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真相
辩机和李漱盯着地图看了半天,姜离薇也在身后凑着热闹。
从地图上,濮王府就在汉江一侧,最大可能是走水路。顺着汉江南下,一日五六百里,在平叛军来不及反应前就能逃出包围圈。逆流而上不可能。
“我认为李泰父子沿着汉江往下游跑了。”辩机抛出了他的想法。
想要快速逃离,走水路又快又安全的,还可以随时上岸,觅得他处,陆路行动不便,容易暴露。
“应该如此。”李漱想着狄仁杰之前问她的那些话,分析道:“他大概率会投奔我哪位兄弟。”
“让我看看,沿汉江乃至长江都有哪些王爷。”
李漱皱着眉思考,想着涉江的哪位兄弟既和李泰关系好,又胆子大,对李治不满。
纪王李慎,越王李贞.....,辩机心里有所明悟,他现在怀疑李贞。李贞在武则天春秋鼎盛之时悍然起兵反抗,说明胆子很大,不怕死,而且觊觎皇位。
而李慎的封地在襄州,也就是襄阳,顺着汉江直下一日就能到达。
不过辩机并不知道李慎其实也是支持李贞起兵的皇族之一,李贞兵败后,李慎坐罪下狱,改为“虺姓”,死于流放途中。不然他更加会怀疑李慎,毕竟襄阳近的多。
会不是这两人呢?辩机仔细想着有没有其他证据,可惜他对李慎和李贞了解不多,无法判断。
想归想,辩机没敢说出口,仅靠此推测不能牵扯两位王爷,只会平白无故树敌。眼下看不惯他的人太多,每走一步步步惊心。
所以,辩机希望李漱说出那两个人的名字,再听听狄仁杰意见。
“我想到了,应该是——”李漱卖了个关子,转动着眼珠问辩机,“你猜到没?”
辩机很无语,这李漱真的是,猜个屁,倒是快说啊,这个时候还闹孩子气。
“我猜不到,你说出来我听听。”
不等李漱说出猜测,狄仁杰严肃道:“你肯定猜错了,李泰父子去了安州。”
“安州?那不是李恪的封地吗?”辩机脱口而出:“他已经进京了。”
“进京。”辩机忽然明悟,掩人耳目之计。他想到李世民刚驾崩时,最担心的就是李泰和李恪。诸皇子进京吊丧时,只有李泰和李恪、李愔未至。等到李泰兵败汝州了,李恪和李愔才姗姗来迟。
毫无疑问,长孙无忌他们认为李恪之前是在观望,李泰兵败后,李恪才做出选择,孤身带着李愔进京以示诚心。李愔胸无大志,就一浪荡王爷,唯一母同胞的李恪马首是瞻。
于是,所有怀疑过李恪的人都不再怀疑了,李恪人都来长安了,轻了被夺爵或者降封,重了被囚禁,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他在赌李治和长孙无忌不会找由头收拾自己,他也赌对了。
骑墙的人从来都不缺,没必要一杆子打死。
现在狄仁杰点出李泰藏到了李恪封地,辩机一下子就想通了。
孤身示诚,暗度陈仓。谁能想到李恪进了京,李泰父子会躲在他的封地。
好计谋!
“原来是这样。”李漱嘴唇有些抖动,不知道是震惊还是气愤,或者是后怕。
当日是她带着李恪、李愔一同到了两仪殿,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辩机与李漱不动声色对视一眼,便已明白彼此处境更难了,来均州就是为了避祸,查着查着,竟把自己绕了进去。
“仁杰,那你如何得出李泰父子去了安州?”辩机静了静心神,想听听狄仁杰的依据。
狄仁杰微微一笑,手指着地图,“你们看,其实辩机说对了一些。李泰父子通过地道逃到了江边,坐船顺着汉江直下,在汉江下游任意地方上岸,再赶到安州绰绰有余。李恪秘密安置李泰父子后立即联络李愔进京,时间是够的。”
“是这样子,六郎李愔封地在虢州,离长安很近,可以等待三郎李恪的消息。”李漱点头认可了这个判断。
最初李泰在均州一起兵,辩机就担心不远的李恪响应,俩人联手可以控制汉江中下游乃至辐射到整个长江。
后面李恪进京打消嫌疑,以为和李泰没有达成一致,哪能想到他们其实早已沆瀣一气,一人明,一人暗。
狄仁杰估计早就猜到了这个选择,之所以问李漱各皇子间的关系,是为了进一步印证猜测。
“但总感觉差了点什么,为何如此笃定他们是通过汉江逃走。”辩机想了想还是又问了一声。
“这个说起来就太多了。”狄仁杰喝了口茶,接着道:“我挑重点说。”
“王府废墟下有被水浸泡过的痕迹,但在同样高度上,有的地方却没有。那么这水泡的地方必然是人为引的水。”
“之前提到了工匠挖地道,被李泰灭口一事,你们肯定记得。这地道也可以是水道,沿着水道进汉江更快。仓促之下,李泰父子匆匆掩盖了水道入口,我那日已经挖到了,所以我没继续挖了。”
“我还问了那么多被俘获的王府中人以及里老,排除了李泰父子通过陆路逃走的可能性,细节我就不说了。”
“明白了吗?”狄仁杰身子骨完全没恢复,一口气说很多有点累。
辩机和李漱连连点头,姜离薇贴心地给狄仁杰添了点茶。
李漱有些似懂非懂,沉吟道:“那为什么一定是去了李恪那?李慎和李贞没可能吗?”
果然,李漱之前也怀疑李慎和李贞,和辩机想到了一块。
“作为皇族,公主应该很清楚贞观十七年李储之争吧?”辩机问道。
“当然清楚。”李漱娓娓道来:“大郎承乾涉嫌谋反,阿爷审问大郎,大朗指证乃李泰谋储所迫,阿爷并未怪罪李泰,一度想立李泰为储,因长孙公劝阻方立九郎。”
“不久,阿爷认为九郎仁弱,不足以君临天下,又找到长孙公,以三郎英武果敢为由,欲改立三郎。长孙公当然不会同意,此事作罢。”
这些事朝野皆知,李漱讲的并没错,倒也没有讲出更多的内幕,也许她知道一些,但没必要说。
“对,错过了储位,李恪也许会努力做个好王爷,不问世事。可一度竞争过大位的李泰已反,给了长孙公出手的理由,有同样境地的李恪怕是夜不能寐,自知躲得了初一,也躲不了十五,不反也得反。”
辩机幽幽道,这话当着狄仁杰面说其实很有风险,但他还是说了出来,就想试探狄仁杰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