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真是没辙了!我不管做什么都没有用!”黛安娜眼睛红肿,流下了无助而绝望的泪水。她耷拉着肩膀,双手不停地颤抖。她在诉说日益孤僻和暴力的9岁儿子带给她的痛苦。她已经束手无策。儿子变成这样,是因为他沉迷于社交媒体吗?是他受到了同龄人的影响吗?是学校压力太大吗?是棒球教练太严厉吗?还是说,这是她自己的原因?因为她正忙着照顾她4岁的女儿,而女儿也有女儿的问题。她的儿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如何才能解决?黛安娜已经受够了每天都会上演的亲子冲突。生活怎么会变成这样?她已经走投无路了。
她的窘境折射出我几十年来帮助过的上千位父母的绝望,我甚至从中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我完全理解,她非常害怕自己与孩子变得形同陌路。她的话让我想起了我和女儿马娅发生冲突的那些时刻。如果你是一位家长,你一定也能理解这种跟孩子僵持不下却束手无策的懊丧,或是那种不论你多么努力都无法靠近孩子的凄凉。黛安娜走进了死胡同,在里面撞得筋疲力尽。
像黛安娜一样,大多数父母都渴望改善或修复他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许多父母眼里,这是最重要的关系,没有之一。如果亲子关系亮起红灯,我们肯定不好受。没有什么烦恼比亲子关系出问题更折磨人了。我们愿意倾尽全力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理解、鼓励和彼此间的亲密,只是许多父母不知该怎样做。我非常确信,所有父母,不论年龄、种族或收入水平,都经历过类似黛安娜这样的痛苦。养育孩子就是这样——常常像迷失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
我帮黛安娜制定了一套分步骤实施的计划,以重建她与儿子的关系。在取得多次重大进展后,黛安娜终于掌握了修复母子关系的新方法。眼看他们的关系一天天变得愉悦而充满活力,我的内心充满了暖意。这就是我倾力帮助父母们觉醒的原因,因为这么做能让亲子关系发生蜕变。而能够亲眼见证这些转变,是我莫大的福分。
在我女儿小时候,有一阵子我感觉毫无头绪,不知该怎么办,也不知该向谁求助。我觉得我对女儿的养育非常失败,其他父母都比我强,所以心里十分内疚。我和她的相处总是陷入一个怪圈:她做了我不喜欢的事,我很生气,随即吼她或不理她,接着女儿哭了,我开始自责,于是加倍补偿她,娇惯她,纵容她利用我的心软,结果我只能再次约束她,而她也再次不听话。我无论如何也走不出这个怪圈,感到十分痛苦。我不仅体会不到自己跟女儿的亲密感,心里很绝望,还积累了许多愤怒和怨恨的情绪。我知道,这样下去绝对不行,必须赶紧想办法。
直到我开始探索觉醒式养育,我才跳出了这个怪圈,得以重新开始。通过尝试这一方法提供的各种工具和策略,我终于逐渐找回了养育的快乐和母女间的亲密。觉醒式养育为我提供了路线图,挽救了我和女儿的关系。我不再迷茫,而且找到了建立紧密而深刻的母女关系的具体方向。
养育孩子苦乐参半。这条路,我已经走了20多年。我自己有孩子,工作也涉及育儿。我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育儿的酸甜苦辣。我们对孩子的爱无比炽烈,因此产生的焦虑也让我们痛苦万分。育儿是冰火两重天,爱得热烈,也痛得深刻。孩子极大地滋养了我们的心灵,也狠狠地折磨我们,可他们转头离开时,甚至不知道自己做过这些事。
在成为母亲之前,我从未想过爱与痛竟然可以并行不悖,生养孩子竟需如此付出。孩子对我们的消耗几乎是全天候的,而且不仅费钱费力,也劳心劳神。孩子对我们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甚至影响我们一辈子。直到做了母亲,我才顿觉责任深重,而此前的我对此毫不知情。我只看到玫瑰色的育儿生活——生日蛋糕、小狗和公园嬉戏。
没人跟我们透露过育儿的另一面,以及它对父母心理的影响。在我看来,没有谁在成为父母前就已了解它复杂的一面。我们不知道自己将在育儿的过程中遭遇那么多让我们茫然无措的困境,例如孩子被欺负了,在学校跟不上了,跟同龄人合不来了,不想上学了……没有人给我们工具包来应对这些让我们心痛的情形,不是吗?我们只能独自摸索。没有人警告我们,当孩子排斥我们、不听我们的话、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时,我们可能会多么难受,我们随后的反应可能会多么幼稚。我们只是被丢进了这段揪心关系(也许是此生最揪心的关系)的汪洋大海。没有桨,没有救生衣,也没有路线图。
我牵着父母们的手,陪伴他们走过高潮和低谷,如今已有25年。在整个过程中,我总是惊叹于这一牵涉极广的独特关系所体现的人类经历的巨大共性。身为一名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母亲,我专门总结了一套非常有针对性的做法来修复亲子关系,即觉醒式养育。我介绍它的第一本书《父母的觉醒》(The Conscious Parent)出版于2010年。当时,这本《纽约时报》畅销书得到了埃克哈特·托利[1](Eckhart Tolle)的盛赞。在那之后,我又写了三本畅销育儿书。也许你想了解我为什么还要写这本书,原因是我先前的书讲了什么是觉醒式养育,以及为什么要如此养育,而这本书讲的是该如何做。父母们一直希望我可以“绘制”一张路线图,以便他们能循着一条清晰的路径来改善亲子关系。这本书就是父母们期待已久的那张路线图。
我不了解你的情况,但我开始养育自己的孩子时是毫无头绪的。虽然当时我已经帮助过几百位父母,但这一经历对我养育自己的孩子几乎没有帮助。当眼前是自己的孩子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是不是这样?我们都能为别人的生活出谋划策,可事情一旦落到自己头上,就是另一回事了!
说实话,如果我没有遵循觉醒式养育的原则,那么我不仅会把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毁掉,自己也会生活在极大的痛苦之中。我写这本书,就是为了能让你拥有我初为人母时所希望拥有的东西——一份关于如何养育孩子的详尽指南。
请注意,你即将读到的内容可能会极大地改变你的生活。读完这本书,你对自己和你爱的人的整个看法都可能会被颠覆。因此,这本书读来可能并不轻松。这么说吧,你会发现自己身上一些你从未意识到的东西,并且深受冲击。读完这本书后,也许一切都无法再回到原来的模样。有人曾告诉我,我写的每一本书都有这样的颠覆性。为什么?因为它们是模式爆破器、观念驱动机和心灵清醒剂。它们质疑现状,会动摇你的陈旧观念,暴露你的病症。它们会打破你对自己、对孩子、对生活的一切幻象,迫使你面对残酷的现实。它们会敦促你觉醒,将一切消耗生命的旧模式悉数打破。
这本书需要勇敢、无畏、有志于探寻真相的读者。既然你已经读到了这里,那就说明你具备这些品质。如果书里的文字揭示或触碰了你的痛处,不要放弃。花一点时间,想想你回忆起了什么。这些文字旨在刺激、搅动、改变、鼓舞和激发你以全新的方式思考和行动。我们的孩子理应拥有敢于抛弃旧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愿意尝试新方法来与孩子建立亲密感的父母。你可以成为这样的父母。既然你正在读这本书,那就说明你已经是这样的父母了。
今天的父母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带来的压力前所未有。虽然我们的父母也曾为我们的未来担心,但今天的父母的担忧要严重得多。世界飞速变化,让我们跟不上脚步,也让我们内心充满了恐慌与无助。但我们接下来做了什么呢?我们把这些情绪化作非常高的期望,迫使孩子表现得比我们父母心目中的我们还要完美。孩子们感受到了这种压力,并且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看看结果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以前所未见的速度急剧上升,完全没有下降的迹象。青少年的自残率和自杀率高得惊人,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青少年病患已多到无法形容。孩子们遇到了问题,我们却使不上力,只能干着急。
然而实际上,我们既使得上力,也不必干着急。我们能做很多事情,只是需要知道该怎么做。这本书会帮你。它会告诉你如何清理亲子关系的废墟,打下拥有自信和亲近感的新地基。如果你照书里的步骤去做了,你就会发现你与孩子的关系慢慢(有时是立即)变好了起来。觉醒式养育的策略将是指引你驶离迷雾、驶向全新亲子关系之彼岸的灯塔。
觉醒式养育不是为胆小鬼,而是为勇敢无畏的人准备的。它属于敢于挣脱旧模式、打破幻想的人,即敢于跳出舒适区并重新开始的人,哪怕需要承受孤独。尽管听着可怕(我没说假话,确实可怕),但觉醒式养育能带给你传统养育方式所缺失的东西——真正亲密的亲子关系,这种关系尊重彼此本来的样子,因而无须去操纵或控制。觉醒式养育旨在建立这样的亲子关系,即双方都能在其中自豪而快乐地肯定自己的价值。如果这样的亲子关系是你一直渴望的,这书你就选对了。
只要读到这里,你就已经向育儿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迈出了第一步。只要捧起这本书,你就是在宣告,你不再接受当下的状况。记住,并非所有父母都能注意到觉醒式养育的呼吁。你不只注意到了,还响应了它。
觉醒式养育能给予我们一直渴望的东西:深刻而持久的内在价值感。我们每个人不都渴望内心深处的自己能够真正被理解、被肯定吗?每个人都渴望自由地绽放真我,远离评判、内疚与羞愧。我们的孩子对此也有深深的渴望,而好消息是:觉醒式养育能告诉你如何满足这一渴望。当你接受和尊重孩子的个性,而非试图让他们符合社会的期望时,你就可以确信,没有什么比允许他们成为真实的自己更重要的了。
我代他们感谢你。
我们开始吧!
[1] 曾在剑桥大学担任导师,著有《当下的力量》等多部畅销作品。——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