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玉田村

叶常安是一九五零年生人,家住关山县玉田村。

家中八口人,叶常安家中排行老大,除了每天上学之外,家中的活计以及兄弟姐妹的生活起居,他都身体力行、悉心照料。

在那个峥嵘岁月的时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家贫困,百废待兴。

百姓们虽然生活困苦,但却充满了干劲儿。

自打小时候,叶常安就被这种思想灌输,受这些社会时尚新风潮的影响。

手捧着毛主席的诗词,背着一人高的竹编的栅子,扛着拾草的耙子就去野地里拾草了。

一边拾,一边背诵着毛诗。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金秋时节,田野里的玉米叶子,金灿灿的。

枯叶蝶,随风飘荡,翩翩起舞。

秋风瑟瑟掠过天空,蓝的通透,它轻抚着大地的面庞,带去了最后的一丝生机。

掠起了黄灿灿的叶子,似蝴蝶般翩翩起舞,迎风飞翔。

炽热的火烧云,烧透了半边群青色的天。悬月升空,繁星闪烁。

夜幕降临,那些夜间生物都在蠢蠢欲动……

知了奏响了夏的最后一曲,和它正式告了别。

叶常安不慌不忙,收拾好了今天一筐的收获,满载而归。迎着月色,赶往回家的路。

玉田村位于关山县的外围,穷乡僻壤,籍籍无名。

缕缕炊烟袅袅升起,家家燃起了灶台,结束了一天的劳作。

村民们经年累月,以种植玉米维持生计。漫山遍野的玉米地,让人一眼望不到边。

忙碌的时光,总是漫长的。

到了年末,迎着清冷的月光,人们便开始清点自家的小粮库。

一部分上交给村里的收粮大队,剩余的村民自己留着。

然后由上交的粮食,换取粮票、肉票等。

在当时,家家户户要是能够在年末吃上一顿肉,那都是一年里最幸福的事了。

叶常安家也是如此。家里八口子等着吃饭,生活实际上并不宽裕。

叶常安学习很努力,在班上成绩也很优异。

学校距离叶常安家也不算近,路上又多是泥泞、崎岖的小土路。一到下雨的季节,最是不好走。

平常上学,叶常安每每凌晨三、四点就开始从家赶去学校。

破晓的晨光,犹如刺破暗夜的一把利刃,直直的戳进大地的身体里。

叶常安的影子逐渐清晰了起来,慢慢的由长变短。

夜幕降临,又趁着月色不厌其烦的走回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叶常安平淡的生活,出现了始料未及的改变。

叶常安在BJ有一位二叔,二叔叶途自新中国解放前,就出了远门自己闯荡。

如今,在BJ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叶途于是托他的朋友,在关山县县城里,给叶常安找了份卖猪肉的工作。

那个时候,叶常安的父亲和母亲都疾病缠身,必须有人照顾。

这份工作也算是不错,一方面离家不会太远,方便照顾父母;另一方面,卖猪肉是国家给工资,吃公家饭,是个铁饭碗。

赶上节假日的时候,一天也能挣个十几块钱。

毕竟,当时能买起肉的人,也不占多数。家境还算富裕的,一年也就能吃个两三次肉。

在县城一个人住了几年,家里亲戚也给叶常安说了门亲事,女方叫田巧。

田巧心灵手巧,吃苦耐劳,是家里的一把手,是个能干的主儿。

媒人给他们牵了线,没几天两人就结婚了。

包办婚姻在农村都是很普遍的,基本上结婚的两人,婚前见不上几面。

甚至两人根本没见过面,婚事就这么草草定下来了。

叶常安也没有推脱和拒绝的理由,毕竟都是家里人张罗的,说媒的也说好了。

几年后,叶常安迎来了两个孩子,都是男孩。

但不幸的是,叶常安的母亲去世了,父亲病重。家里的重担,全都落到了他这个大哥的手上。

那年夏天,家乡的玉米地又绿过了整个村庄,硕大的玉米棒子,黄灿灿的玉米花。

炽热的夏风,扑面而来。叶常安携全家,又回到了这个小时候让他难以忘怀的玉田村。

他得回来照顾父亲,支撑起这个家。

叶筱芹轻轻抹去了,将要溢出眼眶的泪水。

爷爷去世已经三天了,可我怎么总觉得,他还在!他只是太累了,想休息一下,过一会儿就会醒的吧?

儿时的记忆里,叶常安总是和她说,“你是我唯一的一个孙女,我不疼你,我疼谁啊!”

说这句话的时候,叶常安的眼里,满是对叶筱芹的溺爱。

那张苍白无力的脸上,那副爬满皱纹的面容上,洋溢着和蔼慈善的笑。

那笑是那么的温柔,那么的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