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制盐【下】
杨四指挥着制盐工用渔网捞起融化池内,漂浮在卤水上的杂质,初步剔除盐矿石中的无用之物。
接着又让另一名制盐工用木桶打起融化池内的卤水,倒在不远处的过滤石缸中。
卤水渗透铺设石子、沙粒、木炭、生石灰的石缸,从其底部打出的孔洞中缓缓流进石缸下的木桶中。
等木桶储满经过过滤的盐水后,就会有制盐工提起来倒进一旁的大铁锅中。
大火不断加热熬制时,加入早已准备好的草木灰,不停加热使其蒸发,直到铁锅内剩下一层白色的晶状体,也就是所谓的粗盐。
其实到了这一步,提炼出来的盐已经好过大部分北宋百姓所食之盐了,但杨四却没有停下,因为王伦教授他的制盐方法中,后面还有多道工序。
命盐工用铲子把铁锅上的粗盐铲下,装进木桶,倒在晒晾的石台上,直到晒晾干燥后,再次倒入一旁的水缸中,再次注入清澈干净的山泉水,等待融化,变成盐水。
舀出盐水,倒进另一个铺设好棉纱的石槽,再次过滤。
过滤后,再次倒入铁锅熬制,这次加入的不是草木灰,而是磨好的豆浆,重复熬制成晶状体,晒晾干燥。
如此反复,直到熬制出的盐粒干净无杂质,颜色雪白无异色,手感干燥,尝起来无异味,这才装进陶罐,封存起来。
杨四做事谨慎且认真,自从王伦把他升任制盐头目后,日以继夜,不是研究王伦教给他的制盐流程、方法,就是盯着制盐工,让他们按照流程一步步严格执行,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刚开始,王伦还总来制盐工地查看指点,但自从第二茬土豆即将成熟后,他便把自己的时间,大部分都放在了良田这边。
只要采收了良田中的土豆,他的良田也就能升到三级了。
按照前面每次升级都有的奖励,王伦对三级良田给的奖励非常期待。
吃过早饭后,王伦便满心期待来到良田前,下令李黑子等人开始采收。
有了之前的采收经验,李黑子带领的生产队,很快就将两亩良田中的土豆刨了出来,运进地窖储存起来。
【叮···作物已采收,获得经验200。】
【农场已升级,奖励小麦种子一斤、牧草种子一斤、良田一亩、秘法:烹调】
【请领主尽快指定良田,种植作物,等级越高可种植的作物越多!】
刨出最后一颗土豆后,王伦耳边响起了熟悉的系统提示音。
“烹调?这是个什么秘法?”
王伦心中疑惑,但此时可不是解惑的时候。
在两块良田旁,指定好新的良田后,安排李黑子继续在良田上种植土豆后,这才回到自己的屋子,选择了提取。
下一刻,一本封面上写着“烹调”二字的蓝皮薄书,出现在王伦手中。
翻开书页,‘食物的合理烹调’七个大字出现在王伦眼前,一种不好的预感出现在王伦心中。
片刻后,不好的预感成了现实!
“竟然是厨子秘籍,这···这有什么用?”
片刻后,翻看完写着‘烹调’的蓝皮书后,王伦略显失望。
要是王伦在东京参加科考之后就穿越而来,王伦凭借这本书也能在东京立足。
可现在他掌管统领着整座梁山,哪有时间学做厨师啊?
从米饭、面条的做法,到火候的掌控,从调味到勾芡,从凉菜的炝到拌,汤菜、熬菜炒菜、刀工以及配菜常识,这本‘烹调’中,全都描述的详细且清楚。
就连各种调味品,如酸甜苦辣、咸香鲜麻都描写的一清二楚。
例如在咸味后就写着,食盐、酱油、黄酱。
鲜味后写着,虾籽、蚝油、味精。
更过分的是,还有调味品的制作方法。
比如有种椒盐的调味品,属香咸味,用于干榨菜的佐料。
方法就是,一比十的花椒面和精盐。
先把盐放进锅内翻炒,再放花椒面,炒至颜色发黄,出香辣味,倒出晾凉即可。
不仅如此,后面还有红烧猪肉、扒猪肘子、炸肉丸子、火锅底料的各种做法。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王伦种土豆的原因,居然还记载着土豆的各种加工方法和吃法,比王伦当初教给宋灶的吃法还多。
香酥土豆片、红煨土豆瓣、葱油土豆泥、樱桃土豆丸等各种就连王伦都没见过的做法,让他看的震惊咋舌,算是开了眼界。
也不知为何,整本书看完,王伦失望的同时,感觉自己好饿。
看书能看饿?
不可能!
应该是自己劳作过度,今天得好好犒劳自己一番。
得让李黑子派人给自己捞几条黄金大鲤鱼补补,要不然嘴巴会很难受。
照例拿出纸笔,把从系统中提取出的‘烹调’誊写成现在通用的文字,就连几幅图画也没落下。
系统奖励的秘法都是瘦金体的简体字,在这个时代,估计也就王伦一人能够认全。
要是王伦不誊写一遍,别人拿在手里也看不明白。
至于从系统中提取出的原本,王伦都用丝绸包裹,收藏了起来。
午饭过后,王伦派高大树前往金沙滩找孙教授,让其派一个对做饭有兴趣的识字之人过来,自己有大用。
要是识字的人都对做饭没兴趣,那就由孙教授指定一个过来。
吃饭间,王伦也询问过宋灶等人,可惜的是,无一人能识文断字。
为了改善自己的伙食,也为了不浪费系统奖励的‘烹调’,王伦咬咬牙,决定亲自培养一个有文化的厨子。
至于会不会浪费那个识字之人的才华,王伦主动性的忽略了,咋的?他还想去参加大宋的科举?
王伦想着改善自己伙食的同时,一众制盐工也在杨四严苛的要求下,对精盐提炼的流程日渐娴熟。
杜迁拉上山的十几船盐矿石,终于在第二十天后,全部提炼成雪白的精盐。
为了加快粗盐的晒凉速度,杨四还主动向王伦提议增设一个烘干室,王伦欣喜之下,大手一挥,同意了杨四的请求。
十几船的盐矿石原料,最终提炼出的精盐,已经没有陶罐可装,只能堆积在木工临时制作的木箱中。
按照杨四的大体估计,此次提炼出的精盐,绝对超过了五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