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家国情怀,工业种子
大汉强盛需要什么?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落在邓绥耳中,让她脸色瞬间坚定了起来。
从汉和帝之初,邓绥还是贵人的时候,便开始接触朝政。
等到成为和熹皇后之后,她与汉和帝商议朝中政务已经是司空见惯。
邓绥思想上的聪慧过人,气质上的楚楚动人,还有性格上的宽厚仁善,都让汉和帝对他宠爱有加。
许多时候,和帝在有些事情上无法决断的时候,也会询问邓绥的想法。
对于这样一位长期身处于大汉朝政之中的女子,对这个问题自然是看得十分透彻。
邓绥看了一眼刘隆,淡淡开口。
“强汉之关键,必须要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为我大汉驰骋疆场,开疆扩土,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我世祖开国,正因为有了云台二十八将,才建立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夺得了天下。西镇羌夷,北征匈奴与鲜卑,平定南蛮......这件件功绩,皆都是我大汉精兵强将。”
邓绥的话中带着追忆,带着帝王的雄心壮志,气势腾腾。
刘隆在一旁听着那娓娓道来的往事,一时间好似也被拉回到了那个汉军征战四方的轰烈场面之中。
他能感受到,这片大汉江山的来之不易。
“母后一番话语,让隆儿备受震动。我大汉要强大,军队绝对是关键。”
刘隆深深一拜,仰头继续道:“但——汉军想要强盛,不光需要一个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将领,更需要拥有装备精良的甲胄武器。”
“青光冷铁,驱寇波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兵器对于国家乃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它不仅是征战杀敌的利器,更是国家安危的象征。”
一旁的邓凤看着滔滔不绝的天子,脸上露出崇拜之情。
在他看来,当今天子简直是无所不能。
邓绥闻言,也是称赞道:“隆儿此言非虚,武器军械实乃兵之根本,这一点母后认同。”
“现在看来,隆儿想要建立府匠培养的体系,开设学院,乃是一件对我大汉有利之事。”
她看得透彻,已然明白工匠的关键。
刘隆会心一笑。
“我大汉以农耕为基础,养天下万民,但是要守护好这份岁月静好,必须要有利器。而要打造利器,就必须要以科学的眼光去发展体系,培养的匠人。”
“这就是你之前说的科学之道......定标准,发展体系。”邓绥缓缓说道。
如今少府的发展,其实也让邓绥愈发看重刘隆曾提出的这所谓的‘科学’。
“看来儿臣以前说的话,母后都记在心上。”
刘隆欣慰地笑了。
“母后,这科学之道的目标就是发展我大汉的工业体系,所谓工业,便是以工匠为基础,发挥他们的才智,打造利国利民之物。”
开设府匠学院就是他走的第一步。
工业化改革现在虽然还是无稽之谈,可望而不可企及之事。
但是,这一步也走出了一个雏形。
万事再难,只要有个开头,加之奋进,必将会稳步前行。
他要做的就是种下一个工业的种子。
刘隆又接着解释,以最简单的话语让邓绥明白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比如制造曲辕犁、提升冶炼技术,就是工业力量的表现。
还有他也用最简单质朴的语言描绘出类似于播种机的想法,用以提高农耕效率......
邓绥聪慧,渐渐也明白了工业的含义。
“工业力量,甚秒!陛下您所说的这个播种机简直是奇物,真的可以造出来?”
一旁的邓凤听得无比痴迷,问了一句。
“当然,只要科学指导,培养人才,终究可以造出来!”
对于工业,邓绥也显得颇有兴趣,刘隆便继续阐述,为其解惑。
“奇思妙想,我隆儿简直让母后喜欢的不行......”
“母后过誉了。”刘隆一笑道:“工业一事路途漫长,日后我再与母后详谈。”
随后,刘隆不再提及此事,而又接着先前的话说下去。
“母后,士兵勇猛,武器精良,此乃汉军之基本,但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则是军心。”
“夫战,勇气也!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邓绥闻言,也是眼前一亮,夸赞道:“隆儿此话,颇有见地。”
“母后,汉军若想经久不衰,定当凝聚三军之心,铸三军之魂。军心军魂才是基础之下的根基。”
“隆儿,你且仔细说来!”
“如今我朝廷募兵制度,许多士兵是因为有钱拿能吃饱饭才参军,他们的思想本质还是为自己活下去。”
邓绥点了点头,说道:“朝廷为士兵供给钱粮,士兵为朝廷浴血奋战,无可厚非。”
刘隆摇了摇头,回应道:“母后,天下稳定,士兵性命无忧,自当忠心;一旦战火四起,甚至是朝廷安危之际,这些士兵还会忠君爱国吗?”
“命不久矣,人心涣散......”邓绥内心一震,嘴角喃喃。
“母后说的甚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生于天地,自当是以自己为首。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邓绥神色复杂,如此简单的道理,她岂能不知。
“这就是要凝聚军心,铸就军魂的缘由?”
刘隆点了点头。
“士兵之于朝廷,当有护卫职责,天下安危皆在于他们之手。军队之于君王,乃是手中之利剑,镇压八方来犯之敌。”
“隆儿认为,士兵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家国之怀!”
“有国方有家,国亡则家破。继而攻心为上策,益兵卒之思想,使之识忠君爱国之理,为国而战,亦为己之安危而战也。”
闻言,邓绥沉默良久,没有开口。
邓凤亦是如此,被刘隆的一番话深深折服,同样思索其中的韵味。
半响过后,沉默被打破。
“这就是你要组建舆情司的由来?”
“母后一语中的!隆儿组建舆情司,正是为了宣扬思想,让我大汉天下子民人人都有家国意识,爱国情怀。”
“其一,舆情司体系一旦建立,天下十三州皆都会布置官吏,开始执行我的计划。”
“其二,军队之中以后必须有舆情司的官员任职,用以教授引导士兵的思想,凝聚军心军魂。”
“其三,也是隆儿计划的关键。舆情司之后将会承载大汉官吏的学习之用。”
邓绥听完,也是对这一计划秉持赞同。
“前两点计划周全,有理有节,至于这第三点......”
刘隆一笑,当即说道:“这第三点,乃是隆儿的一些不成熟想法,还请母后定夺。”
树大招风,刘隆也知道风头不能让自己一个人出了。
他也得给邓绥一点参与感。
“君王治国,乃决策之定夺,政令下达之后,治国的实际执行者还是朝廷官吏,他们将政策具象化,布施于天下百姓。”
“尤其是地方的郡县官员,他们远离京师,正所谓山高路远,皇帝难见,实际上这些人代表了朝廷,乃是百姓的天。”
“这些官吏如何做,怎么做,做什么,都代表了朝廷在百姓之中的形象。”
面对如此高谈阔论,邓绥内心很是震动。
眼前这个孩子,真的很不一样了,隐隐有了帝王之姿。
邓绥的心中欣慰之余又夹杂了一丝复杂。
“隆儿真知灼见,母后今日倒是受教了......”邓绥的脸上还是一汪轻柔,笑着说道。
“如此看来,官吏的心性品质便是重中之重,一旦其心志堕落,那将贻害一方。”
刘隆微微点头,说道:“母后说的甚是。官员必须要有上为君王下位黎民的忠心与仁心,但是身处于权力之中,会有多少人能把持住心中的欲望。”
“我大汉以孝治天下,举孝廉入仕,这何尝不是一种思想上的引导和教化。”
邓绥也是清楚刘隆想表达的意思。
人的欲望会改变一个人,权力更会让人疯狂。
“你的观点母后同意。朝廷应当制定引导之法,促使官员时刻保持敬畏和清醒的态度,舆情司承担这一重任,母后认为可行!”
“母后圣明!”
刘隆继续道:“儿臣计划,舆情司成立之后,朝中官员必须定期前往其中学习,其后会设有院试,若不通过,将会得到应有的惩治。”
......
一旁的邓凤看着商议之中的两人,内心早已经是山呼海啸。
“这就是陛下么......言辞犀利,见识卓远,简直太厉害了......”
看着这么小的天子,邓凤内心直呼逆天了!
当下,他也连忙收紧心思,认真听了起来,心中记起了小笔记。
许久之后,刘隆的笑声传遍了永乐宫。
“母后英明!有了您的支持,隆儿一定办好这件事情。”
邓绥也是豁然开朗,眉宇之间尽显开心。
“隆儿,还有你方才所说的工业力量,母后觉得十分重要。
府匠之学院且不可落后,得用心筹划,以农耕为本,我大汉也必须发展如你所说的工业体系。”
刘隆点了点头,内心颇为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