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无眠梦想
《西班牙乞丐》的首版时间是在1993年,但其创作灵感的历史渊源却可以追溯到很早,一直到我的童年时代。
不同的作家因不同的原因而提笔,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经典名言是——“为了名声、荣耀、金钱以及所爱的女人”而写作,但实际上,他的写作原因并不仅限于此,被他漏掉的动因之一便是“羡慕”。
我是一个睡眠较多的人,总是特别羡慕那些睡眠较少的人。回想孩童时期,在蒙眬的睡眠中,大好时光悄然流逝;少女时代,因为太好睡,错过了许多快乐的“睡衣晚会”1;成年后,我所有的时间要在工作、照顾小孩、洗衣做饭,以及社交活动中做出平衡。通常情况下,我最多也只能熬到凌晨两点。由于需要比别人更多的睡眠,我觉得自己每天比别人少活了两个小时,五十年加起来等于少活了四年!因此,我心中时时萦绕着一种羡慕之情。
因为羡慕,我用我的笔创造了从不需要睡眠的人,一些异于我们的人!而我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获得了感同身受的美好体验!
我最早创造的无眠者形象是在1977年写的一个短篇恐怖小说中,小说里的无眠者是自发性基因突变现象的产物,一群迷失在大山中的登山者。那篇故事遭到了科幻出版界几乎所有编辑的退稿(在我将稿子辗转寻求发表的过程中,由于编辑人员调动,我的稿子甚至在罗伯特·西尔弗伯格的手里被退稿两次),而我当时只是一名初出茅庐的作者,没有能力去客观地评估自己的作品,只觉得这篇故事大概是推销不出去了,于是只得将它束之高阁。
五年后,我又做了一次尝试。这一次,故事里无眠者的基因突变是有意为之,由一位疯狂的科学家创造出来,最后他本人也死于自己的实验中。这有点像一出情节剧,又有点虚无。这篇小说遭到了同样的厄运,一次次被编辑给退了回来。
990年,我准备做第三次尝试,对于那些不睡觉的人的羨慕仍然是一个很强烈的动因。这时我的境况有所改变,我已是一个全职作家,孩子们也都长大了,青少年形象占据了我的头脑。最后,我的兴趣落在了探索科学的发展是如何创造出无眠者上(不再是疯狂科学家在地下室里搞出来的那些东西了)。
于是,我的中篇小说《西班牙乞丐》就这样诞生了。虽然这部小说同时获得了星云奖和雨果奖,但我一直在想,蕾莎的故事只是一个开始。这种想法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因此,我开始做进一步的探索。我一直在思考,基因改造创造出来的在各方面都占据优势的无眠者,对美国经济势必产生长期的影响,必将使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在《西班牙乞丐》中,只要在试管里改变为数不多的几个基因,就可以造就天才的无眠者;而在现实中,我们还做不到这一点。虽然自1990年以来,我们离这个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基因工程正在成为现实,但许多人还没有做好准备去认可它,更遑论接受它;另一方面,基因改造也像被放出魔瓶的妖怪,一旦被释放出来,就无法再将它收回去。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如何操纵和改变人类基因,毫无疑问,我们将会付诸实践。在世界各地——美国、中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的实验室所进行的实验让我们对人类基因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中国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在这方面同样做出了令人振奋的努力和贡献。在对待我们人类自己基因组的问题上,我们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约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
在我的《西班牙乞丐》的两部续集——《乞丐与选民》和《乞丐的愿望》中,对于改变人类基因的探索穷尽了我的想象力,然而即便如此,也难以接近和涵盖未来几十年里基因工程将给我们带来的令人振奋、震惊和争议的种种变化。我只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目睹这些变化,并继续以其为题材笔耕不辍。
之所以羡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有些东西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2007年7月于家中
1 十几岁的女孩子们于晚间聚集在一个朋友家里,穿着睡衣一直聊天玩耍到天亮的一种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