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会见领导
江科长借着玩笑话讽刺挖苦刘科长一顿,刘科长满脸尬笑,不好接话茬。
听到江科长替自己打抱不平,季鹤川夹着烟嘴的食指轻微收缩一下,脸上笑容温和似乎对江科长表示感谢。
江科长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告诉刘科长不要仗着自己老资历,是科长就可以目中无人,为所欲为,季鹤川是有跟脚的,跟新来的苏书记关系深切,你惹不起。
江科长借着玩笑话敲打刘科长一番,见刘科长没有说话,便没再纠缠,转身对季鹤川微笑道:
“走吧,依芸书记正等着你了,我带你去见杨书记他们。”
“好的,劳烦您了。”季鹤川微笑回应,心中所想无人能知,他甚至在离开时,还向刘科长点头致意。
望着眼前这位文质彬彬、待人接物极具礼貌的年轻人,江科长的笑容愈发灿烂,显然对季鹤川的品行和处世之道颇为赞赏。
在下行至楼下时,季鹤川刻意减缓步伐,保持与江科长一个身位的距离,同时进行着对话。
通过简要的交流,季鹤川对厂组织部的层级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红星轧钢厂的组织部门定级为正处级部门。
但部门负责人通常由谠唩、常唩级别的干部担任,使得部长职位实际上达到了副厅局级。
尽管如此,组织部门本身并不属于副局级,而是维持正处级。
这种高配模式常常导致外界对组织部门的级别产生误解。
按照常规,组织部长应当是正处级干部。
但是,无论是在地方证府还是在企业单位,组织部长一般由谠唩、常唩级别的干部兼任,由此产生了部长个人级别高于部门整体级别的情况。
在红星轧钢厂的组织部架构中,除了部长之外,还设有三名副部长。
其中,第一副部长通常由人事处处长兼任。
但这位兼任的副部长一般只参与处理重大事项或与人事处相关的事务,通常不涉及组织部的日常管理。
组织部的日常事务由另外两名副部长负责。
其中,一名姓黄的副部长主要承担组织人事方面的工作。
此前负责谠建工作的副部长因涉及冶金局事件而被调离进行调查。
因此,目前谠建工作的职责已由新近调任的李文雅,即李学姐,接手负责。
季鹤川在心中梳理着组织部的内部结构,江科长则继续为他详细介绍:
“除了几位主要领导,我们组织部下设多个科室,包括干部一科、干部二科、干部监督科;
信访接待科、组织一科、组织二科。
人事教育科、干部教育科、综合办公室以及党建办公室。这四个科室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作模式。
此外还有档案室、人才办公室和工唩。
这些部门和机构的工作内容纷繁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释清楚的。你今后可以逐步熟悉和了解。”
“感谢江科长的关照!”对于江科长的悉心指导和特别照顾,季鹤川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江科长挥了挥手,表示不必多礼,边走边继续说道:
“杨书记是个相当严格的人,对工作非常认真,他黑白分明,不容许任何含糊。
杨厂长则是个和蔼可亲、气度宽宏的人,对同事们都很体贴。
至于王副书记,他的性格比较难以捉摸,听说连办公室外的女同志经过时,都会小心翼翼地放慢脚步,生怕皮鞋的声音惊扰了他。
而李常务则带有几分江湖气,爱恨分明,与大家都能相处融洽,是厂里出了名的老好人。”
听到这季鹤川差点笑出声,他听到了什么,李怀德李副厂长后来的李主任,是老好人!!
真是世间滑稽之事,把笑面虎说成老好人。
要不怎么说机关里的言语是虚实难辨,既不能完全不信,也不能盲目接受,只能半信半疑,自己慢慢体会和观察。
两人交谈间,已步入谠唩楼,直上三楼,抵达书记办公室门前。
江科长向一位看似秘书的人员点头致意,随后走向半开的办公室门,轻轻敲响,以引起室内人的注意,然后通报:
“杨书记、苏书记、李副部长,季鹤川同志已经到了。”
“请他进来。”杨书记面带微笑地对江科长说道。
接到指示,江科长向季鹤川伸出手臂,做出请进的姿势,并在季鹤川经过时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予鼓励。
季鹤川对江科长的细微举动回以几乎不可察觉的点头,稍作仪表整理后,迈步走进了办公室。
“各位领导好!”
“你就是鹤川吧,果然不凡,看来继承了你老师的风采啊,哈哈!”杨书记的态度既儒雅又和蔼,他向季鹤川招手,示意他坐下。
“领导您太夸奖了,老师的精髓我尚未完全学到,今后还望能得到您的指导。”
季鹤川回答得十分谦逊,同时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书记的办公室大约二十平方米,布局呈长方形。
靠窗的一侧摆放着一张木质办公桌,桌后是椅子和书架,墙上挂着一句舵手的名言。
靠墙的一边是木质文件柜,左侧放着洗脸架和其他洗漱用品,右侧是一个半人高的柜子,上面摆放着茶具和生活用品。
靠近门的地方是接待区,有一张木质茶几,两侧是铺着白色纱巾的单人沙发,正对门的是一条长形多人沙发。
地板和墙裙主要是深色木板,显得简洁而明亮,整个办公室打扫得非常干净。
杨书记看起来和善,季鹤川坐下后,靠近了一些,能明显闻到杨书记身上散发的烟味,看来是个烟瘾不小的老烟枪。
至于其他细节,由于有秘书或服务员的日常打理,办公室的表象并不能透露太多信息。
就在季鹤川暗中观察之时,杨书记向他提出了一些关于日常生活的话题。
并未提及工作,也未询问他在校时的学业表现,只是对季鹤川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现给予了赞扬,随后便结束了这次对话。
季鹤川与他的老师和学姐一同离开办公室时,心中仍在回味刚才与杨书记的交谈。
他思索良久,却并未得出什么结论,只觉得杨书记城府深不可测,通过这番简短的对话,难以窥见这位轧钢厂最高领导的真实性格和情绪。
随后,季鹤川与老师和学姐告别,随江科长一同前往杨厂长的办公室。
杨厂长的办公室与书记的办公室面积相仿,但书架和文件柜显得有些杂乱。
杨厂长四十多岁的年纪,身材魁梧,说话时自带威严,显得非常严肃。
尤其是他眉间那个明显的“川”字皱纹,给季鹤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杨厂长的交流非常简短,一次电话中断了他们的谈话,随后杨厂长拿起皮包,带着秘书迅速离开了办公室,风掣雷行。
接着,季鹤川又分别面见了第一副书记和常务副厂长。
有趣的是,两位姓杨的领导的行为风格与江科长的描述大相径庭。
江科长曾形容杨书记严肃,但季鹤川所经历的却是,从进入书记办公室到离开,杨书记并未提及季鹤川迟到的原因。
甚至没有提起这个话题,仿佛之前为此生气的人不是他,反而表现得和蔼可亲。
相反,杨厂长则显得更加雷厉风行,严肃许多。
这与江科长的描述完全相反,两人似乎被描述反了。
倒是王副书记和李常务的性格作风与江科长的介绍相符,这一点倒是没有出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