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守大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沙州城门

经过一个时辰的赶路,终于到了沙州治所所在的敦煌县城,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

当送粮队穿过甘泉河上的木桥,便到了沙州城北门下。

还没进入沙州城,一切就与王庸想象的大唐盛世繁华不一样了。

沙州的破败令人惊讶,四处是房屋的废墟,满目萧瑟,破败不堪,甚至连城门楼的屋顶都坍塌了半截。

城门前老鼠成群,野狗结队。

这些明显不是毁于战火,而是经年累月荒废。

城外还能看到曾经耕田的痕迹。

隐隐约约的田垄,似乎在说,这里很久以前也是良田。但是如今这些良田早就荒芜,上面都是成群的羊群在吃着杂草。

由于吐蕃人实在太落后了,他们的贵族只知道放牧。虽然吐蕃人也种地,但却是刀耕火种。

根本不懂如何轮作,如何精耕,如何维持土壤肥力。加上河西地区又是半荒漠的气候,常年的野蛮种植,让河西土地大量抛荒。

最后良田变为牧场,隋唐三百年间兴修的水利,全部短短十几年间荒废。

要知道,在还以丝绸之路为主要贸易路线的中古时期,敦煌的地位,相当于现在上海。

整个欧亚大陆的所有贸易线路,都是汇聚在敦煌,再由敦煌,进入长安。

所以得益于河西繁荣的商业和农业,在盛唐时期,沙州的繁华,那是仅次于长安的。

不过此时,王庸是感觉不出来一丝繁华。

吐蕃人统治河西以后,河西的商业、农业迅速凋敝。产粮不足唐朝统治时期的十分之一,丝路贸易也因为吐蕃而断绝。

不过此时王庸一路上似乎并没有看到大战后的样子。一切虽然破败,但是井井有条。

沙州城似乎已经从起义的混乱之中恢复了过来。

其实张议潮的沙州起义在历史上也没有很激烈。

由于张议潮思虑谨慎的性格,他从十几岁年轻时候开始结交豪侠,打造兵器准备起兵。

一直准备到了他49岁的时候,才正式起兵。

而且由于吐蕃贵族多年来的不做人,在沙州,甚至连吐蕃的底层百姓,都站到了张议潮一边。

大量的吐蕃底层部落民和奴隶,投靠张议潮,给他通风报信。连吐蕃贵族几点去上厕所,几点睡觉,晚上吃的啥,起义军都知道。

所以当起兵时,张议潮已然准备十分充足,他来到沙州城头鼓噪宣讲,然后号召大家反蕃复唐,恢复唐朝法度。

几乎全城百姓都响应,大家相拥攻打沙州将军府。

吐蕃将军东本此时,还在跟四五个少女快乐运动。

将军府的内应直接打开了将军府大门,迎接张议潮。

吓得东本穿着兜裆布,骑着战马带着几个亲随夺命而逃。

就这样,一场兵不血刃的起义完成了。整个沙州的吐蕃守军直接原地投降。

第二天一早上,沙州就恢复了往日的样子。只是不一样的是。城头换上了唐字旌旗和日月星三辰旗。

沙州的百姓们依旧是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

只有沙州刺史府,为了恢复大唐制度,现在乱成一锅粥。

而就在沙州城一片祥和,沙州刺史府反而一片混乱之时,王庸一行人到了沙州城下,只是此时沙州城门紧闭。

看到了运粮队到了城门,城门上的守城军士们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这是又一个消息没传到的送粮队?”

于是一个看守城门军士站在城楼之上喊道:

“乡民们,你们是哪个部落的?没有遇到传令的信使吗?不知道沙州已经复归大唐,今年不再征收吐蕃附加的苛捐杂税了吗?快把粮食拉回去吧!”

说着军士就示意着王庸一行人赶紧离开。

此时康太清笑呵呵的上前一步,行礼喊道:“我们知道沙州光复了,大家都喜极而泣了,开心的不得了。咱们终于不用给吐蕃人当牛做马了。”

这一下让看城门的军士更加疑惑不解了:

“那你们还把粮食运来沙州城是何意?是卖粮吗?快回去吧,沙州城今日戒严,你们想进也进不去的。”

此时康太清看了一眼王庸,然后微微一笑。路上王庸已经教了康太清一套说辞,用来糊弄沙州刺史府的官员。

康太清行礼说到:“军士莫疑,我等知道张都督行仁政,免了我们夏粮。张都督大仁,救万民于水火,解生灵于倒悬……”

城楼上军士本来距离就远,康太清又是一通文言文,让军士们听的一脸懵逼,面面相觑,听不清这老头在说啥。

后面的王庸也是一脸懵逼,扶着额头很是无奈。

自己教的这些话,是让头人康太清给张议潮这种文化人说的,不是给大头兵说的。

无奈之下,王庸直接上前几步行礼,抢过话头朝着城门上面大喊道:

“几位军士,我们是原大唐慈惠乡新丰里的村民,有感于张都督光复沙州的大仁大义,自愿前来捐军粮的!”

王庸这话一出,城门军士先是一愣,然后看了一眼后面的粮车,顿时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态度从不耐烦,变成了惊讶,然后变成了和颜悦色。

几个城门军士语气也是和善了许多,喊道:

“诸位乡亲真是有家国大义的义民啊!我家张都督一定会感谢诸位的。”

王庸急忙回复:“不用感谢,这都是我们这些大唐遗民该做的。那请问我们可以进入沙州城了吗?”

城门军士脸上依旧笑容满面,却露出一丝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戒严城门是张都督的命令。我们这些军士不能违反的。诸位在道路旁稍等。先容我们去通报一下我家张都督。”

说到这里,王庸也是行礼说:“麻烦将军了。”

“将军不敢当,诸位稍等。”说罢,军士就派了个手下,赶紧进城去汇报了。

王庸走回粮队,众人就围了上来问道:“怎么样?是不让我们进吗?”

王庸说道:“说是去通报张都督了,让我们等一会。”

乡民们也就都带着几句抱怨散开休息了。

在城门口等着的时候,也陆陆续续有一些送粮队到达沙州城门前。似乎是一些错过信使,没有收到消息的部落送粮队。

他们在得知沙州光复,夏粮免除以后,都开心的在城门口欢呼。然后开开心心拉着粮食往回走了。

此时乡民们看着其他部落的送粮队,都开开心心拉着粮食回去了,一个个酸的不行。

随着来的粮队越多,乡民越气。纷纷向王庸投向了幽怨的目光。

“我就说不要来了吧!”

“就是就是,你看其他部落都回去分粮了。要不我们也回吧。”

“就是,现在回去也应该没事吧。反正我们心意到了。”

听着乡民的这些话,王庸却两耳不闻身边语,只是闭目养神,不与他们计较。

王庸觉得安叔说的有道理。这个世道不需要讲道理。与其现在费口舌给这些乡民解释。不如先靠着安叔和头人的权威压住他们。

等他们得到了实际好处,自然会加倍对自己感恩戴德的。

就在王庸一行人等待州衙回复时,一个车队的头人看到一旁等待的康太清他们,顿时认了出来:

“哎!这不是阿古萨部落的康老头吗?你还没死呢?”

康太清此时一看说话的头人,是丝绵部落的一个小头人,龙光须。康太清也是冷笑回复说:

“哼,还没死!让你失望了。不过,龙老三,老朽看你大哥倒是身体健康,估计你是继承不了多少你爹的家产了啊,哈哈。”

“你!”龙老三气的一下说不出来话,只能稳定了一下情绪:

“哼,不和你个快死的老头争。康老头,你们还等在这里干什么?怎么,上赶着等你吐蕃主子回来,把粮食献给他们?都说你们阿古萨军部落的这些人,是吐蕃人最忠诚的狗,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你!”康太清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康太清刚想反驳,年轻嘴快的龙老三直接抢话说:

“康老头,这次沙州光复,最该和那些吐蕃人一起吊死在沙州城上面的人,就是你。你出生在唐朝朝廷还在的时候,结果你们一家顺滑的给吐蕃人当了个狗。真是丢人。你还有意思站在这里,你就这么想等你的吐蕃主人回来?”

康太清被气得顿时心口疼了起来,上气不接下气:“你……你……我家没有!”

龙老三不依不饶:“哟哟哟!这就生气了,是我说了实话,戳到了你这个汉奸的痛处了吧。”

康太清年纪太大了,嘴慢,根本说不过龙老三这张嘴。只能气的说不出话。

看到自己部落头人的样子,顿时乡亲们纷纷过来扶住康太清,怒视丝绵部落的龙老三,一个个义愤填膺。

安叔直接挎刀站了出来,然后呵斥道:“龙老三!你最好嘴巴放干净点!”

龙老三被安叔的呵斥吓得急忙后退了几步,但是却并不害怕。

他只是跑到了自己身后的部落壮丁身旁。

在感觉到安全后,龙老三不屑的用下巴指着安叔,嘲讽道:

“安三,你个蛮子别觉得你有多厉害,你也不看看我们这边多少人,有本事你就来砍我啊!看看打起来,谁打得过谁!”

“你!”安叔气的就想要拔刀。

但是龙老三身后有三十多个壮丁,还全都是成年壮丁。王庸这边只有十几个人,还一个个良莠不齐。

此时就连信奉不讲道理的安叔,也觉得对方人多,又是沙州城下,不是合适的发难时机,只能隐忍一下。

所以乡亲们一怒之下也就怒了一下,不敢动手,只能先查看自家头人康太清的情况。

王庸所在阿古萨部落是个军部落,他们常年受到吐蕃人征召去当填线的奴隶兵,所以男丁凋敝,甚至后面女人和小孩都要被拉上去当填线宝宝。

而丝绵部落是专门给吐蕃人提供纺织品的民部落,所以吐蕃人也就是对他们丧心病狂的盘剥粮食和布匹,对人并不怎么杀害,男丁数量很多。

看到王庸这边一下怂了,龙老三这边更加猖狂,三十几个人纷纷指着王庸他们嘲笑:

“哈哈。还军部落呢,就是帮废物!”

“就是就是,没了你们吐蕃主子,你们就是软蛋,怂包,哈哈!”

龙老三这些丝绵部落的越说越起劲,在一片怒骂声中。康太清一个劲的捂着胸口,呼吸大喘气,感觉随时可能一口气上不来就死了。

龙老三直接跳前一步,指着康太清就嘲讽:“哈哈,这康老头一家,就是投靠了吐蕃的无君无父的奸佞小人!他们一家就该被吊死在这城门上!”

安叔这时也忍不了,准备抽刀上前砍了这个龙老三。

结果还没等安叔反应过来,就看到一个人影从自己身后闪了出来。

只听到一个少年大声呼喝道:

“歹!老狗!看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