信贷的供应量,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同时,数字技术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存在异质性。张庆君和欧一丁研究发现,相较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区域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顾海峰和闫君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对国有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升有积极作用,但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农商银行的影响不显著。

另一部分学者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银行经营效益存在负面影响。戴国强和方鹏飞指出互联网金融加快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导致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加剧,降低了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郑志来利用我国互联网发展数据与银行业务总量论证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挤出效应。熊健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发展初期对商业银行的挤出效应大于溢出效应,降低了银行的经营绩效。王小华认为金融科技的“竞争效应”较“技术溢出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金融科技的发展不仅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而且会提高银行的经营活动风险。

4)数字化转型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数字技术可以增强商业银行的信息处理能力,优化客户体验,帮助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实现业务多元化、渠道多元化和产品多元化。张金清的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可以通过增强信息甄别能力和优化风险控制模式来提升信贷资源配置。孙中会和逯苗苗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存在正向影响,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对银行成本效率的提升尤为明显。余明桂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推动商业银行人力资本升级,优化金融机构组织架构。同时,部分学者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正向影响存在异质性。杨望认为金融科技对我国股份制银行和东部地区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更显著。杜莉和刘铮认为数字技术对资产规模小、成立时间较短、非上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更显著。孙中会和逯苗苗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对规模较小、大客户依存度低和盈利结构多样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影响更大。李明贤和李琦斓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对规模较小的农村商业银行效率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5)数字化转型与商业银行流动性

我国学术界关于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存在两种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数字化转型提升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盛天翔和范从来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以提高银行发放贷款和吸收流动性存款的能力,有助于提升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能力。李学峰和杨盼盼认为数字技术可以显著优化银行存款结构、降低付息成本,提升金融业务的普惠性,增强流动性创造效率。盛天翔验证了技术溢出效应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正向作用。唐绅峰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和流动性水平。同时,部分学者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会抑制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17]。贺水金和胡灵认为数字金融的短期冲击会恶化银行流动性创造。李建军通过实证检验发现金融科技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功能,但同时降低了银行流动性风险。宋科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外部竞争效应大于技术溢出效应,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了抑制作用。

3.数字化转型与绿色金融发展

为帮助机构更好利用数字技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我国学术界提出了“绿色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数字化”相关概念。杨农认为绿色金融科技是指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对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推动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肖翔认为绿色金融科技是用于绿色金融业务生产应用的技术手段,能够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贾超和李智将绿色金融数字化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指用户利用科技手段标记绿色业务;转型阶段指用户利用科技手段推动绿色风险识别流程化;赋能阶段指用户利用金融科技重塑业务模式。

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数字化转型和绿色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数字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降低绿色金融业务识别成本,提升商业银行服务效率。刘涛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以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广度、深度和精度。靳景玉和赵瑞认为金融数字化能降低信用风险、完善信息共享、提升金融监管和促进产品创新,进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黄卓和王萍萍认为数字技术可以缓解绿色金融信息不对称,显著降低商业银行绿色识别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提升金融机构经营效率。同时,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改善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效率、再造业务模式,在更低的成本下提供更加精细的服务,更好地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从实践角度来看,湖州银行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绿色信贷业务平台,实现了绿色信贷识别成本的降低和环境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在利用数字技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果。

(三)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关于发展绿色金融对国家社会经济转型的积极作用形成了共识。其中,国外多数学者对绿色金融的定义多围绕资源配置进行阐释,认为绿色金融可以提升金融资源在绿色产业的资金效率;我国学者对绿色金融的定义多从绿色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角度进行阐释。总的来看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实现节能减排,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学术界关于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尚未形成统一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绿色金融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提升银行环境声誉,对银行绩效存在积极影响。另一部分学者认为,绿色金融业务识别成本较高,业务收益难以覆盖业务成本,对银行绩效有消极影响。但总的来说各类研究均显示绿色金融较高的识别成本会增加商业银行成本负担。绿色金融相关研究如表0-1所示。

表0-1 绿色金融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多围绕数字化转型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经营效益和经营效率三方面进行研究。学术界关于绿色金融对经营风险的影响尚未形成统一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数字技术增加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数字技术提升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加快了资本抽离,同时推动了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倾向于承担高风险业务,加剧了银行的脆弱性。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数字技术提升商业银行客户风险识别能力,降低不良贷款率,增强了银行风险承担能力。学术界关于绿色金融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尚未形成统一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绿色金融对银行绩效存在积极影响,一部分学者持有相反观点,其他部分学者认为长期来看绿色金融与银行绩效不存在相关关系,但总的来说学术界不否认绿色金融短期内给商业银行增加了成本负担。同时,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优化商业银行信息处理能力、拓宽获客渠道、丰富产品层次等方面提升银行经营效率。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如表0-2所示。

表0-2 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路径。数字技术主要通过大数据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对绿色项目风险的甄别能力,改善资产质量,从整体上降低商业银行业务成本。业务流程数字化进一步加强了商业银行部门间的联通,缩短了绿色金融业务审查时间,可以提升商业银行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进一步扩大绿色金融业务规模。同时,商业银行可以依托数字技术提升贷后监管能力,通过线上平台动态反馈资金流向,防止资金的挪用混用。数字化转型与绿色金融的相关研究如表0-3所示。

表0-3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金融的相关研究

到目前为止,学术者关于绿色金融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数字化转型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是当前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同时,鲜有学者将三者相结合,探索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经营绩效的影响。为弥补这一研究缺口,印证前人的研究结论,本书基于数字经济背景进一步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经营效益、经营效率和社会效益的影响作用,进一步丰富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