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中国:十六堂经济通识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推动“一化三改造”

在国民经济得到基本恢复之后,下一步怎么走?由于新中国经济建设毫无经验可循,也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借鉴,在这种情况下,也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模仿当时苏联“老大哥”的经济发展模式,简而言之,也就是公有制加上计划经济体制。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其核心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即要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这便是历史上通常所说的“一化三改”。

可以看出,除了要推动工业化之外,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要解决所有制问题,即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逐步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具体来讲,是要把农民以及手工业者的个体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了,接下来,就开始付诸行动了。

第一,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任务是走合作化道路,把中国农业的个体经济改造成为合作经济,或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道路,从互助组开始,到初级合作社,再发展成为高级合作社,进而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最早出现的互助组,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自愿组成,土地耕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仍属农民个人所有,但在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因此,互助组是农业合作化的最初过渡形式,只能说具有了社会主义萌芽性质。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提出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善于用明白易懂而为农民所能够接受的道理和办法去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迅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从1954年开始,全国兴起大办初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初级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因此,初级合作社具有了半社会主义性质。从1955年下半年起,农业合作化步伐开始加快,将初级合作社转为高级合作社,有些由互助组直接转为高级合作社。与初级合作社相比,一个最为核心的变化是,高级合作社实行了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因此,也就具有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二,对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走的也是合作化道路,把中国手工业改造成为合作经济,也可以称之为集体经济。

1953年6月,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提出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确定了“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指导原则。在改造步骤上,从供销入手,从小到大,由低到高,以点带面,逐步实行合作化。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一样,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也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最初,是办了手工业供销小组,小组成员由国营商业或供销合作社供给原料和包销产品,把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但不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因此,这种合作只是具有了社会主义萌芽性质。接着,由供销小组合并起来设立了手工业供销合作社。这种合作社,开始时是统一供销业务,分别核算,生产活动仍由各户分散独立完成;后来逐步有部分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合作社对各户的生产也有一定的干预,因而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最后,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全部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入社人员参加集体劳动,采取按劳分配原则,从而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第三,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要把以往的私有制经济改造成为公有制经济,主要采取的是公私合营的方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基本政策是以利用和限制为主。从1953年开始,逐步扩大到对其他行业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采取排挤私营批发和有计划扩展加工订货的方针。之后,经历了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1954年2月,政务院通过《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规定:对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应当根据国家的需要、企业改造的可能和资本家的自愿。合营企业中,社会主义成分居领导地位,私人股份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合营企业应当遵守国家计划,企业盈余在依法缴纳所得税后的余额,应当就企业公积金、企业奖励金和股东股息红利三个方面,加以合理分配。股东的股息红利,加上董事、经理和厂长等人的酬劳金,可占全年盈余总额的25%左右。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资本家身份行使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工业化推进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最终确立。也可以说,“一化三改”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本质、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并且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