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平静的建设
刘常德的采购需求和权守志寻找白银的想法一拍即合,黄龙山太平道的物资采购渠道算是落实了。
刘常德,权守志和一群人站在桌子面前。
桌上是今天早晨讨论确定,刘常德亲自书写草拟的物资采购清单。
刘常德家也没有茶几书桌什么的合适家具,权守志和大伙儿只能站在大桌跟前探讨。
看见采购清单上崭新的墨迹,和那显眼的简体字,权守志顿时明白了:
“刘常德这是在家等着我来呢,我这是自投罗网。”
权守志咂巴咂巴嘴,觉得自己有点儿吃亏,说:
“道长,采购物资价格少七分是不是太多了,我还送货上门呢。”
“我现在这么仔细一寻思,我还亏本呢。”
拉出矢当场还想往回坐,没门!
刘常德一把拉住了权守志的胳膊,说:
“哎,二哥,大丈夫说话算话,丁是丁卯是卯,哪能一会儿一个样呢?”
路文海也在旁边架秧子敲边鼓,说:
“权大户,这么好的挣钱机会,你可不能放弃。”
“我们太平道二百多号人,可就认准你做人郎利干脆,咱就是要跟你一起共事,咱就是要跟你好好处一处。”
“你不能还没出门就往回缩呀!”
权守志一咧嘴,心里说:
“我还真是上了贼船,太平道原来二百多号人都有了。”
“他们要是想踅摸我家里的粮食,我的日子可就难过了呀。”
权守志拜访刘常德,主要是为了白银。
假如白银问题解决不了的话,他就尽量认怂哭穷,打消山民找他麻烦的念头。
既然事已至此,开弓没有回头箭,权守志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权守志心想:
“我家当年也是从山里出来,下山开荒种地,安稳日子也没过多少年。”
“我这辈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能保住田地和这一大家人就够可以了。”
“我今年小四十了,这辈子也就剩二三十年的日子好过,这些年能过安稳日子就行。以后的事我管不了了。”
“以后的事,还得依靠后人的智慧。”
权守志虽然念头通达了,还是要做最后的努力,他也顺势抓住刘常德的一个胳膊,愁眉苦脸的说:
“价钱少七分,我太吃亏,我还送货上门呢。”
刘常德倒也干脆,说:
“二哥,送货是小事。不行的话,我去你家里取。”
“再不行的话,我出人,帮你推车,你管饭就行。”
权守志连忙拒绝后面一个提议,说:
“道长,出人帮忙就不必了,有时间来家里取货就行。”
太平观和招贤里之间,明面上的物资采购合作协议,和背地里的和平共处协议,就这么敲定了。
权守志看刘常德几个人脸色不太好,明显缺乏睡眠休息,他也就没有留下吃午饭,他留了礼品,挑担领人告辞。
时间到了第二天中午,王家村留守的14个人,推着车,装载着家里仅有的瓶瓶罐罐,来到了太平观。
旁边还多了十几辆推车,是帮忙搬家送货的山民。
破家值万贯呢,家徒四壁的人家也有二两银子的家产呢!
王家村距离太平观太远,交通不便,人力资源要转移到黄龙山老牛坡集中使用。
山里的王家村,王珍家的老窝,作为一个五六十人的村子是不合格的,因为村子周边缺乏足够的耕地。
但是作为三十人的驻地,王家村的区位优势还行。
空下的村庄,自然有周边的二十多名山民想要接手。
这些山民可没有钱来买房子买地,他们和原王家村村民达成了稀里糊涂的口头协议,接盘侠逐年陆续给太平观一些物资,到时候就算了账。
他们帮忙搬家以后,也要着急回去,他们自己搬家的一帮子事还得张罗。
刘常德也没有留他们,眼看时候也确实不早了,冬天白昼又短,耽误工夫的话,他们就要黑天赶路,太危险。
帮忙的人走了以后,刘常德等人又是卸车一通忙活,正屋客厅堆满杂物,被卷等行礼先放到里间屋凑合。
刘常德款待王家村村民吃饭,饼子加小米菜粥管够,吃完饭就得干活。
众人忙活完吃饭的时候,刘常德收拾推车车斗里的锯子,凿子和斧子这些维修工具,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山里的道路不好,马车牛车等两轮车很难行进,山民日常使用的就是独轮车,载重三五百斤没有问题。
相传诸葛孔明先生发明的的木牛流马,就是独轮车。
“载一岁之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一岁之粮是多少呢?
据《居延汉简释文》卷二载:合今848市斤。这848斤,这就是独轮车载重量的相对数字。
木牛载多行少,运行很慢,“特行数十里,群行二十里”。
这两句话是速度概念,成年人步行时速15-20里,独轮车时速也差不多是每小时行走二十里。
只不过,行军作战要求严格,对物资运输的安全要求远高于效率要求,加之军用独轮车载重过高,所以独轮车日行军里程要短一些。
独轮车是山民重要的运输工具,也是重要的军事物资装备。
刘常德大概研究了一下独轮车的结构,他在心里盘算一番。
刘常德又请路文海过来,两人聚在一起,开始讨论这个独轮车。
别看明代没有成系统的现代科学理论,但是独轮车整体来说,无论是人机工程方面,还是车辆本身的力学结构工艺,都是比较成熟的。
车辆是人类文明史重要的发明,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是轮子。
轮子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基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轮子从整体来说,是将滑动摩擦改进为滚动摩擦,极大的提高了物资运输效率。
独轮车现在的大的改进方向有两个,一个是车轮的材质,这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刘常德想都不敢想。
另一个是车轮的轴承,改进有没有经济效益呢?
刘常德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路文海,指点着车轮说:
“文海,你看,这里是车轴,这里是轴承。”
“虽然轮子和地面是滚动摩擦,比较省力。”
“但是,车轴和轴承之间,表面还是滑动摩擦,滑动摩擦费力。”
刘常德说着还比划了一番,路文海表示明白。
路文海对这个还真是有见识,至少他对于车辆的见识,是太平观这二十多个人中最高的,毕竟他家做瓷器生意,运输工作比较多。
路文海想了想,他按着刘常德的术语,指着侧躺的车轮说:
“道长,独轮车的轴承也不是什么木头都能做的,必须得够硬,还得耐磨。”
“一般车轮轴承用便宜的榆木,有钱的用南方的蚬木。富贵人家用铜,不过那个太贵。”
“你说的这个滑动摩擦费力啊,现在没有啥好办法,一般是多加油。轴承那里有油,那个摩擦力应该就是小了。”
刘常德点了点头,跟聪明人说话就是方便,他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我要是改进这个轴承呢,假如咱手工制作一个滚珠轴承,由此提高的工作效率,能补偿投入的金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