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研究方法:卓越产品和服务的用户研究技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用户研究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用户研究

几十年前的商业领袖大概无法预想到在如今的商业世界中,用户被置于如此高的地位。而再过几十年,回过来再看当下,人们必定会认为我们当前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如此初级。可以预见,未来商业对用户的理解将越来越深入产品、营销、品牌等各个环节。这正是用户研究可以施展影响、发光发热的时代契机。那么,什么是用户研究?用户研究有什么作用?我们先通过两个用户研究案例粗略了解一下。

2013年美国政府耗资6.78亿美元建成了一个医改网站(HealthCare.gov),上线首日独立访客(Unique Visitor,UV)人数高达470万,但只有6个人注册成功。为何出现如此尴尬的情况?事后很多人从用户体验角度提出了大量网站体验差的问题。这样一个投入巨大、被寄予厚望的网站,却因为可用性差而沦为笑柄,如果上线前做一轮用户研究,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情况一定会好很多。

用户研究不仅能在产品上市前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而且能带来创新方案,产生更大的价值。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曾经委托一家咨询公司IDEO做用户研究。该咨询公司调查发现用户买东西时不喜欢找零,因为比较麻烦,同时也发现大量用户手头没有积蓄。这两个洞察结合起来,能催生出什么新业务呢?该公司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美国银行业务现状,通过头脑风暴,提出了一个创新计划——把零钱存起来(keep the change)。这个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如果用户用银行卡买单时产生零头,则自动扣下一个整数金额(如花费11.1美元,扣款12美元),而多扣的部分(0.9美元)由银行帮助用户自动存起来。计划上线初期,为了吸引用户使用,美国银行还做了一个激励活动方案:当用户通过这个计划存零钱时,银行会出资帮助用户存同样金额的钱。例如,在上面的案例中,银行也会帮助用户存0.9美元,用户实际存了1.8美元。这个计划帮助美国银行在3个月内拓展了20万名新用户,使银行实现了商业成功,用户也逐渐有了一些积蓄。

上面两个案例从正反两个方面体现了用户研究的力量。

一方面,缺少用户研究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未经用户测试的产品上市会面临较大风险。在商业世界中,因脱离用户需求和偏好,没有把握好用户需求而衰落甚至倒闭的企业比比皆是。CBInsights[1]对美国101家初创公司倒闭的原因进行了调研,发现这些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市场或者用户需求是最大的原因,占比42%。一个风险投资人曾经说过:一个不存在的市场不会在乎你有多聪明。言外之意,在一个没有需求或者需求很弱的产品上做再多耕耘、倾注再多智慧也注定是徒劳。

另一方面,适当的用户研究可以带来创新方案,产生新价值。企业经常提创新,可是创新的源泉是什么?从对用户的深刻理解中找需求,然后结合自身业务,发掘新机会点和新业务,是一条最为可行的路径。

用户研究是一个及早、主动洞察机会点和发现问题的手段。这里有两个关键词最能体现研究的价值。第一个关键词是“及早”。及早发现了机会点,就抢占了先机。如果在产品研发阶段及早发现问题,就可以规避上市后的风险,效果等同于提前防火。第二个关键词是“主动”,你去跟随别人找到一个新机会点,这也是一种发现,不过是被动地发现,这样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而丧失先机。产品不做任何用户研究而直接推向市场,再根据用户的评论持续优化,也是一种研究方式,但是这种吃一堑长一智的、救火式的成长方式比较慢,可能会浪费宝贵的时间窗口。如图1-1所示,它很好地体现了用户研究的两个价值。

图1-1 用户研究的“有”与“无”

作为用户研究从业者,在谈用户研究的重要性时,多少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味道,因为任何一个岗位的从业者,都可以讲自己的工作多么重要。那么从企业的角度看,用户研究到底重要在哪里?我们先看几个公司CEO的看法。

“要更靠近你的客户,你如此靠近他们,以至于你可以在顾客意识到自己的需求之前,就可以告诉他们需要什么。”

——苹果前CEO乔布斯

“我们视顾客为宴会的座上宾,而我们自己是主人。我们每天的工作是:把方方面面的客户体验做好,哪怕只是提升了一点点。”

——亚马逊前CEO贝佐斯

“你出来创业到底为了什么?提供了什么价值?解决了什么痛点?哪怕只有一个点,你感觉到用户很痛的地方,帮他解决了,比如提高了效率,就会有存在的价值。很多创业者浅尝辄止,产品做到一半,就交给下属,然后转移精力去管别的‘大事’。但回过头看,其他‘大事’都是小事。最重要的就是产品体验能不能打动人,这就是最大的事,比一切事情都大。”

——腾讯CEO马化腾

也有人会说,数字化时代我们已经从后台掌握了很多用户数据,还有必要进行用户研究吗?的确,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公司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用户信息:用户画像、浏览和点击行为,甚至用户的兴趣偏好、经济情况、地理位置等都可以获取到。例如,抖音、今日头条等公司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技术,把用户数据运用到了极致,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精准内容推荐。但是即便如此,我认为用户研究依然必不可少。

首先,后台数据存在“幸存者偏差”效应,我们只能获取使用我们产品的用户产生的行为数据。这样的数据存在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不使用我们产品的用户,到底为什么不使用,我们无从知道,而当我们拓展新用户时,去调研未使用产品的用户反而是更重要的;二是用户可能会同时使用我们的产品和竞品,当我们只了解用户的使用我们的产品的行为时,这样的数据是片面的,要想全面了解用户的使用情况只能通过调研进行。如图1-2所示,用户的娱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玩游戏、打麻将、唱歌等。而像抖音这样的App,即使记录了用户所有的App内行为,却无法了解用户的其他娱乐行为,也无法了解用户全貌。用户调研则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用户方方面面的娱乐行为,校正我们的片面性。

图1-2 使用App仅仅是用户行为的一部分

其次,后台数据反映的是现象,对于现象背后的用户动机、用户情感,我们无从知晓。例如,我们可以从后台数据看到有的用户平时使用App的时间是半小时,但是最近经常使用了10分钟左右就关闭了,用户使用时长为什么变短了?是因为产品还是用户自身有其他的事情要去做?这些重要问题不通过调研是无从知晓的。2000年左右,Google通过后台数据发现,虽然大批用户打开了搜索页面,但是没有任何搜索行为。该公司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派人去学校里找大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原来用户没有搜索的原因是以为页面一直在等待加载,那时候大多数网站都是铺天盖地的动图,用户习以为常,而当用户看到Google的页面搜索框外面一片空白时,就以为还没有加载完,所以他们选择了“加载更快”的搜索引擎。像这样的问题,不走出去调研,是永远找不到问题的症结的,当然更无法解决问题。

最后,公司要拓展新业务时,可以通过用户研究在早期给出初步结论,辅助关键决策。对于一个全新的业务,公司可能没有任何数据。新业务推向市场到底能不能成功?会不会被市场认可?我们所规划的产品功能,能不能让用户引起共鸣?这些问题都需要用户研究来回答。

以上都是用户研究的商业价值。从更大的层面来说,用户研究还可以让社会、个人变得更好。因为用户研究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增加用户“福利”,这里的“福利”不仅包含物质上的,更包含精神上、情感上、效率上的。例如,我们通过研究改善体验问题,能使用户快速完成他要做的事情,节省了用户的操作时间,让用户在使用中毫无心理负担和挫折感,这就是一种效率和情感上的“福利”。再比如,我们在后面还会讲到通过研究战斗机驾驶员的使用体验,能够发现设计缺陷并加以改善,减少坠机事故,这可是能够挽救生命的事情!

但是,有时用户研究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有的企业会利用人性的弱点设计产品,蓄意让用户多购买、多使用、多停留。这是一种短视的做法,长远来看对用户、企业都是无益的。我认为,用户研究应该抵制这种不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