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只怪中国数学太强了【求追读】
周最给朱元璋发完这个游戏日的最后一条引导信息后,并没有立即调整时间流速,而是看了会儿【动态】。
故而,后面朱元璋召梁思勤奏对的一番话,他都看到了。
然后不禁捂脸。
中国古代数学之高深,他自然是知道的。
正因如此,他才知道,仅靠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以及在明初流传的阿拉伯数字简单算法,确实难以折服梁思勤这个了解中国古代种种数学成果的人。
这种情况下,梁思勤纵然碍于朱元璋命令,去搜集阿拉伯数字相关的书籍、整理归纳相关算法,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做事效率多半不高。
所以,他得想个办法折服梁思勤以及更多明初精通算学的人才行。
随后周最开始做准备。
既然知道《手游大明》是个金手指,周最对待这游戏的态度自然更认真了。
首先依旧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梁思勤所说的宋末元初四位数学家,周最之前只知道杨辉——杨辉三角嘛,那可是进了义务教育教科书的。
秦九韶这位数学家生活在南宋末年。
人也确实如梁思勤所说的多才多艺,在数学一道上研究极深。
至于“大衍求一术”指的是,一次同余方程组问题的解法,在现代国际上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三斜求积术”、“秦九韶算法”则是一元高次多项式的算法,又称正负开方术。
这两种算法,在近代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李冶则是金朝末年的进士,著作很不少,其中与数学相关的有《测圆海镜》、《益古演段》。
主要贡献是天元术——这名字听着又很玄幻,其实就是数学中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不过“天元术”一词,以及梁思勤这个名字,倒是让周最想起了小学时曾看过的几本以数学为元素的武侠小说。
回忆了一番,周最不禁怀疑,小说作者的创作灵感是不是就来源于宋末元初的这几位数学家。
四人中在后世最著名的杨辉,也是南宋末年的官员,数学著作同样不少。
如《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乘除通变本末》、《田亩比类乘除捷法》、《续古摘奇算法》等。
从这一系列研究就能看出,杨辉在后世更出名的原因之一,大概就是他的著作更接地气,偏向数学入门级别。
当然,这并不税说杨辉没有研究高深的数学问题——《详解九章算术》中的“开方做法本源”,即“杨辉三角”,便是他的研究成果,世界闻名。
至于朱世杰,则算是前三人的晚辈,生活于元初。
此人游历大元各地二十余年,寻觅各种算法著作,融会贯通,最终著成《算学启蒙》、《四元玉鉴》两本书。
《四元玉鉴》既吸收了北方以李冶为代表的天元术,又吸收了南方以秦九韶为代表的“正负开方术”,被后世外国人称为中世纪的杰出数学著作。
看过这四位数学大家的一些资料后,周最算是明白,为何阿拉伯数字两次传入中国,都没受到重视了。
不为别的,只怪中国古代数学太强了,几乎是远超同时期各国,自然是看不上从这些国家传来的数字。
之后,周最又浏览了一些其他数学相关的资料。
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才算是有了想法。
‘不知道数字、符号在图片中算不算字数,如果不算,我可以传过去几张现代数学套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图片。’
‘只要那梁思勤在数学方面的见识、造诣足够,肯定能看出这种计算方法的妙处。’
周最想到便做。
当即在网上搜找到了一些拥有计算过程的图片。、
这里面既有简单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也有方程式求解,还有求导数、求根,以及高数中的一些经典数学算式。
在此过程中,周最也没忘记调整时间流速,让游戏时间进入下一日。
最后,周最点进朱元璋人物卡牌的【引导】,选择了一张图片发送。
居然真的可以!
···
···
洪武十二年,三月初三。
是上巳节。
三月三据说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不过自唐朝开始,上巳节就开始变冷,于宋元时淡出传统节日之列。
到了明初,只有少数地方还过上巳节,算不上正统节日。
故而这天,朱元璋和他的臣子们依旧如常“上班”。
皇城外。
钦天监衙门旁的一座好几进的大院落中,梁思勤正坐在公案前,对照书籍,研究一道涉及天元术的复杂难题。
至于说搜寻阿拉伯数字相关的书籍之事,他已经交代给有关人员了。
因此,对阿拉伯数字及相关算法的研究,只能等书籍搜集到一定数目之后才会展开。
当梁思勤研究得正入迷时,奉先殿的宦官又来了。
还是昨日那位。
“梁局正,万岁爷让您去奉先殿一趟。”
“好。”梁思勤起身点头,稍稍整理仪容,便跟宦官走。
快走到奉先殿时,他的思绪才从之前拿到天元术难题中国抽离,猜测朱元璋又召他是为何事。
‘希望不是为那阿拉伯数值之事吧。’
昨日梁思勤只能算被朱元璋有限说服。
他觉得,即便阿拉伯数字相关算术能对现有的算学研究有一定启发,也极其有限。
进了奉先殿,行礼之后,梁思勤便沉默站着,准备等朱元璋先开口。
“勉之,这里有几份朕从其他地方得到了阿拉伯数字相关算术,虽是残篇,却也能窥探其中一二奥妙,你且看看。”
朱元璋笑着说完,便让宦官将几张他从今日引导信息中抄写的算式及其解法的纸张,拿去给梁思勤。
在这个过程中,他瞥见白纸上那完全看不明白的数字和符号,仍忍不住眼角微抽。
他自认为是聪明人,这几份算术相关的信息,他却几乎看不懂。
因此抄写时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抄错了什么。
眼下,他只希望梁思勤别辜负他的辛苦,真能从这些奇怪的数字、符号中得到什么启发,进而真正重视阿拉伯数字,乃至接受它。
梁思勤刚从宦官手中接过几张白纸时,还不甚在意。
心想:必然是陛下没见过高深的算法,才会推崇什么阿拉伯数字及相关算法。
可仔细看了看最上面那张白纸上的数字及符号,以及由它们巧妙组合成的算式后,梁思勤顿时眼睛亮了,神色也变得无比郑重。
周最给朱元璋发送了两条记载了算式的图片,但上面的算式却有好几种,由易到难。
朱元璋是按顺序抄写的。
所以,最上面一张就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竖式计算。
梁思勤虽然还称不上数学大家,但对数学确实研究颇深。
再加上纸上还有几种符号的汉字释义,他很容易,就看出了这种竖式计算的妙处。
他不得不承认,他所熟悉的算筹之法固然好用(珠算法此时已出世,但未成熟),但若对一个数学新人来讲,阿拉伯数字配合这种竖式计算,无疑更容易掌握。
即便是他这种精通算术的,在计算某些难题时,以此法去解,也会更迅捷。
最重要的是,他由此想到:
若是将阿拉伯数字及这类奇怪的计算方法,运用到其他一些难解的数学题目上,能否提供更大的便捷?
于是,他迫不及待地看向后面纸张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