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为什么主人公是只“石猴”?
“灵根育孕源流出”指石猴(孙悟空)从花果山一块有灵通的仙石中迸裂而生,《西游记》的故事由此开始;“心性修持大道生”,借道教“大道”等概念,强调修心(心灵成长)方能获得成功,这被看作《西游记》的主旨。
游戏笔墨
天地混沌之初还没有生命迹象,盘古打破这团混沌之气后,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才有了生命万物。如果想要了解宇宙世事的变化,就需要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释厄传》是《西游记》明代简本之一,“释”指的是释迦牟尼,也就是佛教的创始人,后来就用“释”这个字指代佛教。也有一种说法是“释”指唐僧,“厄”就是厄运、灾难的意思。
《西游记》先从时间角度介绍整个宇宙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周期,再从空间的角度介绍新世界分成四大部洲。
开场诗中“欲知造化会元功”的“会元”,是个漫长的时间概念,一元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一元分为十二会,分别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会为一万零八百年。天地命数从子会开始,一直到寅会,这前三个一万零八百年的时间里,诞生了日月星辰、山川土石,以及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命。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下由三皇五帝来掌管,后来就把世界分成了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故事发生在东胜神洲。东胜神洲上有个傲来国,傲来国附近的大海中有座花果山,花果山山顶有块仙石。仙石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差不多有十二米,一块十二米高的石头,比四层楼还高,周长算下来有八米左右,需要四个大汉手拉手才抱得过来。
这些数字还有更深的意义,“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是指太阳绕着地球转一周大约是三百六十五天,在黄道上就是三百六十五度。我们现在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但古代天文学不发达,人们误认为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他们把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轨道称为黄道,太阳绕地球转一周大约是三百六十五天,在黄道上就是三百六十五度。人们把这三百六十五度划分为二十四份,来标记一年中大自然变化的规律,指导他们农耕、生活,这二十四份就叫二十四节气,就是原文中提到的“政历二十四气”,从立春开始,一直到大寒结束。
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想告诉我们,它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跟天、地、时节、地球运转相应,是受天地精华而成。
《西游记》里的数字大多是有意义的,西天取经的路要十万八千里,十、八这两个数字在禅宗的《六祖坛经》里提到过:身上的“十恶八邪”,都是人的恶习邪念,修行的人如果能去除十恶八邪,可以瞬息见到佛祖。所谓走十万八千里去西天拜佛求经,其实就是要消除人身上的恶习杂念,然后才能见到真佛。
一天,花果山上的石头产出一个石头蛋。石头蛋被风一吹,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石猴可不是直接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而是石头生出石头蛋,风吹石蛋石猴现。
因为发现了水帘洞,石猴被群猴拥戴为王,于是便有了美猴王的称呼。
为寻找长生不老的仙方,美猴王独自登筏到南赡部洲,模仿人穿衣裳,学人礼,学人话;又至西牛贺洲,在樵汉的指引下,来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向菩提祖师求学。
祖师发现他没有姓名,看他像个猢狲,就把猢狲的“狲”字去掉了反犬旁,用“子孙”的“孙”做了他的姓,然后按照师门的字辈来排,正好在“悟”这个字上,于是就给他起名叫孙悟空。从此以后,猴王就叫作孙悟空了。
妖、人、神
孙悟空
名 号: 石猴、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大圣、心猿、孙行者、金公、猴头、泼猴、斗战胜佛。
身 份: 天产石猴,唐僧的大徒弟。
籍 贯: 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
武 器: 如意金箍棒。
法 术: 不死长生法、七十二变、腾云法(筋斗云)、分身法、摄法、避水法、三头六臂、金箍棒雨、定身法、隐身法、法天象地、火眼金睛、金刚之躯(铜头铁臂)、抓风法、移山缩地法(卯酉星法)、拘神法、解锁法、出化元神(元神出窍)、呼风法、担山赶月、避火法、逼水法、遁身法、剖腹法、油锅洗澡法、砍头法、安身法、护身法、悬丝诊脉、唤雨法、草龙法、剜心法、小坐跌法、翻江搅海、换斗移星、踢天弄井、喷云吐雾等。
神 虫: 瞌睡虫。
性 格: 英勇无畏、机智敏锐、活泼顽皮、乐观豪迈、争强好胜、风趣幽默、爱捉弄人。
名 言: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师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
主要事迹: 天产石猴,后成为花果山猴王,拜菩提祖师为师,得法名“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幸在五百年后被唐僧救出,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一路斩妖除魔,护持唐僧而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
形象来源: 鲁迅先生认为,孙悟空的形象借鉴了《山海经》中的神兽“无支祁”。胡适先生则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源于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
玉皇大帝
名 号: 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身 份: 道教众神中权力最大者。
主要事迹: 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石猴初化时,他认为不足为异。因孙悟空大闹东海龙宫和森罗殿,他采纳太白金星的招安计策,封孙悟空为弼马温;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后,他再次采纳太白金星的提议,封悟空为有官无禄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他命神将领十万天兵天将,布下天罗地网,捉获孙悟空处治;孙悟空逃出八卦炉,再闹天宫,他请如来救驾;孙悟空保唐僧西行取经,他多次派天兵天将协助。
千里眼
身 份: 司看的天神。
主要事迹: 奉玉帝命察看,报告玉帝石猴来历。
顺风耳
身 份: 司听的天神。
主要事迹: 奉玉帝命倾听,报告玉帝石猴来历。
幻中深意
心猿的修心之行
为什么《西游记》安排一只猴子做核心主人公推动情节呢?这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理由。
第一,这与石头崇拜有关。在古人的认知里,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山川日月,都是有灵性的,这叫“万物有灵”。古人不仅会崇拜有生命的事物,还会崇拜没有生命的物体,比如“石头崇拜”。国外也有类似的“石头崇拜”,复活节岛有巨石人像,英国有巨石阵,从中能看出早期全世界的人类都对自然界抱有敬畏、崇拜之心。“石头崇拜”对文学的影响也是非常深的,四大名著都有很明显的“石头情结”。《红楼梦》开篇说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单单剩了一块石头没用,就丢在大荒山青埂峰下,后来这块石头在人间历尽世态炎凉。《红楼梦》还有一个名字就叫《石头记》;《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的来由、名字、次序都跟石头有关;《三国演义》里也写了一块非常重要的石头——传国玉玺,使得众多将员为了它命丧黄泉。这样看,《西游记》开篇讲花果山上的巨石有生命,还能生出一个猴来,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这与猴子的特点有关。我们总说某某猴精猴精的,就是说这个人聪明伶俐,脑子特别好使。西天取经一路艰险重重,要攻克一关又一关,必须得有一个极其聪明的角色才可以。灵性好动的猴子形象,绝对是符合条件的不二之选。如果换成猪八戒当核心主人公,估计只能看到他在高老庄开吃播了。
第三,这与猴子的象征有关。猴子很像人们躁动不安的心。孙悟空修行的地方,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灵台”“方寸”指的都是“心”。我们平时会说“不要乱了方寸”,就是说不要乱了心绪。“斜月三星”是一个斜弯钩,周围三个点,不就是“心”这个字吗?当猴子在斜月三星洞见到菩提祖师的时候,祖师问他姓什么,猴子说:“我无性。”祖师就把猢狲的“狲”字去掉了反犬旁,用“孙”做了他的姓,按照师门的字辈来排,给他起名叫孙悟空。
菩提祖师仙山和取名这两个细节暗示孙悟空已经从没有七情六欲的石猴,变成了萌动心性的“心猿”。他所有的经历,就是在修炼自己这颗灵动,甚至躁动的心。
心猿在中国的文化内涵中,是指难以控制的“心”。有个成语叫“心猿意马”,是指心思不定,像猴子、奔马一样难以控制。“心猿”在《西游记》中多次出现,为什么要用“心猿”这个意象呢?因为《西游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修心——孙悟空的成长是在取经的过程中不断修炼自己,让心灵成长。
生花之笔
点面结合
其实,在写猴王出世时,作者运用了一个创作的小技巧——点面结合。
作者从大场面开场,先介绍世界的四大部洲。介绍完四大部洲后,作者把焦点慢慢集中到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最后到一个点上,就是孙悟空诞生的那块石头。这块巨石吸收日月精华,时间久了,里面竟然怀了一个有灵性的“宝宝”,这个“宝宝”就是核心主人公——美猴王。
这种写法就叫点面结合,由面到点,面是对场景、环境的介绍;点是重点强调的主人公。点面结合,能更好地突出主人公这个“点”。读者在阅读时,就会充满期待——这么恢宏的场景里到底有一个怎样厉害的角色呢?
鲁迅在写《故乡》时介绍少年闰土时也是先介绍场景,再让人物出场。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这种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