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之妙 贵乎炮制
中药,史称“本草”,俗称“中草药”,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不可分离,有医无药不能治疗疾病,有药无医不能指导临床。两者是一个医疗整体,谁亦不能离开谁。所以医者在钻研理论的同时,必须认真仔细研究中药的性味、功用、主治、炮制以及产地、科属、归经、毒性、禁忌、用量等。实际上从单一治疗价值上看中药作用大于中医理论,故一个医生应掌握中药不得少于1000~1500味,熟练经验用药不得少于300~400味。中药经过炮制后,其应用范围更大,功用更广泛,毒副作用更小,运用更安全。但多年来有持中草药无须炮制的观点,认为中药炮制不外乎炒、炙、煅等用火制熟,中药大都煎汤服用为主,所以炮制是多此一举。也有人认为,不炮制的生中药,其药性药力更充足,炮制后反而降低了药效等。中药炮制是几千年来与疾病斗争所积累的经验,大都经家传师承所继承下来的,甚为宝贵,故有称“用药之妙,贵乎炮制”。
我在临床中十分重视中药炮制的作用。其总的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为改变药物性能,增加或改变药效,如地黄生用性寒凉血,制成熟地则性微温而补血;蒲黄生用性滑破血,炒炭用则性涩而止血;首乌生用性平泻下通便,解毒疗疮,制用性温补肝肾,益精血;甘草生用泻火解毒,制用则补益中气;延胡索生用活血化瘀力胜,醋炒用则理气止痛为雄。二为清除或减少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以保障用药安全有效,如川乌、草乌有大毒,生用易于引起中毒,经炮制后毒性减轻而疗效又能保持;巴豆、续随子泻下峻烈,毒性亦大,宜去油制霜用。三为便于制剂服用和贮藏,充分发挥药效和防止药效散失,如植物类药切碎,便于煎煮;矿物类药火煅,便于研粉和有效成分的煎出等。四为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证药物质量,充分发挥药效,如天麻、秦艽,除去芦头;狗脊、枇杷叶去毛;柏子仁、白果去壳;蜈蚣去头足;虻虫去翅足等。
同时,药物炮制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配伍均有密切关系。与四气的关系: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若经过炮制后的药物,其性能也随之改变。譬如石膏性大寒,能治气分实热;黄连性大寒,能泻心经火邪。但经炮制后两药性能有所改变,石膏用蜂蜜拌炒后,大寒之性锐减,滋阴清热有增,多用于阴虚内热证;黄连用姜汁拌炒后,其性缓和,且有和胃止呕作用,多用于胃热呕吐证。与五味的关系: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若经过炮制后的药物,其五味也随之改变。譬如麻黄味辛善发汗解表,木香味辛能行气导滞,但麻黄经蜂蜜炮炙后,其味为辛甘,长于利肺平喘;木香经煨炒成炭,其味辛涩,长于涩肠止泻等。与升降浮沉的关系:升降浮沉,即中药的四种趋向性能,升者上升,降者下降,浮者轻浮,沉者重沉。经过炮制的药物,可改变原来的作用趋向。譬如荆芥主升浮,善于解表祛风,多用于表证,若经炒炭后,其性则偏于主沉降,长于止血宁络,多用于崩漏、便血等证。与配伍的关系:配伍,即选择两种以上药物的组合应用。药物通过有目的的炮制与配伍,不但可以协调原药各药的偏性,而且能照顾全面。譬如当归生用能益血润肠,与首乌同用,可增强疗效;若酒炒用能益血活血,与川芎配合,可提高疗效;炒炭用能和血止血,与艾叶同用,可加强疗效。又如大黄生用能攻下通便,与芒硝配合,可增强疗效;若酒拌用能活血祛瘀,与丹皮同用,可提高疗效;如炒炭用能止血行瘀,与茜草根配合,可加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