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禮記卷第二

檀弓上第三

鄭 氏

(三·一)

公儀仲子之喪,檀弓免焉。[一]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子。[二]

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三]

趨而就子服伯子於門右,曰:“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子,何也?”[四]

伯子曰:“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孫而立也。夫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五]

子游問諸孔子

孔子曰:“否。立孫。”[六]

[一]故爲非禮,以非仲子也。禮,朋友皆在他邦,乃袒免。

[二]此其所立非也。公儀同姓。禮,適子死,立適孫爲後。

[三]居,讀爲“姬姓”之“姬”,之間語助也。前,猶故也。

[四]去賔位,就主人兄弟之賢者而問之。子服伯子,蓋仲孫蔑之玄孫子服景伯大夫。

[五]伯子爲親者隱耳,立子非也。文王之立武王〔一〕,權也。微子適子死,立其弟禮也。

[六]據禮。

(三·二)

事親,有隱而無犯,[一]左右就養無方,[二]服勤至死,致喪三年。[三]事君,有犯而無隱,[四]左右就養有方,[五]服勤至死,方喪三年。[六]事師,無犯無隱,左右就養無方,服勤至死,心喪三年。[七]

[一]隱,謂不稱揚其過失也。無犯,不犯顔而諫。《論語》曰:“事父母,幾諫。”

[二]左右,謂扶持之。方,猶常也〔二〕。子則然,無常人。

[三]勤,勞辱之事也。致,謂戚容稱其服也。凡此以恩爲制。

[四]旣諫,人有問其國政者,可以語其得失,若齊晏子晉叔向言之。

[五]不可侵官。

[六]方喪,資於事父。凡此以義爲制。

[七]心喪,戚容如父而無服也。凡此以恩義之閒爲制。

(三·三)

季武子成寢。[一]杜氏之葬在西階之下,請合葬焉,許之。入宫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來,未之有改也。[二]吾許其大而不許其細,何居?”命之哭。[三]

[一]武子魯公子季友之曾孫孫夙

[二]自見夷人冢墓以爲宅,欲文過〔三〕

[三]記此者,善其不奪人之恩。

(三·四)

子上之母死而不喪。[一]門人問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喪出母乎?”

曰:“然。”[二]

“子之不使也喪之,何也?”

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無所失道,道隆則從而隆,道污則從而污。[三]則安能?[四]也妻者,是爲也母。不爲也妻者,是不爲也母。”

孔氏之不喪出母,自子思始也。[五]

[一]子上孔子曾孫,子思伋之子,名,其母出。

[二]禮,爲出母期。父卒,爲父後者不服耳。

[三]污,猶殺也。有隆有殺,進退如禮。

[四]自予不能及。

[五]記禮所由廢,非之。

(三·五)

孔子曰:“拜而后稽顙,頽乎其順也。[一]稽顙而后拜,頎乎其至也。[二]三年之喪,吾從其至者。”[三]

[一]此之喪拜也。頽,順也。先拜賔,順於事也。

[二]此之喪拜也。頎,至也。先觸地,無容,哀之至。

[三]重者尚哀戚,自期如可。

(三·六)

孔子旣得合葬於[一]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二]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三]

孔子先反,[四]門人後。雨甚,至。[五]

孔子問焉,曰:“爾來何遲也?”

曰:“墓崩。”[六]

孔子不應。

三。[七]

孔子泫然流涕曰:“吾聞之,古不脩墓。”[八]

[一]言旣得者,少孤,不知其墓。

[二]墓謂兆域,今之封塋也。古謂時也。土之高者曰墳。

[三]東西南北,言居無常也〔四〕。聚土曰封。封之,禮也。《周禮》曰:“以爵等爲丘封之度。”崇,高也。高四尺,蓋之士制。

[四]當脩虞事。

[五]後,待封也。

[六]言所以遲者,脩之而來。

[七]以其非禮。三言之,以孔子不聞。

[八]脩,猶治也。

(三·七)

孔子子路於中庭。[一]有人弔者,而夫子拜之。[二]旣哭,進使者而問故。[三]使者曰:“醢之矣。”[四]遂命覆醢。[五]

[一]寢中庭也。與哭師同,親之。

[二]爲之主也。

[三]使者,自來赴者。故,謂死之意狀。

[四]時世子蒯聵而立,子路死之。醢之者,示欲啗食以怖衆。

[五]覆,弃之。不忍食。

(三·八)

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一]

[一]宿草,謂陳根也。爲師心喪三年,於朋友期可。

(三·九)

子思曰:“喪三日而,凡附於身者,必誠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於棺者,必誠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一]喪三年以爲極亡,[二]則弗之忘矣。[三]故君子有終身之憂,[四]而無一朝之患,[五]故忌日不樂。”[六]

[一]言其日月,欲以盡心脩備之。附於身,謂衣衾〔五〕。附於棺,謂明器之屬。

[二]去已久遠,而除其喪。

[三]“則”之言“曾”。

[四]念其親。

[五]毀不滅性。

[六]謂死日,言忌日不用舉吉事。

(三·十)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一]五父之衢[二]人之見之者,皆以爲葬也。[三]其慎也,蓋也。[四]問於郰曼父之母〔六〕,然後得合葬於[五]

[一]孔子之父 郰叔梁紇顔氏之女徵在野合而生孔子〔七〕徵在恥焉,不告。

[二]欲有所就而問之。孔子亦爲隱焉。於家,則知之者,無由怪己,欲發問端。五父,衢名,蓋郰曼父之鄰〔八〕

[三]見柩行於路。

[四]慎,當爲“引”,禮家讀“然”,聲之誤也。引,飾棺以輤。葬引,飾棺以柳翣。孔子是時以引,不以葬引,時人見者,謂不知禮。

[五]曼父之母,與徵在爲鄰,相善。

(三·十一)

鄰有喪,舂不相。里有,不巷歌。[一]

[一]皆所以助哀也。相,謂以音聲相勸。

(三·十二)

喪冠不緌。[一]

[一]去飾。

(三·十三)

瓦棺,[一]夏后氏堲周,[二]人棺椁,[三]人牆置翣。[四]人以人之棺椁葬長殤,以夏后氏之堲周葬中殤、下殤,以之瓦棺葬無服之殤。[五]

[一]始不用薪也。上陶。

[二]火孰曰堲,燒土冶以周於棺也。或謂之“土周”,由是也。《弟子職》曰:“右手折堲。”

[三]椁,大也。以木爲之,言椁大於棺也。人上梓。

[四]牆,柳衣也。凡此言後王之制文。

[五]略未成人。

(三·十四)

夏后氏尚黑,[一]大事斂用昬,[二]戎事乘驪,[三]牡用玄。[四]人尚白,[五]大事斂用日中,[六]戎事乘翰,[七]牲用白。人尚赤,[八]大事斂用日出,[九]戎事乘騵,[一〇]牲用騂。一一

[一]以建寅之月爲正,物生色黑。

[二]昬時亦黑。此大事謂喪事也〔九〕

[三]戎,兵也。馬黑色曰驪〔一〇〕。《爾雅》曰:“騋,牝驪,牡玄。”

[四]玄,黑類也。

[五]以建丑之月爲正,物牙色白。

[六]日中時亦白。

[七]翰,白色馬也。《易》曰:“白馬翰如。”

[八]以建子之月爲正,物萌色赤。

[九]日出時亦赤。

[一〇]騵,駵馬,白腹。

[一一]騂,赤類。

(三·十五)

穆公之母卒。[一]使人問於曾子曰:“如之何?”[二]

對曰:“也聞諸之父曰:‘哭泣之哀,齊斬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達。[三]布幕,也。縿幕,也。’”[四]

[一]穆公魯哀公之曾孫。

[二]問居喪之禮。曾子曾參之子,名

[三]子喪父母,尊卑同。

[四]幕,所以覆棺上也。縿,縑也。縿,讀如“綃”。,諸侯禮。,天子禮〔一一〕。兩言之者,僭已久矣。幕,或爲“幦”。

(三·十六)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一]公子重耳謂之曰:“子蓋言子之志於公乎?”[二]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三]曰:“然則蓋行乎?”[四]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弑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五]使人辭於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愛其死。[六]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七]伯氏不出而圖吾君,[八]伯氏苟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而死。”[九]再拜稽首,乃卒。[一〇]是以爲恭世子也。一一

[一]信驪姬之譖。

[二]蓋,皆當爲“盍”。盍,何不也。志,意也。重耳欲使言見譖之意。重耳申生異母弟,後立爲文公

[三]言其意則驪姬必誅也。驪姬獻公驪戎所獲女也。申生之母蚤卒,驪姬嬖焉。

[四]行,猶去也。

[五]言人有父,則皆惡欲弑父者。

[六]辭,猶告也。狐突申生之傅,舅犯之父也。前此者,獻公使申生東山皐落氏狐突申生欲使之行。今言此者,謝之。伯氏狐突别氏。

[七]子,驪姬之子奚齊

[八]圖,猶謀也。不出爲君謀國家之政。然則自皐落氏反後,狐突懼,乃稱疾。

[九]賜,猶惠也。

[一〇]旣告狐突,乃雉經。

[一一]言行如此,可以爲恭,於孝則未之有。

(三·十七)

人有朝祥而莫歌者,子路之。[一]

夫子曰:“,爾責於人,終無已夫!三年之喪,亦已久矣夫!”[二]

子路出,夫子曰:“又多乎哉!踰月則其善也。”[三]

[一]其爲樂速。

[二]爲時如此,人行三年喪者希,抑子路以善彼。

[三]又,復也。

(三·十八)

魯莊公人戰于乘丘[一]縣賁父御,卜國爲右。[二]馬驚,敗績,[三]公墜〔一二〕,佐車授綏。[四]公曰:“末之,也。”[五]縣賁父曰:“他日不敗績,而今敗績,是無勇也。”[六]遂死之。[七]圉人浴馬,有流矢在白肉。[八]公曰:“非其罪也。”[九]遂誄之。[一〇]士之有誄,自此始也。一一

[一]十年夏。

[二],皆氏也。凡車右,勇力者爲之。

[三]驚奔失列。

[四]戎車之貳曰佐。授綏乘公。

[五]末之,猶微哉,言卜國無勇。

[六]公他日戰,其御馬未甞驚奔。

[七]二人赴敵而死。

[八]圉人,掌養馬者。白肉,股裏肉。

[九]流矢中馬,非御與右之罪。

[一〇]誄其赴敵之功,以爲謚。

[一一]記禮失所由來也。雖以士爲爵,猶無謚也。,大夫以上爲爵。

(三·十九)

曾子寢疾,病。[一]

樂正子春坐於牀下。[二]曾元曾申坐於足。[三]童子隅坐而執燭。[四]

童子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五]

子春曰:“止!”[六]

曾子聞之,瞿然曰:“呼。”[七]

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

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起易簀。”[八]

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於旦,請敬易之。”[九]

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一〇]君子之愛人也以德,[一一]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一二]吾何求哉〔一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一三

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一四

[一]病,謂疾困。

[二]子春曾參弟子。

[三]曾參之子。

[四]隅坐,不與成人並。

[五]華,畫也。簀,謂牀笫也。説者以睆爲刮節目,字或爲“刮”。

[六]以病困,不可動。

[七]呼,虚憊之聲。

[八]未之能易,己病故也。

[九]言夫子者,曾子親没之後,甞聘以爲卿而不爲也。革,急也。變,動也。幸,覬也。

[一〇]彼,童子也。

[一一]成己之德。

[一二]息,猶安也。言苟容取安也。

[一三]斃,仆也。

[一四]言病雖困,猶勤於禮。

(三·二十)

始死,充充如有窮。旣,瞿瞿如有求而弗得。旣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練而慨然,祥而廓然。[一]

[一]皆憂悼在心之貌也。求,猶索物。

(三·二十一)

邾婁復之以矢,蓋自戰於升陘始也。[一]婦人之髽而弔也,自敗於臺鮐始也。[二]

[一]戰於升陘魯僖二十二年秋也。時師雖勝,死傷亦甚,無衣可以招魂。

[二]敗於臺鮐魯襄四年秋也。臺,當爲“壺”,字之誤也。《春秋傳》作“狐鮐”。時家家有喪,髽而相弔。去纚而紒曰髽。禮,婦人弔服,大夫之妻錫衰,士之妻則疑衰與?皆吉笄無首素緫。

(三·二十二)

南宫縚之妻之姑之喪。[一]夫子誨之髽,曰:“爾毋從從爾,爾毋扈扈爾。[二]蓋榛以爲笄,長尺,而緫八寸。”[三]

[一]南宫縚孟僖子之子南宫閲也,字子容,其妻孔子兄女。

[二]誨,教也。爾,女也。從從,謂大高。扈扈,謂大廣。爾,語助。

[三]緫,束髮垂爲飾,齊衰之緫八寸。

(三·二十三)

孟獻子禫,縣而不樂,比御而不入。[一]夫子曰:“獻子加於人一等矣。”[二]

[一]可以御婦人矣,尚不復寢。孟獻子大夫孫蔑

[二]加,猶踰也。

(三·二十四)

孔子旣祥,五日彈琴而不成聲,[一]十日而成笙歌。[二]

[一]哀未忘。

[二]踰月且異旬也。祥,亦凶事,用遠日。五日彈琴,十日笙歌,除由外也。琴以手,笙歌以氣。

(三·二十五)

有子蓋旣祥而絲屨、組纓。[一]

[一]譏其早也。禮,旣祥,白屨無絇,縞冠素紕。有子孔子弟子有若

(三·二十六)

死而不弔者三:[一]畏,[二]厭,[三]溺。[四]

[一]謂輕身忘孝也。

[二]人或時以非罪攻己,不能有以説之死之者,孔子畏於

[三]行止危險之下。

[四]不乘橋船。

(三·二十七)

子路有姊之喪,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

孔子曰:“何弗除也?”

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

孔子曰:“先王制禮,行道之人,皆弗忍也。”[一]

子路聞之,遂除之。

[一]行道,猶行仁義。

(三·二十八)

大公封於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於[一]君子曰:“樂,樂其所自生。禮,不忘其本。[二]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三]

[一]齊大公受封,留爲大師,死葬於,子孫生焉,不忍離也。五世之後,乃葬於營丘

[二]言其似禮樂之義。

[三]正丘首,正首丘也。仁,恩也。

(三·二十九)

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一]

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

門人曰:“也。”

夫子曰:“嘻!其甚也。”[二]

伯魚聞之,遂除之。

[一]伯魚孔子子也,名。猶,尚也。

[二]嘻,悲恨之聲。

(三·三十)

葬於蒼梧之野,[一]蓋三妃未之從也。[二]季武子曰:“周公蓋附〔一四〕。”[三]

[一]有苗而死,因留葬焉。《書》説曰:“陟方乃死。”蒼梧,於周南越之地,今爲郡。

[二]古者不合葬。帝而立四妃矣,象后妃四星,其一明者爲正妃,餘三小者爲次妃。帝因焉。至不告而取,不立正妃,但三妃而已,謂之“三夫人”。《離騷》所歌湘夫人妃也。夏后氏增以三三而九,合十二人。《春秋説》云“天子取十二”,即制也。以制差之,則人又增以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人上法帝,立正妃,又三二十七爲八十一人,以增之合百二十一人。其位后也、夫人也、嬪也、世婦也、女御也。五者相參以定尊卑〔一五〕

[三]附,謂合葬。合葬自周公以來。

(三·三十一)

曾子之喪,浴於爨室。[一]

[一]見曾元之辭易簀,矯之以謙儉也。禮,死,浴於適室。

(三·三十二)

大功,廢業。或曰:“大功,誦可也。”[一]

[一]許其口習故也。

(三·三十三)

子張病,召申祥而語之曰:“君子曰終,小人曰死。[一]吾今日其庶幾乎?”[二]

[一]申祥子張子,欲使執喪,成己志也。“死”之言“澌”也。事卒爲終,消盡爲澌。太史公《傳》曰:“子張,姓顓孫。”今曰申祥之聲,二者相近,未聞孰是。

[二]言易成也。

(三·三十四)

曾子曰:“始死之奠,其餘閣也與。”[一]

[一]不容改新閣庋藏食物。

(三·三十五)

曾子曰:“小功不爲位也者,是委巷之禮也。[一]子思之哭嫂也爲位,[二]婦人倡踊,[三]申祥之哭言思也亦然。”[四]

[一]譏之也。位,謂以親䟽敘列哭也。委巷,猶街里委曲所爲也。

[二]善之也。禮,嫂、叔無服。

[三]有服者,娣姒婦小功。倡,先也。

[四]説者云:“言思子游之子,申祥妻之昆弟,亦無服。”過此以往,獨哭不爲位。

(三·三十六)

古者冠縮縫,今也衡縫。[一]故喪冠之反吉,非古也。[二]

[一]縮,從也。今禮制。衡,讀爲“横”。今冠横縫,以其辟積多。

[二]解時人之惑。喪冠縮縫,古冠耳。

(三·三十七)

曾子子思曰:“,吾執親之喪也,水漿不入於口者七日。”[一]

子思曰:“先王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故君子之執親之喪也,水漿不入於口者三日,杖而后能起。”[二]

[一]言己以疾時禮而不如。

[二]爲曾子言難繼,以禮抑之。

(三·三十八)

曾子曰:“小功不税,[一]則是遠兄弟終無服也,[二]而可乎?”[三]

[一]據禮而言也。日月已過,乃聞喪而服曰税。大功以上然。小功輕,不服。

[二]言相離遠者,聞之恒晚。

[三]以己恩怪之。

(三·三十九)

伯高之喪,[一]孔氏之使者未至。[二]冉子攝束帛、乘馬而將之。[三]孔子曰:“異哉!徒使我不誠於伯高。”[四]

[一]伯高死時在,未聞何國人。

[二]謂賻、賵者。

[三]冉子孔子弟子冉有。攝,猶貸也。

[四]徒,猶空也。禮所以副忠信也,忠信而無禮,何傳乎?

(三·四十)

伯高死於,赴於孔子[一]孔子曰:“吾惡乎哭諸?[二]兄弟,吾哭諸廟。父之友,吾哭諸廟門之外。[三]師,吾哭諸寢。朋友,吾哭諸寢門之外。所知,吾哭諸野。[四]於野則已䟽,於寢則已重。[五]夫由也見我,吾哭諸賜氏。”[六]遂命子貢爲之主,[七]曰:“爲爾哭也來者,拜之。知伯高而來者,勿拜也。”[八]

[一]赴,告也。凡有舊恩者,則使人告之。

[二]以其交會尚新。

[三]别親䟽也。

[四]别輕重也。

[五]已,猶大也。

[六]本於恩,哭於子貢寢門之外。

[七]明恩所由。

[八]異於正主。

(三·四十一)

曾子曰:“喪有疾,食肉飲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一]以爲薑桂之謂也。[二]

[一]增以香味,爲其疾不嗜食。

[二]爲記者正。曾子所云“草木滋”者,謂薑桂。

(三·四十二)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一]

曾子弔之,曰:“吾聞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二]

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無罪也!”[三]

曾子怒曰:“!女何無罪也?吾與女事夫子於之間,[四]退而老於西河之上,[五]使西河之民,疑女於夫子,爾罪一也。[六]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七]喪爾子,喪爾明,爾罪三也。[八]而曰女何無罪與?”

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九]吾離羣而索居,亦已久矣。”[一〇]

[一]明,目精。

[二]痛之。

[三]怨天罰無罪。

[四]言其有師也。水名。

[五]西河龍門華陰之地。

[六]言其不稱師也。

[七]言居親喪無異稱。

[八]言隆於妻子。

[九]謝之,且服罪也。

[一〇]羣,謂同門朋友也。索,猶散也。

(三·四十三)

夫晝居於内,問其疾可也。[一]夜居於外,弔之可也。[二]是故君子非有大故,不宿於外;[三]非致齊也,非疾也,不晝夜居於内。[四]

[一]似有疾。

[二]似有喪。

[三]大故,謂喪憂。

[四]内,正寢之中。

(三·四十四)

高子皐之執親之喪也,[一]泣血三年,[二]未甞見齒。[三]君子以爲難。[四]

[一]子皐孔子弟子,名

[二]言泣無聲,如血出。

[三]言之微。

[四]言人不能然。

(三·四十五)

衰,與其不當物也,寧無衰。[一]齊衰不以邊坐,大功不以服勤。[二]

[一]惡其亂禮。不當物,謂精麤廣狹不應法制〔一六〕

[二]爲褻喪服。邊,偏倚也。

(三·四十六)

孔子,遇舊館人之喪,[一]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説驂而賻之。[二]

子貢曰:“於門人之喪,未有所説驂,説驂於舊館,無乃已重乎?”[三]

夫子曰:“予鄉者入而哭之,遇於一哀而出涕。[四]予惡夫涕之無從也,小子行之。”[五]

[一]前日君所使舍己。

[二]賻,助喪用也。騑馬曰驂。

[三]言説驂大重,比於門人,恩爲偏頗。

[四]遇,見也。舊館人恩雖輕,我入哭,見主人爲我盡一哀,是以厚恩待我,我爲出涕。恩重,宜有施惠。

[五]客行無他物可以易之者,使遂以往。

(三·四十七)

孔子,有送葬者,而夫子觀之,曰:“善哉爲喪乎!足以爲法矣,小子識之。”

子貢曰:“夫子何善爾也?”

曰:“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一]

子貢曰:“豈若速反而虞乎?”[二]

子曰:“小子識之,我未之能行也。”[三]

[一]慕,謂小兒隨父母啼呼。疑者,哀親之在彼,如不欲還然。

[二]速,疾。

[三]哀戚,本也。祭祀,末也。

(三·四十八)

顔淵之喪,饋祥肉,[一]孔子出,受之。入,彈琴而後食之〔一七〕[二]

[一]饋,遺也。

[二]彈琴以散哀也。

(三·四十九)

孔子與門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一]

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學也,[二]我則有姊之喪故也。”

二三子皆尚左。[三]

[一]傚子也。

[二]嗜,貪。

[三]復正也。喪尚右,右,陰也。吉尚左,左,陽也。

(三·五十)

孔子蚤作,[一]負手曳杖,消摇於門,[二]歌曰:“泰山其頽乎〔一八〕[三]梁木其壞乎?[四]哲人其萎乎?”[五]旣歌而入,當户而坐。[六]

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頽,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壞,哲人其萎,則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七]遂趨而入。

夫子曰:“,爾來何遟也?[八]夏后氏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於兩楹之閒,則與賔主夾之也。於西階之上,則猶賔之也。[九]也,人也。予疇昔之夜,夢坐奠於兩楹之閒。[一〇]夫明王不興,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將死也。”一一

蓋寢疾七日而没。一二

[一]作,起。

[二]欲人之怪己。

[三]泰山,衆山所仰。

[四]梁木,衆木所放。

[五]哲人亦衆人所仰放也。以上二句喻之。萎,病也。《詩》云:“無木不萎。”

[六]蚤坐,急見人也。

[七]覺孔子歌意。殆,幾也。

[八]坐則望之。

[九]以三王之禮占己夢。

[一〇]是夢坐兩楹之間而見饋食也。言“奠”者,以爲凶象。疇,發聲也。昔,猶前也。

[一一]孰,誰也。宗,尊也。兩楹之間,南面鄉明,人君聽治正坐之處。今無明王,誰能尊我以爲人君乎?是我家奠之象,以此自知將死。

[一二]明聖人知命。

(三·五十一)

孔子之喪,門人疑所服。[一]子貢曰:“昔者夫子之喪,若喪子而無服,喪子路亦然。請喪夫子若喪父而無服。”[二]

[一]無喪師之禮。

[二]無服,不爲衰,弔服而加麻,心喪三年。

(三·五十二)

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一]飾棺牆,[二]置翣,[三]設披,也。設崇,也。綢練,設旐,也。[四]

[一]公西赤孔子弟子,字子華。志,謂章識。

[二]牆之障柩,猶垣牆障家〔一九〕

[三]牆,柳衣。翣,以布衣木,如攝與?

[四]夫子雖人,兼用三王之禮尊之。披,柩行夾引棺者。崇,崇牙,旌旗飾也〔二〇〕。綢練,以練綢旌之杠〔二一〕。此旌,葬乘車所建也。旌之旒,緇布,廣充幅,長尋曰旐。《爾雅》説旌旗曰:“素錦綢杠。”

(三·五十三)

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一]褚幕丹質,[二]蟻結于四隅,[三]士也。[四]

[一]志,亦謂章識。

[二]以丹布幕爲褚,葬覆棺,不牆不翣。

[三]畫褚之四角,其文如蟻行往來相交錯。蟻,蚍蜉也。之蟻結,似今虵文畫〔二二〕

[四]學於孔子,傚禮。

(三·五十四)

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

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一]弗與共天下也。[二]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鬬。”[三]

曰:“請問居昆弟之仇,如之何?”

曰:“仕弗與共國,銜君命而使〔二三〕,雖遇之,不鬬。”[四]

曰:“請問居從父昆弟之仇,如之何?”

曰:“不爲魁。[五]主人能,則執兵而陪其後。”[六]

[一]雖除喪,居處猶若喪也。干,盾也。

[二]不可以並生。

[三]言雖適市朝,不釋兵。

[四]爲負而廢君命。

[五]魁,猶首也。天文北斗,魁爲首,杓爲末。

[六]爲其負,當成之。

(三·五十五)

孔子之喪,二三子皆絰而出。[一]羣居則絰,出則否。[二]

[一]尊師也。出,謂有所之適。然則凡弔服加麻者,出則變服。

[二]羣謂七十二弟子,相爲朋友服。子夏曰:“吾離羣而索居。”

(三·五十六)

易墓,非古也。[一]

[一]易,謂芟治草木。不易者,丘陵也。

(三·五十七)

子路曰:“吾聞諸夫子:‘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一]祭禮,與其敬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也。’”[二]

[一]喪主哀。

[二]祭主敬。

(三·五十八)

曾子弔於負夏[一]主人旣祖,填池,[二]推柩而反之,[三]降婦人而后行禮。[四]

從者曰:“禮與?”[五]

曾子曰:“夫祖者且也,[六]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也?”[七]

從者又問諸子游曰:“禮與?”[八]

子游曰:“飯於牖下,小斂於户内,大斂於阼,於客位,祖於庭,葬於墓,所以即遠也。故喪事有進而無退。”[九]

曾子聞之曰:“多矣乎,予出祖者!”[一〇]

[一]負夏地。

[二]祖謂移柩車去載處,爲行始也。填池,當爲“奠徹”,聲之誤也。奠徹謂徹遣奠,設祖奠。

[三]反於載處,榮曾子弔,欲更始。

[四]禮,旣祖而婦人降,今反柩,婦人辟之,復升堂矣。柩無反而反之,而又降婦人,蓋欲矜賔於此婦人,皆非。

[五]怪之。

[六]且,未定之辭。

[七]給説。

[八]疑曾子言非。

[九]明反柩非〔二四〕

[一〇]善子游言,且服。

(三·五十九)

曾子襲裘而弔,子游裼裘而弔。曾子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爲習於禮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一]

主人旣小斂,袒、括髮,子游趨而出,襲裘帶絰而入。[二]曾子曰:“我過矣,我過矣,夫夫是也。”[三]

[一]曾子蓋知臨喪無飾。夫夫,猶言此丈夫也。子游於時名爲習禮。

[二]於主人變乃變也,所弔者朋友。

[三]服且善子游

(三·六十)

子夏旣除喪而見〔二五〕[一]予之琴,和之而不和〔二六〕,彈之而不成聲。[二]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禮,而弗敢過也。”[三]

子張旣除喪而見,予之琴,和之而和,彈之而成聲。作而曰:“先王制禮,不敢不至焉。”[四]

[一]見於孔子

[二]樂由人心。

[三]作,起。

[四]雖情異,善其俱順禮。

(三·六十一)

司寇惠子之喪,[一]子游爲之麻衰、牡麻絰。[二]

文子辭曰:“子辱與彌牟之弟游,[三]又辱爲之服,敢辭。”[四]

子游曰:“禮也。”

文子退,反哭。[五]子游趨而就諸臣之位。[六]文子又辭曰:“子辱與彌牟之弟游,又辱爲之服,又辱臨其喪,敢辭。”[七]

子游曰:“固以請。”[八]

文子退,扶適子南面而立,曰:“子辱與彌牟之弟游,又辱爲之服,又辱臨其喪。也,敢不復位?”[九]

子游趨而就客位。[一〇]

[一]惠子將軍文子彌牟之弟惠叔蘭也,生者。

[二]惠子廢適立庶,爲之重服以譏之。麻衰,以吉服之布爲衰。

[三]謝其存時。

[四]止之服也。

[五]子游名習禮,文子亦以爲當然,未覺其所譏。

[六]深譏之,大夫之家臣,位在賔後。

[七]止之在臣位。

[八]再不從命。

[九]覺所譏也。,適子名。文子親扶而辭,敬子游也。南面而立,則諸臣位在門内北面明矣。

[一〇]所譏行。

(三·六十二)

將軍文子之喪。旣除喪,而后人來弔,主人深衣練冠,待于廟,垂涕洟。[一]子游觀之曰:“將軍文氏之子,其庶幾乎!亡於禮者之禮也,其動也中。”[二]

[一]主人,文子之子簡子瑕也。深衣練冠,凶服變也。待于廟,受弔不迎賔也。

[二]中禮之變。

(三·六十三)

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謚,道也。

(三·六十四)

絰也者,實也。[一]

[一]所以表哀戚。

(三·六十五)

掘中霤而浴,毀竈以綴足。及葬,毀宗躐行,出于大門,道也。[一]學者行之。[二]

[一]明不復有事於此。人浴不掘中霤,葬不毀宗躐行。毀宗,毀廟門之西而出,行神之位在廟門之外。

[二]學於孔子者行之,傚禮。

(三·六十六)

子柳之母死,子碩請具。[一]

子柳曰:“何以哉?”[二]

子碩曰:“請粥庶弟之母。”[三]

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四]

旣葬,子碩欲以賻布之餘具祭器。[五]子柳曰:“不可。吾聞之也,君子不家於喪。[六]請班諸兄弟之貧者。”[七]

[一]具,葬之器用。子柳魯叔仲皮之子,兄。

[二]言無其財。

[三]粥,謂嫁之也。妾賤,取之曰買。

[四]忠恕。

[五]古者謂錢爲泉布,所以通布貨財。

[六]惡因死者以爲利。

[七]以分死者所矜也。禄多,則與鄰里鄉黨。

(三·六十七)

君子曰:“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謀人之邦邑,危則亡之。”[一]

[一]利己亡衆,非忠也。言“亡之”者,雖辟賢,非義退。

(三·六十八)

公叔文子升於瑕丘蘧伯玉從。[一]文子曰:“樂哉,斯丘也!死則我欲葬焉。”蘧伯玉曰:“吾子樂之,則請前。”[二]

[一]二子〔二七〕大夫。文子獻公之孫,名

[二]刺其欲害人良田。名。

(三·六十九)

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一]孔子曰:“哀則哀矣,[二]而難爲繼也。[三]夫禮,爲可傳也,爲可繼也,故哭踊有節。”

[一]言聲無節。

[二]此誠哀。

[三]失禮中。

(三·七十)

叔孫武叔之母死,[一]旣小斂,舉者出户,出户袒,且投其冠,括髮。[二]子游曰:“知禮。”[三]

[一]武叔公子牙之六世孫,名州仇,毀者。

[二]尸出户,乃變服,失哀節。冠,素委貌。

[三]嗤之。

(三·七十一)

扶君,卜人師扶右,射人師扶左。[一]君薨,以是舉。[二]

[一]謂君疾時也。卜,當爲“僕”,聲之誤也。僕人、射人,皆平生時賛正君服位者。

[二]不忍變也。《周禮·射人》:“大喪,與僕人遷尸。”

(三·七十二)

從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爲服,君子未之言也。[一]或曰:“同爨緦。”[二]

[一]二夫人,猶言此二人也。時有此二人同居,死相爲服者,甥居外家而非之。

[二]以同居生緦之親可。

(三·七十三)

喪事欲其縱縱爾,[一]吉事欲其折折爾。[二]故喪事雖遽不陵節,吉事雖止不怠。[三]故騷騷爾則野,[四]鼎鼎爾則小人,[五]君子蓋猶猶爾。[六]

[一]趨事貌。縱,讀如“揔領”之“揔”。

[二]安舒貌。《詩》云:“好人提提。”

[三]陵,躐也。止,立俟事時也。怠,惰也。

[四]謂大疾。

[五]謂大舒。

[六]疾舒之中。

(三·七十四)

喪具,君子恥具。[一]一日二日而可爲也者,君子弗爲也。[二]

[一]辟不懷也。喪具,棺衣之屬。

[二]謂絞、紟、衾、冒。

(三·七十五)

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嫂叔之無服也,蓋推而遠之也。[一]姑、姊妹之薄也,蓋有受我而厚之者也。[二]

[一]或引或推,重親遠别。

[二]欲其一心於厚之者〔二八〕,姑、姊妹嫁,大功;夫爲妻,期。

(三·七十六)

食於有喪者之側,未甞飽也。[一]

[一]助哀戚也。

(三·七十七)

曾子與客立於門側,其徒趨而出。[一]曾子曰:“爾將何之?”

曰:“吾父死,將出哭於巷。”[二]

曰:“反,哭於爾次。”[三]

曾子北面而弔焉。

[一]徒,謂客之旅。

[二]以爲不可發凶於人之館。

[三]次,舍也。禮,館人使專之,若其自有然。

(三·七十八)

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爲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爲也。[一]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斲,[二]琴瑟張而不平〔二九〕,竽笙備而不和,[三]有鐘磬而無簨虡。[四]其曰明器,神明之也。”[五]

[一]之,往也。死之、生之,謂無知與有知也。爲,猶行也。

[二]成,猶善也。竹不可善用,謂邊無縢。味,當作“沫”。沫,靧也。

[三]無宫商之調。

[四]不縣之也。横曰簨,植曰虡。

[五]言神明死者也。神明者,非人所知,故其器如此。

(三·七十九)

有子問於曾子曰:“問喪於夫子乎?”[一]

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

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二]

曾子曰:“也聞諸夫子也。”

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也與子游聞之。”

有子曰:“然。然則夫子有爲言之也。”

曾子以斯言告於子游

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於,見桓司馬自爲石椁,三年而不成。[三]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爲桓司馬言之也〔三〇〕[四]南宫敬叔反,必載寶而朝。[五]夫子曰:‘若是其貨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喪之欲速貧,爲敬叔言之也。”

曾子子游之言告於有子

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

曾子曰:“子何以知之?”

有子曰:“夫子制於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六]昔者夫子失司寇,將之[七]蓋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貧也。”[八]

[一]有子孔子弟子有若也。夫子卒後問此,庶有異聞也。喪,謂仕失位也。魯昭公孫於曰:“喪人其何稱?”

[二]貧、朽,非人所欲。

[三]桓司馬宋向戌之孫,名

[四]靡,侈。

[五]敬叔魯孟僖子之子仲孫閲。蓋甞失位去,得反,載其寶來朝於君。

[六]中都邑名也。孔子甞爲之宰,爲民作制。孔子中都宰爲司空,由司空爲司寇。

[七]將應聘於楚。

[八]言汲汲於仕得禄。

(三·八十)

陳莊子死,赴於人欲勿哭。[一]繆公縣子而問焉。

縣子曰:“古之大夫,束脩之問不出竟,雖欲哭之,安得而哭之?[二]今之大夫,交政於中國,雖欲勿哭,焉得而弗哭?[三]且臣聞之,哭有二道,有愛而哭之,有畏而哭之。”[四]

公曰:“然。然則如之何而可?”

縣子曰:“請哭諸異姓之廟。”[五]於是與哭諸縣氏

[一]君無哭鄰國大夫之禮。陳莊子大夫陳恒之孫,名

[二]以其不外交。

[三]言時君弱臣強,政在大夫,專盟會以交接。

[四]以權微勸之。

[五]明不當哭。

(三·八十一)

仲憲言於曾子曰:“夏后氏用明器,示民無知也。[一]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二]人兼用之,示民疑也。”[三]

曾子曰:“其不然乎,其不然乎![四]夫明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夫古之人,胡爲而死其親乎?”[五]

[一]所謂“致死之”。仲憲孔子弟子原憲

[二]所謂“致生之”。

[三]言使民疑於無知與有知。

[四]非其説之非也。

[五]言仲憲之言,三者皆非。此或用鬼器,或用人器。

(三·八十二)

公叔木有同母異父之昆弟死,問於子游[一]

子游曰:“其大功乎?”[二]

狄儀有同母異父之昆弟死,問於子夏

子夏曰:“我未之前聞也。人則爲之齊衰。”

狄儀行齊衰。今之齊衰,狄儀之問也。

[一]木,當爲“朱”,《春秋》作“戍”。衞公叔文子之子,定公十四年奔

[二]疑所服也,親者屬大功是。

(三·八十三)

子思之母死於[一]柳若子思曰:“子,聖人之後也。四方於子乎觀禮,子蓋慎諸。”[二]

子思曰:“吾何慎哉?吾聞之:‘有其禮,無其財,君子弗行也。[三]有其禮,有其財,無其時〔三一〕,君子弗行也。’[四]吾何慎哉?”[五]

[一]子思孔子孫,伯魚之子。伯魚卒,其妻嫁於

[二]柳若人也。見子思欲爲嫁母服,恐其失禮,戒之。嫁母,齊衰期。

[三]謂時可行,而財不足以備禮。

[四]謂財足以備禮,而時不得行者。

[五]時所止則止,時所行則行,無所疑也。喪之禮如子,贈襚之屬,不踰主人。

(三·八十四)

縣子瑣曰:“吾聞之,古者不降,上下各以其親。[一]滕伯文孟虎齊衰,其叔父也。爲孟皮齊衰,其叔父也。”[二]

[一]古,謂時也〔三二〕。上不降遠,下不降卑。

[二]伯君也。爵爲伯,名

(三·八十五)

后木曰:“喪,吾聞諸縣子曰:‘夫喪,不可不深長思也。[一]買棺外内易。’我死則亦然〔三三〕。”[二]

[一]后木魯孝公惠伯鞏之後。

[二]此孝子之事,非所託。

(三·八十六)

曾子曰:“尸未設飾,故帷堂,小斂而徹帷。”

仲梁子曰:“夫婦方亂,故帷堂,小斂而徹帷。”[一]

[一]斂者,動摇尸,帷堂,爲人褻之。言“方亂”,非也。仲梁子人也。

(三·八十七)

小斂之奠,子游曰:“於東方。”

曾子曰:“於西方,斂斯席矣。”[一]

小斂之奠在西方,禮之末失也。[二]

[一]曾子以俗説,非。又大斂奠於堂,乃有席。

[二]末世失禮之爲。

(三·八十八)

縣子曰:“綌衰、繐裳,非古也。”[一]

[一]非時尚輕涼慢禮。

(三·八十九)

子蒲卒,哭者呼“”。[一]

子皐曰:“若是野哉!”[二]

哭者改之。

[一],蓋名。

[二]非之也。唯復呼名。子皐孔子弟子高柴

(三·九十)

杜橋之母之喪,宫中無相,以爲沽也。[一]

[一]沽,猶略也。

(三·九十一)

夫子曰:“始死,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羔裘、玄冠,夫子不以弔。[一]

[一]不以吉服弔喪。

(三·九十二)

子游問喪具。

夫子曰:“稱家之有亡。”

子游曰:“有無惡乎齊?”[一]

夫子曰:“有,毋過禮。苟亡矣,斂首足形,[二]還葬,[三]縣棺而封,[四]人豈有非之者哉?”[五]

[一]惡乎齊,問豐省之比。

[二]形,體。

[三]“還”之言“便”也。言已斂即葬,不待三月。

[四]不設碑繂,不備禮。封,當爲“窆”。窆,下棺也,《春秋傳》作“塴”。

[五]不責於人所不能。

(三·九十三)

司士賁告於子游曰:“請襲於牀。”[一]

子游曰:“諾。”

縣子聞之,曰:“汰哉!叔氏專以禮許人。”[二]

[一]時失之也。禮,唯始死廢牀。

[二]當言禮然,言諾,非也。叔氏字。

(三·九十四)

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百甕。曾子曰:“旣曰明器矣,而又實之!”[一]

[一]言名之爲明器,而與祭器皆實之,是亂鬼器與人器。

(三·九十五)

孟獻子之喪,[一]司徒旅歸四布。[二]夫子曰:“可也。”[三]

[一]獻子大夫孫蔑

[二]旅,下士也。司徒使下士歸四方之賻布。

[三]時人皆貪,善其能廉。

(三·九十六)

讀賵。曾子曰:“非古也,是再告也。”[一]

[一]曾子言非。禮,祖而讀賵〔三四〕,賔致命。將行,主人之史又讀賵〔三五〕,所以存錄之。

(三·九十七)

成子高寢疾。[一]慶遺入請,曰:“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則如之何?”[二]

子高曰:“吾聞之也,生有益於人,死不害於人。吾縱生無益於人,吾可以死害於人乎哉?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三]

[一]成子高大夫國成伯高父也。

[二]觀其意。革,急也。慶封之族。

[三]不食,謂不墾耕。

(三·九十八)

子夏問諸夫子曰:“居君之母與妻之喪。”

“居處、言語、飲食衎爾。”[一]

[一]衎爾,自得貌。爲小君惻隱不能至。

(三·九十九)

賔客至,無所館。夫子曰:“生於我乎館,死於我乎。”[一]

[一]仁者不厄人。

(三·一百)

國子高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見也。是故衣足以飾身,棺周於衣,椁周於棺,土周於椁。[一]反壤樹之哉!”[二]

[一]言皆所以爲深邃,難人發見之也。國子高成子高也。,謚也。

[二]反,復也〔三六〕。怪不如大古也,而反封樹之。意在於儉,非禮。

(三·一百一)

孔子之喪,有自來觀者,舍於子夏氏子夏曰:“聖人之葬人,與人之葬聖人也,子何觀焉?[一]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見封之若堂者矣,[二]見若坊者矣,[三]見若覆夏屋者矣,[四]見若斧者矣。[五]從若斧者焉,[六]馬鬣封之謂也。’[七]今一日而三斬板,而已封,[八]尚行夫子之志乎哉!”[九]

[一]與,及也。

[二]封,築土爲壟。堂形四方而高。

[三]坊形旁殺,平上而長。

[四]覆,謂茨瓦也。夏屋,今之門廡也,其形旁廣而卑。

[五]斧形旁殺,刃上而長。

[六]孔子以爲刃上難登,狹又易爲功。

[七]俗間名。

[八]板,蓋廣二尺,長六尺。斬板,謂斷其縮也。三斷止之〔三七〕,旁殺,蓋高四尺,其廣袤未聞也。《詩》云:“縮板以載。”

[九]尚,庶幾也。

(三·一百二)

婦人不葛帶。[一]

[一]婦人質,不變重者,至期除之。卒哭,變絰而已。

(三·一百三)

有薦新,如朔奠。[一]

[一]重新物,爲之殷奠。

(三·一百四)

旣葬,各以其服除。[一]

[一]卒哭,當變衰麻者變之。或有除者,不視主人。

(三·一百五)

池視重霤。[一]

[一]如堂之有承霤也。承霤,以木爲之,用行水,亦宫之飾也〔三八〕。柳,宫象也。以竹爲池,衣以青布,縣銅魚焉。今宫中有承霤,云以銅爲之。

(三·一百六)

君即位而爲椑,[一]歲壹漆之,[二]藏焉。[三]

[一]椑,謂杝棺親尸者。椑,堅著之言也。言天子椑内又有水兕革棺。

[二]若未成然。

[三]虚之不合。

(三·一百七)

復、楔齒、綴足、飯、設飾、帷堂,並作。[一]

[一]設飾,謂遷尸又加新衣。

(三·一百八)

父兄命赴者。[一]

[一]謂大夫以上也。士,主人親命之。

(三·一百九)

君復於小寢、大寢、小祖、大祖、庫門、四郊。[一]

[一]尊者求之備也,亦他日所甞有事。

(三·一百十)

喪不剝,奠也與?祭肉也與?[一]

[一]剝,猶倮也。有牲肉則巾之,爲其久設,塵埃加也。脯醢之奠不巾。

(三·一百十一)

,旬而布材與明器。[一]

[一]木工宜乾,腊且豫成。材,椁材也。

(三·一百十二)

朝奠日出,夕奠逮日。[一]

[一]陰陽交接,庶幾遇之。

(三·一百十三)

父母之喪,哭無時,使必知其反也。[一]

[一]謂旣練,或時爲君服金革之事,反必有祭。

(三·一百十四)

練,練衣,黄裏,縓縁;[一]葛要絰;繩屨,無絇;角瑱;[二]鹿裘,衡,長,袪。[三]袪,裼之可也。[四]

[一]小祥練冠,練中衣,以黄爲内,縓爲飾。黄之色卑於纁。縓,纁之類,明外除。

[二]瑱,充耳也。吉時以玉,人君有瑱。

[三]衡,當爲“横”,字之誤也。袪,謂褎縁袂口也。練而爲裘,横廣之,又長之。又爲袪,則先時狹短無袪可知〔三九〕。吉時麛裘。

[四]裼,表裘也。有袪而裼之,備飾也。《玉藻》曰:“麛裘青豻褎〔四〇〕,絞衣以裼之。”鹿裘亦用絞乎〔四一〕

(三·一百十五)

,聞遠兄弟之喪,雖緦必往。[一]非兄弟,雖鄰不往。[二]

[一]親骨肉也。

[二]䟽無親也。

(三·一百十六)

所識,其兄弟不同居者皆弔。[一]

[一]就其家弔之,成恩舊也。

(三·一百十七)

天子之棺四重。[一]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二]杝棺一;[三]梓棺二。[四]四者皆周。[五]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六]柏椁以端,長六尺。[七]

[一]尚深邃也。諸公三重,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二]以水牛、兕牛之革以爲棺被。革各厚三寸,合六寸也。此爲一重。

[三]所謂“椑棺”也。《爾雅》曰:“椴,杝〔四二〕。”

[四]所謂“屬”與“大棺”。

[五]周,帀也。凡棺,用能濕之物。

[六]衡,亦當爲“横”。衽,今小要。衽,或作“漆”,或作“髹”。

[七]以端,題湊也。其方蓋一尺。

(三·一百十八)

天子之哭諸侯也,爵弁絰,䊷衣。[一]或曰:“使有司哭之。[二]爲之不以樂食。”[三]

[一]服士之祭服以哭之,明爲變也。天子至尊,不見尸柩,不弔服,麻不加於采。此言“絰”,衍字也。時人聞有弁絰〔四三〕,因云之耳。《周禮》:“王弔諸侯,弁絰、緦衰也。”

[二]非也。哀戚之事不可虚。

[三]蓋謂、斂之閒。

(三·一百十九)

天子之也,菆塗龍輴以椁,[一]加斧于椁上,畢塗屋。[二]天子之禮也。

[一]菆木以周龍輴如椁而塗之。天子以輴車,畫轅爲龍。

[二]斧,謂之“黼”,白黑文也。以刺繡於縿幕,加椁以覆棺,已,乃屋其上,盡塗之。

(三·一百二十)

唯天子之喪,有别姓而哭。[一]

[一]使諸侯同姓、異姓、庶姓,相從而爲位,别於朝覲來時。朝覲,爵同同位。

(三·一百二十一)

魯哀公孔丘曰:“天不遺耆老〔四四〕,莫相予位焉。鳴呼!哀哉,尼父!”[一]

[一]誄其行以爲謚也。莫,無也。相,佐也。言孔子死,無佐助我處位者。尼父,因且字以爲之謚〔四五〕

(三·一百二十二)

國亡大縣邑,公、卿、大夫、士皆厭冠,哭於大廟三日,君不舉。[一]或曰:“君舉而哭於后土。”[二]

[一]軍敗失地,以喪歸也。厭冠,今喪冠,其服未聞。

[二]后土,社也。

(三·一百二十三)

孔子惡野哭者。[一]

[一]爲其變衆。《周禮·銜枚氏》:“掌禁野叫呼、歎嗚於國中者〔四六〕,行歌、哭於國中之道者。”

(三·一百二十四)

未仕者,不敢税人。如税人,則以父兄之命。[一]

[一]不專家財也。税,謂遺予人〔四七〕

(三·一百二十五)

士備入而后朝夕踊。[一]

[一]備,猶盡也。國君之喪,嫌主人哭,入則踊。

(三·一百二十六)

祥而縞。[一]是月禫,徙月樂。[二]

[一]縞冠,素紕也。

[二]言“禫”,明月可以用樂。

(三·一百二十七)

君於士有賜帟。[一]

[一]帟,幕之小者,所以承塵,賜之則張於上。大夫以上,幕人職供焉。


〔一〕文王之立武王 此句婺州本與底本同。余仁仲本、刻本作“之立武王”。

〔二〕方猶常也 “方”,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作“力”,誤。

〔三〕自見夷人冢墓以爲宅欲文過 此句婺州本與底本同。余仁仲本作“自見夷人冢墓以爲宅,欲文過之”,刻本作“自見夷人冢墓以爲寢,欲文過之”。

〔四〕言居無常也 此句婺州本與底本同。余仁仲本、刻本作“言居無常處也”,“常”字下多一“處”字。

〔五〕謂衣衾 “衾”,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作“裳”,誤。

〔六〕問於郰曼父之母 “郰”,石經、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作“聊”,誤。

〔七〕孔子之父……生孔子 “郰”,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作“鄹”。“梁”,底本作“粱”,誤。婺州本、余仁仲本、刻本作“梁”,據改。

〔八〕蓋郰曼父之鄰 “郰”,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作“聊”,誤。

〔九〕此大事謂喪事也 “喪”,底本作“葬”,誤。婺州本、余仁仲本、刻本作“喪”,據改。

〔一〇〕馬黑色曰驪 “黑”,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作“異”,誤。

〔一一〕魯天子禮 “天”,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作“大”,誤。

〔一二〕公墜 “墜”,婺州本、余仁仲本、刻本作“隊”。

〔一三〕吾何求哉 “吾”,石經、婺州本、刻本與底本同。余仁仲本作“君”,誤。

〔一四〕周公蓋附 “附”,石經、婺州本與底本同。余仁仲本、刻本作“祔”。

〔一五〕五者相參以定尊卑 “參”,底本、婺州本作“三”,誤。余仁仲本、刻本作“參”,據改。

〔一六〕謂精麤廣狹不應法制 “麤”,婺州本與底本同。余仁仲本、刻本作“麄”。

〔一七〕入彈琴而後食之 “後”,石經、婺州本、余仁仲本、刻本作“后”。

〔一八〕泰山其頽乎 “頽”,婺州本、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石經作“穨”。

〔一九〕牆之障柩猶垣牆障家 此句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無此注。

〔二〇〕崇崇牙旌旗飾也 “崇崇牙”,婺州本、余仁仲本與底本同。刻本作“崇牙”,誤。

〔二一〕以練綢旌之杠 “練”,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作“棺”,誤。

〔二二〕似今虵文畫 “虵”,婺州本、余仁仲本、刻本作“蛇”。

〔二三〕銜君命而使 “銜”,石經、婺州本、刻本與底本同。余仁仲本作“衘”。

〔二四〕明反柩非 “明反”,婺州本、刻本與底本同。余仁仲本作“朋友”,誤。

〔二五〕子夏旣除喪而見 “子夏”,石經、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作“子游”。

〔二六〕和之而不和 此句石經、婺州本、刻本與底本同。余仁仲本作“和之不和”,“之”字下脱一“而”字。

〔二七〕二子 “二”,婺州本、刻本與底本同。余仁仲本作“三”,誤。

〔二八〕欲其一心於厚之者 此句婺州本、刻本與底本同。余仁仲本作“欲其一人心於厚之者”,“一”字下衍一“人”字。

〔二九〕琴瑟張而不平 此句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石經存“張而不”三字,其餘幾字損泐。婺州本作“琴瑟而不平”,誤。

〔三〇〕爲桓司馬言之也 “言之”,石經、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作“之言”,誤。

〔三一〕無其時 此句石經、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作“無時”,“無”字下脱一“其”字。

〔三二〕古謂殷時也 “古”,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作“故”,誤。

〔三三〕我死則亦然 “亦”,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作“易”,誤。

〔三四〕禮祖而讀賵 “祖”,婺州本、刻本與底本同。余仁仲本作“袒”,誤。

〔三五〕主人之史又讀賵 “史”,底本、婺州本、余仁仲本、刻本皆作“吏”,誤。《儀禮·既夕禮》作“史”,據改。

〔三六〕反復也 “復”,婺州本、余仁仲本、刻本作“覆”。

〔三七〕三斷止之 “止”,婺州本、刻本與底本同。余仁仲本作“正”。《經典釋文》作“上”。

〔三八〕亦宫之飾也 “亦”,婺州本、刻本與底本同。余仁仲本作“以”,誤。

〔三九〕則先時狹短無袪可知 “狹”,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作“袂”,誤。

〔四〇〕麛裘青豻褎 “豻”,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作“犴”。

〔四一〕鹿裘亦用絞乎 “絞”,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作“紋”,誤。

〔四二〕椴杝 “椴”,底本、婺州本作“椵”,誤。余仁仲本、刻本作“椴”,據改。

〔四三〕時人聞有弁絰 “聞”,底本作“閒”,刻本作“間”,誤。婺州本、余仁仲本作“聞”,據改。

〔四四〕天不遺耆老 “天”,石經、余仁仲本、刻本與底本同。婺州本作“是”,誤。

〔四五〕因且字以爲之謚 “且”,余仁仲本、刻本作“其”。此句婺州本作“因且一字以爲之謚”,“且”字下衍“一”字。

〔四六〕歎嗚於國中者 “嗚”,婺州本、余仁仲本、刻本作“呼”。

〔四七〕謂遺予人 “予”,婺州本與底本同。余仁仲本、刻本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