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做清官,做林妹妹的靠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9章 红楼的土地产出

红楼也是封建王朝,皇帝还是压迫老百姓,毕竟如果不持续加压,怎么知道压榨到什么程度才会反抗呢,不压榨到那个临界点,岂不是便宜了那帮穷鬼?老爷心里会憋屈的。

就像明朝,贾雨村心中的汉人王朝,如果最高压迫值为100分,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当然知道,自己当初是差不多在被元朝压迫到90分左右反抗的。

但想想同期张士诚,这可是有骨气的汉人,这些有点钱的可能是压迫到70分就反抗了,所以他觉得压迫到60分就差不多了,再压迫就可能反抗,于是把压迫值定在60分。

到了明朝中期,皇帝不管,几位大人严嵩徐阶他们发现国库困难,想着当初太祖皇帝留了10分的安全空间,要不苦一苦百姓吧,就提升到了70分压迫值。

但因为明朝百姓过往积蓄比元朝状况稍好,压迫了后虽然有小规模反抗,但总体平稳。大人们就会总结经验,看来百姓还有忍耐的空间。于是后期天启直接给他们上强度,把压迫值再加10分。

到了80分压迫值,各地开始起义不断了,战斗力还是不行,都是土鸡瓦狗,和官军比有明显差距,大多很快被镇压,朝廷就觉得其实80分虽然的确他们反抗,但还可防可控。

这样的情况不可避免越来越差,到了崇祯要平辽了,仔细一想,还得是百姓这边,要不再加点吧,反正已经很乱了,加到90分呗,打赢了满人主力回来把乱民一波全带走就好,农民军肯定不是咱关宁铁骑对手。

想的都很好,执行能力太差,再加上皇帝水平真不行,结果辽没平还被反入寇了,没办法,再加点呗,压榨值到95点。

然后崇祯就想不通怎么百姓纷纷从贼了,明明他只是又加了五点压迫而已啊。再然后,他只能上吊自杀,还不知道为啥走投无路,路早就被他走到了尽头。

红楼目前的压力也大约到了80左右,关于普通老百姓的问题,红楼有涉及,就是宁国府,因为年年要来,互相都是熟悉的,所以贾珍称老乌头这个老砍头,又说“你这老货”。

从贾珍的话里,可以看出,庄头这活儿,是世袭的,将来是儿子接他的班。这次没有让儿子来,除了怕路上有闪失外,其实是怕年轻人对付不了贾珍他们,乌进孝还是不放心。

庄头可以从农民身上多要一点,庄园主那边少给一点,再从管理人员身上盘剥一点,十年八年下来,积上几千两银,置上几百上千亩田,还不容易吗?

农户一亩田上的产出,一般为3两银。其中1两为地租,是交给宁府的。1两为农户收益。剩下的1两分两部分,一为成本,包括种粮,农具的折旧、耕牛的饲养,肥料,以每亩半两银计。剩下的半两,除了交掉280两的赋税外,余下的为庄头的收益。

按正常年份乌进孝交宁国府折银万两计,乌进孝管的那八九个庄子为一万亩。则乌进孝一年的收益为4720两。不过万亩土地的管理,并非他一家所为,他必得用一些管理人员。

还有其他的一些开支,比如这次动用几十辆大车交租,这笔开支就不是几十两银子的事。去掉这些开支,即使一年有千两银的收益,也是相当不错的了。乌者,无也。乌进孝,无尽孝也。

他凭什么给宁府尽孝?这“老货”确实厉害。先看货到的日期。乌进孝赶到的时候,宁府正准备除夕祭祀,应是年夜前的几天,贾珍他们最忙的时候。好让贾珍没有闲空,也无心思和他多啰唆。也抽不出多的时间,按账单去清点那几十辆大车的物品。

其实他只要早十天八天上路,就不至于这么局促。再看他对少交原因的解释。"回爷说,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起,接接连连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日。九月里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一千三百里地,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小的并不敢说谎。"

辽阳地区属辽河下游,温带季风气候地区,年降水量平均700毫米,集中在5-8月。这样的降水量,乌进孝说3-8月(阳历4-9月),竟一连没有5个晴天,何况又是碗大的雹子。范围又是那样广,方近1300里地,有四五万平方公里,整个辽阳地区几乎都被冰雹覆盖了。

再说,三百年前的辽河流域就一季稻作,阳历9月秋收就已结束,10月份即使闹灾,又有何关涉?乌进孝这样说,是欺贾珍这样的公子哥儿根本不懂气象、农事,为他少交银子辩解。

为了让贾珍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乌进孝又以其兄弟的庄园作类比,来为自己辩解。“爷的这地方还算好呢!我兄弟离我那里只一百多里,谁知竟大差了。他现管着那府里八处庄地,比爷这边多着几倍,今年也只这些东西,不过多二三千两银子,也是有饥荒打呢。”

乌进孝的兄弟是荣国府的庄头,管8处庄田,估计乌进孝管的庄田约1万亩,他兄弟当不会少于3万亩。看来乌进孝最多管3处庄田,所交实物和他兄弟相同,他兄弟也就多出了二三千两银子。

这样一比较,宁府这边,心态还能不平衡吗?接下来,贾珍也不提银子多少了,而是顺着乌进孝的话头,替荣国府着急起来了。“正是呢,我这边倒可以,没有什么外项大事,不过是一年的费用。我受用些就费些;我受些委屈就省些。再者年例送人请人,我把脸皮厚些。可省些也就完了。比不得那府里,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倒赔了许多,不和你们要,找谁去?”

荣府因为这二年元妃省亲,造大观园,花钱如流水,弄得捉襟见肘,以致王熙凤和贾琏商议,想让鸳鸯偷老太太的私货来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