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儒士好战,伯起之言
殿内,一片安静。
刘隆看了看众人,也是会心一笑,暗道自己一坐在这里,便立马堵住了方才还气势奔腾的一众儒士。
“怎么了,难道朕坐在这,你们就不会说话了?”
沉默无声。
依旧是无人开口。
“既然陛下都说了,我们就继续议事吧!”邓骘看了看刘隆,立即说道。
见状,杨震第一个开口说话。
“陛下,大将军,臣以为凉州的战事目前已经形成了局部稳定,西羌蛮夷必不可能轻举妄动,就算是交战,也只会是小范围内的摩擦。”
“现在国家休养生息,正好能够喘一口气,待来年国库充盈,粮草备齐,方才可以一鼓作气,拿下西羌。”
刘隆听着杨震的分析也是内心连连点头。
几日之前,在宫中随邓绥一起处理政事的时候,他也曾看到过凉州前方的奏疏。
最近几个月确实风平浪静,没有什么战火。
随着杨震的开口,众人也是渐渐舒缓内心的紧张,开始畅所欲言。
“伯起之言差异,此刻西羌之人已然深入我北地郡,以丁零城为据点,这是养寇自重,长此以往必将酿成更大的祸患。”
“说的对!我大汉和西羌一直战火不断,就是因为太过仁善,对于这些蛮夷,应该全部杀之,以绝后患!”
“没错,大将军应当立刻请朝廷发病,攻打羌人!”
......
众位儒士也是争得面红耳赤,其中好战者居多。
刘隆也是没有掺和,坐在一旁静静听着。
“这些儒士哪里考虑国家如今的状况,只会张口出兵攻打,不曾想过朝廷的困难......”
就在这时,坐在杨震一侧的朱宠突然高声道:“放屁,你们这些好战者好生糊涂,也不想想如今朝廷是什么状态。”
“仲威,我知道你和杨震是同门,但这也不是你反驳的理由。”有人立刻反驳道。
“我们虽是同门,但伯起所言确实有理,如今国家刚经历灾祸不久,好不容易能够安稳下来,怎可远征!”
刘隆扫了一眼朱宠,内心也是想到了一点。
此人和杨震确实师出同门,都是关内侯桓郁的学生。
这桓郁可了不得,曾教授汉章帝刘炟,官至太尉。
朱宠一脸怒意,继续道:“前些日子又有几个州郡发生地震,百姓能够生存,全靠朝廷赈灾,这样的情况下,哪里还有多余的粮草备战?”
“仲威之言,正是我之心意!”坐在角落,一直没有说话的陈禅猛然站了起来。
“如今灾祸持续,百姓手中无余粮,倘若大兴战事,必将引来苛政,到时候民怨四起,那才是天大的祸患!”
“陛下,大将军,臣以为如今太后休养生息之法完全正确。”
听着陈禅的见解,刘隆内心也是暗自赞叹此人。
“安静!”邓骘看到依旧争论不休的众人,立刻高呼了一句。
“陛下见笑了,府上的士子们平日里都是这般畅所欲言......”
刘隆一笑,挥手道:“无碍,朕很喜欢舅舅府上的学坛议事风格,大家各抒己见,很是爽快。”
“陛下,那您怎么看今日众人所言?”说到这里,邓骘也想听听天子的想法。
下方诸位士子也很是期待,纷纷目光看向了阶上。
“刚才听闻诸位士子的言论,无非就是战与不战的问题。”刘隆轻笑一句,娓娓说道。
虽然刚才心中对一众好战的儒士多有不满,但想归想,嘴上却还是得平和一点。
”朕以为我西北边疆,还是得以战征服羌人,彻底打服他们,不听话的统统杀之!”
“但——战机得看天意!如今朕与太后休养生息的仁政刚展开不过半年,正值关键时刻,此时又恰逢夏耕之际,的确不是备战的最佳时机。”
刘隆指了指陈禅,继续道:“刚才此人说的很对,一旦征战,必将加重赋税,但如今百姓如此艰难之际,朕于心不忍......”
邓骘也是内心也是连连赞叹,没想到眼前的年纪尚小的天子看问题如此透彻。
而且说话也很是讲究,既然服了好战的一方,又肯定了反战的一方。
“陛下圣明!”邓骘一笑,立刻揖礼说道。
众人见状,也是急忙跟上,齐齐揖礼肯定。
“好了,今日议事就到此为止,都散去吧!”邓骘摆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
“舅舅,可否让杨震留一下。”刘隆缓缓说了一声。
“杨震......”邓骘闻言,愣了一下叫道:“伯起,你等一下。”
杨震转过身来,看了过来:“不知将军还有何要事?”
“先生,朕有事情想向您请教......”刘隆一笑,目光落在了杨震的身上。
“陛下如此说话,伯起实在惶恐,还请您示下!”
“无须紧张,坐下说。”
“谢陛下!”
邓骘也是有些不解,不知道刘隆留下杨震是何用意。
“舅舅,前两日给你送来的字典可否看过?”
“已经看过,陛下的字典实乃奇异,藏字近前,而且翻阅起来十分方便,臣很是喜欢。”邓骘一笑,发自肺腑地说出心声。
刘隆点了点头,继续道:“纸张用起来可还顺手?”
“最近臣一直使用纸张,书写极为方便,竹简与之相比,犹如萤火与皓月之别。”
随后,刘隆转头,看向了杨震道:“先生以为呢?”
“将军所言也是臣所想,不论是纸张还是字典,都是利国利民,福佑后世之一大伟业。”
见杨震欲言又止,刘隆笑了笑说道:“放心大胆地说......”
看到天子如此,杨震也是内心激动。
“其一,臣以为纸张的出现将会大大提高朝廷处理政务的效率;
其二,舍弃竹简选用纸张,那么记事将会十分便捷,更重要的是,将会让经学可能出现流动性;
其三,有了字典这种教人识字的东西,那么天下百姓也将会慢慢接触识字,这样对朝廷来讲也是大有裨益。”
刘隆点了点头,赞叹道:“先生果然有大才,看的透彻......”
“陛下谬赞,臣不敢当。只是,有一点,臣还是不吐不快。”杨震恭敬揖礼,又一脸坚定地补充道。
“但说无妨!”今天,刘隆本就是来找杨震敞开心扉地议事,摸一摸此人内心的想法。
“陛下,臣以为,字典此物虽然很好用来识字,但对于吃不饱的百姓来讲,依旧是奢侈之物,除非朝廷可以大量印刷,免费发放,否则,依旧很难普及。”
“其次,字典就算得到普及,那么对于大字不识的百姓来说,依然是天书。如此一来,必须上学堂,但依照如今百姓的生活,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臣断言,最终将字典以及纸张拿在手中使用的依旧是乡绅豪族以及富商等有家产之人!”
随后,杨震又是分析了一大堆,让刘隆和邓骘纷纷刮目相看。
“听到先生所言,朕内心甚为感动。”刘隆点了点头,说道:“先生心中之想,也是朕心中之忧。”
杨震也是内心震惊,他没想到天子听完自己这番言语之后,不但没有生气,而且竟然也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一直以来只是听闻当今天子聪慧仁善,但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陛下圣明!”
邓骘在一旁也是深思,但还是没有明白刘隆的心思。
“陛下到底想让杨震干什么呢?”
就在这时,刘隆叹了一口气:“如今天下经书断绝,被世家垄断,就连朝廷的察举制也被渐渐掌控,朕也想为这天下百姓以及万千士子谋取一条路......”
“陛下,您如此忧国忧民,实乃天下之福。”邓骘看着刘隆的表情,也是内心一叹,急忙安慰道。
杨缄默无言。
“舅舅,朕没事!”随后,刘隆笑了笑,好似随口说道:“先生是否出自弘农杨氏?”
顿时,杨震内心咯噔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