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 OF THE MONTH 当月之星
卡米尔·托马斯
自天空而来的心灵琴音
CAMILLE THOMAS
Soulful Melodies Descend from the Heaven
文字_徐子尧
©Edouard Brane
“我深深地认为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音乐和艺术也可以是我们心灵的良药。”
当身处焦虑困顿之时,悠扬的琴音自天空传入双耳,抚平心灵创痕与精神伤痛的疗愈奇迹便会随之降临。卡米尔·托马斯(Camille Thomas)的音乐即如此,美妙、温暖,仿若在冬日中啜饮一杯热可可,能够为人们拭去脸颊的泪痕,重新注入希望与勇气,再次出发探索生活的惊喜与欢欣。
卡米尔自四岁起接触大提琴,十岁进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十六岁时便获得了平生首个大提琴表演奖。2017年,二十九岁的卡米尔与德意志留声机公司(DG)签订了独家合约。卡米尔的琴音优雅柔美、温暖明媚、感情丰沛,回荡着对现实生活的透彻洞察与强烈共鸣,寄托着对世间美好的坚信与期待,既深刻又富有魅力,极具个人风格,能够为听众带来纯粹的听觉享受与舒畅的心灵按摩。
“大提琴始终伴随着我的记忆,初闻大提琴深沉音色时所生发的震撼一直环绕着我。”
与天赋一同伴生的,是卡米尔家庭中难能可贵的音乐与艺术氛围。卡米尔的母亲是一位音乐会钢琴家,父亲是业余音乐家,两位姐姐亦是自幼演奏乐器。母亲唤醒了卡米尔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敏感,她关于人生与世界的第一段记忆就是家人在弹奏钢琴,而年幼的她在一旁翩翩起舞。
在卡米尔对演奏音乐感兴趣时,母亲便为她播放各类音乐唱片,让她自由选择。当大提琴动人的声音跃入耳朵的那一刻,卡米尔的心被深深触动了,她意识到“这就是自己想要的”。自那之后,卡米尔每一次奏响大提琴,这一念头便会再一次被确认和加强。在四岁的卡米尔看来,大提琴听起来像是有人在歌唱,仿佛能够直接通往灵魂。她的母亲恰好非常清楚大提琴和人声之间所存在的有机联系,并在其音乐道路上给予了坚定的支持、鼓励和适时的引领。
因此,卡米尔选择大提琴并不是出于专业层面的考虑,而是来自一个自由且极具天赋的灵魂所自然生发的热爱——大提琴是她的一部分,卡米尔从未想象过没有大提琴的生活。
©Chopin@raphaelmetivet
“不要试图成为别人,成为百分百的自己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是必须的。找到正确的情感、触摸心灵就是我的目标。”
十八岁那年,卡米尔前往德国柏林跟随弗朗茨·赫尔默森学习。卡米尔将赫尔默森比作“教练”,将这位老师的教学称为“最佳的音乐和艺术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从而发展个人的演奏方式。在这样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卡米尔意识到每一位音乐家必然有自己的道路要走,所以她完全不想要模仿自己的老师,而是静下心来感受音乐在自己手中流动的方式,由此初步形成了其极具情绪渲染力的音乐风格。随后,卡米尔前往魏玛的弗朗茨·李斯特音乐学院向沃尔夫冈-伊曼纽尔·施密特学习。这位慷慨的老师同样鼓励卡米尔探索内心与个人风格,提出了诸如“你需要在舞台上和管弦乐队一起演奏”等珍贵而精准的建议,帮助她树立起强大的音乐自信并使其一只脚踏在了舞台上。
在探索音乐的旅途中,卡米尔喜欢那些在舞台上燃烧自我的艺术家。法佐·塞伊(Fazil Say)和珍妮·杨森(Janine Jansen)是她在当代音乐家中最为推崇的两位。卡米尔热衷于观看他们的现场演出,因为在他们的演奏中,每一个音符都在向听众叙述故事或谈论某种情感,而不是毫无意义的繁复技巧的堆砌,这恰恰是卡米尔所认为的关于表现力的一切。卡米尔这一偏好也奠定了其自身音乐真诚、极致而动人的基调。她演奏时往往全身心投入,彻底沉浸在音乐与情感中,由此达到和同奏者、听众心灵的同频共振,实现音乐对语言和时间的超越,引领大家进入另一个维度。
“对演奏法国音乐的喜爱来自我的DNA,但这只是一部分,我想我喜欢所有浪漫的音乐。”
作为在法国长大的音乐家,卡米尔的琴音极具法式风情。在与DG签约之前,卡米尔便演录过一系列法国代表作曲家的大提琴作品,而她在DG录制的第一、第二张专辑也特别选取了圣-桑、奥芬巴赫、拉威尔、马斯内等大师的作品,以纪念这些杰出音乐家对她艺术生涯的影响。其中,《圣-桑和奥芬巴赫》专辑更像是卡米尔向世界舞台做出的关于自我成长印记的致辞。在浪漫之都的成长经历,让卡米尔的性格和音乐品位渗透着与法国作曲家圣-桑如出一辙的细腻与感性;从法国奔赴德国深造,则使卡米尔与在法国生活的德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有着同样的贯通德法音乐的奇妙体验。而卡米尔即将推出的专辑《阿兹纳沃尔传》(Aznavouriana)则更为直接地庆祝并纪念已故的法国传奇歌手、诗人夏尔·阿兹纳沃尔(Charles Aznavour)的一百岁诞辰,向这位在童年时代便常伴于她耳畔的音乐人致敬。
对卡米尔而言,法国作曲家的作品往往具有相当强的歌唱性和纤细的处理,像是阳光下闪烁着火彩的珠宝,每次演奏总能迸发出一些不期而遇的小惊喜。这些作品与卡米尔饱满深情的演奏特点十分契合,她总能以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呈现出她本人性格中的乐观与活泼。当然,卡米尔说自己不仅热爱法国音乐,更热爱所有情感内核丰富的音乐,所以她也喜欢演奏一些俄罗斯和德国的乐曲。天性浪漫而热情的卡米尔将富有情感能量的乐曲比作诗歌,世间万物各有其音色,而她则为手中大提琴的声音“上色”,以吟诵出她内心的“诗歌”。
“纯粹的美可以拯救世界,而我通过音乐为美服务。音乐给人类灵魂的美丽和伟大带来了希望。”
尽管卡米尔在音乐厅的舞台上耀眼而璀璨,就连琴弦上的细微动作都能调动观众的情绪,但卡米尔不是只埋头于怀中的古老提琴,而是常常抬起头来细数人间的美好和苦难,以音乐的纯粹之美反哺世界。卡米尔深知艺术的力量可以将来自不同文化、国家和背景的人们团结在一起,并为共同的体验形成心灵共振;她亦坚信音乐能够放大心灵的力量,以更强烈地感受生命中每一个值得被珍视的片刻。而卡米尔富有魅力的音乐呈现即源于激励他人敞开心扉感受古典音乐情感奇迹的愿望。
©Edouard Brane
©Chopin@raphaelmetivet
卡米尔的专辑《希望之声》(Voice of Hope)集中呈现了她用琴音观照现实的艺术理念。整张专辑围绕着法佐·塞伊在巴黎和伊斯坦布尔遭受恐怖袭击后专门为卡米尔创作的大提琴与管弦乐队协奏曲《永不放弃》(I Never Give up),配有一系列呈现恐惧、伤痛和希望的乐章。“对自由与和平的呐喊”在对可怖暴力、剧烈伤痛、满腹乡愁、呼唤希望、爱的赞颂等系列音乐叙事中淋漓尽致地迸发而出。卡米尔手下的琴弦微微颤动,如泣如诉的演绎将残酷而沉重的袭击场景和希望复苏的美好愿望以听觉这种相对温和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分量并未消解分毫,反而更加凸显。在极具音乐性和专业性的同时,《希望之声》也将偏向于流行风格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的大提琴改编版纳入其中,以兼顾更为广泛的受众,并增强整张专辑的创新性与感染力。在音乐内容之外,这张专辑也是卡米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首个合作项目,其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帮助身处困境的儿童。卡米尔即将在2024年5月面世的新专辑《阿兹纳沃尔传》继承了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卡米尔不仅在音乐中传递着关于爱和希望的信息,亦将该专辑的部分利润通过阿兹纳沃尔基金会捐赠给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难民。
在新冠疫情时期,卡米尔率先走出了演出停摆和健康危机的焦虑困境,试图在一切事物中寻找美。她踏上公寓的屋顶,在高处风景的映衬与清新的空气中奏响了深沉悠扬的大提琴,并将这一美好的场景在互联网上与大众分享。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凡尔赛宫、玛丽-安托瓦内特剧院……卡米尔在数十个空荡荡的艺术场馆中留下了她的音乐,深沉缱绻的琴音与古老宏大的建筑、雕塑交相辉映,定格了一系列值得被铭记的永恒时刻。卡米尔通过她的音乐和巴黎周围的艺术场馆一起,向大众展示了艺术和美始终与人类共在,并将音乐和艺术作为语言来传播希望的力量。
“当我策划专辑或音乐会时,我希望能有让人们感到宾至如归的作品。”
卡米尔享受制作专辑和筹备音乐会的时光,她常常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选曲与改编。在这个层面上,制作专辑时的卡米尔不只是一位大提琴手,更是作曲家和创作者。在谈及选曲标准时,卡米尔首先考虑的是那些她深爱的、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乐曲。“我只能演奏我喜欢的音乐,只有自己足够热爱,才能将作品的美传达给听众。”在此基础上,卡米尔会思考如何用大提琴来诠释心仪的作品,并试图在音乐演绎的方方面面进行一些有趣而新颖的尝试。就像是一位音乐冒险的开拓者,卡米尔率先同挚爱的音乐进行直接而亲密的对话,让自己被其中的情感和能量感染,再以一种可被实践的形式,带领听众踏上这惊喜连连的旅程。
“故事性表达能将我们投射到日常生活之外。”受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理论的启发,卡米尔喜欢具有故事意义的音乐表达形式,通过音乐讲述故事对她个人而言非常重要。卡米尔在策划专辑和音乐会时往往会富有逻辑地思考,反复权衡乐曲组合中的信息如何构建与传达。她常常先将故事的核心确立下来,然后任由其他乐曲的灵感如同列车般接连驶来,最后再用情感细腻饱满的演奏赋予它们有机的联结。如同一位吟游诗人,卡米尔带着她那把名为“富尔曼”(Feuermann)的大提琴,在一座座由听众、CD和舞台构成的音乐城郭中游荡,将悉心准备好的精彩故事逐一吟唱。当我们以整张专辑或整场音乐会为单位聆听卡米尔的音乐时,那些故事以超越语言和画面的方式娓娓道来,我们会完全坠入其所创造的情感河流之中,每一朵音符构造的浪花都澄澈柔美、沁润心田,连缀绵延成悠长的感动。
“创造力是我的天性,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源自我个人的想法。”
卡米尔认为艺术的融合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故在不同形式的艺术之间架起桥梁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疫情期间的跨界经历便是她发挥个人创造力的有益尝试。
除了法国的文艺高地之外,卡米尔期待在一切与艺术有关的地方演奏。“当我们把音乐从音乐厅里拉出来时,我们只是改变了整个体验的视角,并丰富了更多的意义。”卡米尔积极探索音乐之内的跨界合作,比如专辑《圣-桑和奥芬巴赫》邀请了男高音罗兰多·维拉宗(Rolando Villazón)在专辑末尾客串演出,新专辑《阿兹纳沃尔传》则邀请了亚美尼亚国家交响乐团和谢尔盖·斯姆巴扬(Sergey Smbatyan)进行伴奏,拉开了法国与亚美尼亚音乐界合作的序幕。无论在何时何地与何者共同演出,观众的心灵只会被演奏者真诚而慷慨的演奏所打动,所以卡米尔的音乐目标始终不曾改变:以最专注、最纯粹的方式与观众分享音乐,分享最强烈的情感。
卡米尔自称是一个非常跟随本能的人,而创造力是她的天性。对她而言,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从来不是问题。相反,她的问题在于她有太多关于音乐的想法要尝试。卡米尔的专辑收录了不少对非大提琴曲目和相对冷门的大提琴乐曲的演绎,比如《圣-桑和奥芬巴赫》中创造性地将二重唱《霍夫曼船歌》改编为大提琴与小提琴二重奏,《肖邦计划》(The Chopin Project)中以大提琴呈现肖邦的经典钢琴音乐作品,《希望之声》中将贝利尼歌剧《诺尔玛》中的咏叹调《圣洁的女神》改编为乐曲。在《阿兹纳沃尔传》中,卡米尔也通过乐器重新演绎和重塑了一系列阿兹纳沃尔的经典曲目,以引人入胜和情感充沛的表演为“昨日的经典”注入了新的生命。
乐观、活力和细腻的情感处理是卡米尔·托马斯音乐的典型要素,如同南法夏日明媚浪漫的阳光,能够从天空倾泻至人们内心最柔软之处。在卡米尔的专辑中,我们不仅可以听到美妙的音乐和其中娓娓道来的悠长故事,还可以看到她直面苦难的勇气、对现实世界的关怀,更可以品悟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对所栖居的土地的眷恋和对音乐偶像的敬仰。
©Edouard Brane
2024年,“大提琴诗人”卡米尔将带着新鲜出炉的《阿兹纳沃尔传》走遍世界,用琴音带我们领略她所理解的阿兹纳沃尔的音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