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军情与君之道
有了林易所进献的几项重宝,又有灵药辅助,李靖大军士气更甚。
若放在以往,数万人的大军,每日能行五六十里就已经算是精兵了。
但现在军中上至诸将,下至士卒,人人求战心切,如饥似渴。
足有两万人的大军,在人人披甲的情况下,竟然能以日行百里的速度。
全速向突厥王庭所在方向奔去。
原本预计最迟三个月的行程,竟然只用不到半个月就走到了。
不过李靖和林易所在的中军虽快,但毕竟是从长安出发。
灵州的李道宗却是比他们更快。
众人刚刚进入漠南地界,便接到了信使传来的奏报。
任城王李道宗,已于十日前与突厥部众于灵州城外大战。
此役一举大破突厥,俘虏人畜数以万计,可谓大获全胜。
突利小可汗阿史那·什钵苾率众投降大唐。
郁射设,荫奈特勒,仆古,同罗等部也皆已归降。
众人得此捷报,心中更是振奋不已。
此时大军正屯兵驻扎于突厥大帐三百余里开外。
若是急行军,只需两日可至。
诸将于大帐之中鼓噪不已,人人皆是求战若渴,恨不得立刻亲身活捉颉利。
然而李靖对此却不疾不徐,一边为其余三路大军发出信使。
同时却将原本率领的两万中军。
分出一万,又做十股部队,分别从南北两面率轻骑夹击合围突厥。
而自己所率的一路中军,依旧从中徐徐前进。
却是以身做饵,想要以此逼迫颉利与自己正面应战。
诸将闻此将令顿时大喜,皆言此计甚妙。
纵使颉利可汗控弦十余万,但在场之人却都无半点恐惧之心。
“大帅今以一万对十万,就不信那颉利不上钩。
若是面对这等局势,还转身就逃,那这突厥可汗,还不如让俺也来坐坐罢了。”
“此前任城王已于灵州城外挫其锐气,说不定这颉利还真当了缩头乌龟呢?”
“与灵州接壤的,乃是突利小可汗所率部众。
近来入秋之后,草原霜灾频发,我看那突利所挟余部,早已没了再战之心。
如今恐怕是遭人逼迫,仓促应战,李将军许是在这里捡了便宜罢了。”
“哎~战场之事,无非奋勇杀敌,为陛下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而已。
哪有什么便宜不便宜之说,将军还需谨言慎行。”
“以一万对十万,若此战功成,将军必将名载史册。
不过说来我军本就有兵甲之坚,如今又有火炮天威,全军上下更兼气势如虹。
如今天时,地利,人和,皆聚于此;纵使一汉顶十胡,亦是未尝不可。”
诸将于帐中议论纷纷,不怕颉利过来打,都只怕他不打。
而林易听到这番话,却是不由心中一动。
“如今两军相距三百里,那岂不是正在自己的探测范围之内?”
想到此处,林易却是伸手一翻,掌中立刻出现一张地图。
旋即直接走上前去,呈交给李靖。
“主帅,末将这里倒是有一张地形图。
若持此图者,可纵览方圆两百公里内所有山川地形,军力排布。
只需将手放在其上,脑中便可感知其中一切。”
李靖闻言,亦是喜不自胜,自随军出征伊始。
林易这个活神仙的宝贝,便一样接一样往外拿,如今又有了这等好东西。
顿时没有半点犹豫,立刻将手置于其上。
果然方圆四百里内一切花草树木,山川河流,尽收于眼底。
简直比派一百个斥候出去还好用。
他一手捋着额下胡须,一边睁开眼睛笑着说道。
“未想两军还未开战,林仙师便又立新功,今日大军得此宝图。
便似如虎添翼,此役得胜之机,又增三分矣。”
众人于帐中言罢,之后便领了将令各自而去。
不多时,原本足有两万人的中军,也缩减为一万人。
李靖只让各军严加防范,此后亦是不做休整,大军依旧不疾不徐。
缓缓地朝着颉利所在方向不断推进。
……
而在另外一边,李道宗大破突厥的消息。
同样也由快马千里加急,送至长安。
此时太宗正与众臣在太极殿中议事,忽然得知灵州大军首战告捷。
众人一时无不欢欣鼓舞。
后又自军情奏报中得知,突利小可汗及所率诸部首领,如今皆已动身。
正率使团及礼物,准备动身前来长安叩见天颜,以求归顺。
太宗对此亦是微微颔首,此亦是应有之义,而且他与突利可汗也算是老熟人了。
两人在太宗登基之前便已相熟,如今若能策动对方率部反攻颉利。
想必又能为前线大军减轻些许压力。
不过就在他心中正思索诸多事项之时,却见人群中一老臣越众而出。
却是先施一礼,出声谏言道。
“陛下,夷狄不讲信义,古来早已有之。
今日有赖陛下圣明,励精图治,我朝兵锋强盛,远迈古今。
使得四方蛮夷尽皆归附。
但草原大漠,领土广袤又何止万里?
今日诸部慑于陛下声威,皆愿诚心归附,但若十年,数十年之后。
恐怕又难免降而复叛,而我汉家儿郎,生性又与草原诸部有所不同。
便行游牧之事,亦难以管辖。
依微臣所见,如今我朝虽已大胜,但也应趁此诸边和平之时。
重修秦汉之长城,再迁百姓充实要塞。
如此便是百余年后,亦可保我朝不滋边患,长享太平。”
然而对于老臣此番肺腑之语,太宗却并不这么看。
旋即略作思索,开口说道。
“现如今,朕听闻突厥纵使盛夏之时,也会结出冰霜。
有时候天气却毒辣的,像同时出现五个太阳。
而又有时,连续三个月都是白昼,赤气千里,天灾频至。
这都是因为突厥不修德行,不敬上天,不畏土地所致。
突厥诸部,向来随水草迁徙,并无定所。
若按旧俗,人死后便也应随即火葬。
但如今突厥却违背祖制,修建坟墓,这难道不是在欺骗他们自己的神灵吗?
如此又致六畜多死,颉利作为大汗和突利不合。
以致叔侄之间互生嫌隙,草原部族彼此攻杀。
如此这时,又何必劳师动众,兴修要塞,重建长城?”
太宗说到此处顿了顿,旋即对众臣继续说道。
“朕听闻颉利得到汉人赵德言,因赏识其才能,便让其掌管国政。
但却又不将权力交给自己的部族。
颉利本性更是鲁钝粗疏,号令无常,明知灾荒严重,却反而频加赋税。
以致各部由此苦不堪言,皆生二心。
如此种种,以朕观之,突厥已有亡国之兆。
至于爱卿所言要塞之事,亦无需再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