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孤有一计
朱棣与道衍和尚对视一眼,知道事情十拿九稳。
现在就看,这个曹文常,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了!
“曹知县既然有话,那就说吧,希望不会让本王失望。”
朱棣端起一旁的茶杯,摩擦茶碗的声音在房间内有几分刺耳。
曹文常擦了擦额头上冷汗,开口道:“殿下,此事并非是下官故意如此,实在是上面有交代,要确保黄龙泛滥之外的各州县,不要出现饥民灾民,如果有,那就先扣押在大牢之中,等待……等待……”
说着,曹文常又有些吞吞吐吐了,朱棣冷笑一声,将茶杯一放,道:“等着孤过去,是不是?”
“殿下明察,确是如此。”
“哼!如此大的灾情,不思如何赈济灾民,居然还想着弄虚作假!
怎么,被孤看见了,影响你们的政绩,还是怕孤从中查出些什么东西?”
朱棣心中火气更盛几分,瞧着曹文常唯唯诺诺的模样,冷哼道:“你继续说!”
“并非是臣有如此想法,实在是上面有所要求,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曹文常努力给自己找补一番,“殿下想必也能够看到,黄龙咆哮,并未往陈桥镇这边蔓延,只是灾民四处流窜,加上殿下要来,才会有如此荒唐的命令。”
“你既然知道荒唐,那为何不开设粥棚,对灾民进行救治?”
朱棣冷冷道,“反而是助纣为虐,弄虚作假,你这官做的如此逢迎上意,有没有考虑过百姓?
孤看你如此唯唯诺诺,恐怕也只是个明哲保身的庸碌之人!”
“殿下恕罪,臣实在是没有办法。”
曹文常一声喟叹,“臣是洪武十八年科举取士,原本只是在一县做个主簿,兢兢业业数年时间,这才提拔做了知县,在这陈桥镇已经待了有四年时间。
臣也有一番报国之心,可上下皆如此,臣也没有办法,只能明哲保身,在这陈桥镇浑浑噩噩的混着日子。
此番上头有令,臣也不敢不从,若是不从,臣连这陈桥镇知县的位子也保不住了。”
“你还算有些许良知,孤能够理解你的苦处。”
朱棣语气温和下来,“可百姓何其无辜,你身为知县,为天子牧养一县百姓,更应该体恤民情才是。
孤且问你,这些灾民到了狱中,你可曾苛刻虐待?”
曹文常摇了摇头:“臣虽无法违逆上头命令,但也不忍百姓受苦,大牢之中微臣命人打扫过,换上新的稻草,还为他们安排了新鲜饭食。
虽不说如何舒适,但绝没有苛虐百姓,殿下若是不信,可差人前往大牢考证。”
朱棣眼见火候达到,道:“曹知县有此心殊为不易,说明还有为民办事之心,起来吧。”
“臣多谢殿下。”
“坐,马和,上茶!”
“臣惶恐。”
“无妨,叫你坐你就坐!”
“多谢殿下。”
曹文常坐定,心中稍安,这些年他唯唯诺诺拉下脸面在这陈桥镇苟活,怕的就是上头来人彻查河南官场。
为此,他不知遭了多少白眼,受了多少委屈,官位也是一直原地踏步。
与他同时候、甚至是更晚的人,都已经身居高位,而他却还苦守着七品知县的位置,半点也不挪窝。
这一番终于是等来了机会,从朱棣身上,他看到了彻查官场的决心和魄力。
他虽说庸碌无为,但这也是官场上的保护色,否则早就被调离不知去了哪里。
如今,多年的辛酸终于有了回报的可能,至少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不会落在他的头上。
无论有没有查出什么,起码,他依旧是这陈桥镇的知县。
热茶上来,曹文常思绪也到,就听朱棣问起:“曹知县,孤本次与荆隆口逃难过来的灾民相谈,有一件事情,不知曹知县是否知情?”
“殿下请讲,臣定然知无不言。”
“很好!曹知县可知道,平素里由朝廷拨出的护堤饷,是什么去处?”
“护堤饷?”
曹文常眉头微皱,苦笑道:“殿下实不相瞒,此事像我这样的七品知县,无权得知,历来都是由河道衙门负责。”
朱棣闻言眉头一皱,道:“按照规制,朝廷所发护堤饷,应当由布政司下发至各府,而后逐级下发各州县,最后才会到河工手中,陈桥镇也有护堤之务,为何会没有?”
“殿下有所不知,河南情况有些复杂,由于黄河常年泛滥,溃堤之事时有发生。”
曹文常解释道,“因此,黄河两岸附近州县,设置有河道衙门,专管修堤铸堤之事,但并非每个县都会有河道衙门!
下官无能,河道衙门并不在陈桥镇,而是在殿下刚才所说的荆隆口处,那里的知县兼任河道衙门,负责调度朝廷所发护堤饷。”
“原是如此,这样做也算不得有错。”
朱棣有些无奈,由于连年战乱,再加上元朝对于地方管理上过于粗疏,以至于自家老爷子上位之后,也是处于摸索阶段,只能够继承前朝遗产。
后边自家老爷子废除丞相,又废掉了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种种举措将地方上政治机构进行了一次大洗牌。
虽说按照朱元璋设想,各部门各司其职,效率应当高效才是。
可惜的是人心并非机器,地方上行政机构显得颇为臃肿,就好比这河道衙门,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规制。
以至于空子不少,到了地方又有不少变化,河道官员往往都是地方官员兼任,并非专业人才。
这东西是制度建设的问题,朱棣也没有办法,地方上任用,也逃不过人心,大抵上是任人唯亲。
像曹文常这样不太合作的官员,走不到核心圈子,自然没法受到重用,能在这吊着一口气,也算是本事不小。
既然河道衙门在荆隆口,朱棣更要去一趟了。
只不过还得让裴济怀没法发觉,最好是悄悄地去,不惊动任何人。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足够的掩护。
朱棣稍作思索,很快眼前一亮,有了法子。
“曹知县,有件事情,需要你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