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寻宝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汊口村外的石刻

掌握着宝藏线索的高盛荣一点都不慌,他拍了拍胸脯大包大揽地说道,“这事交给我就行,您只要负责组建我说的流水线就行。”

玉清道长摇了摇头,“此事暂缓片刻,待我把第一炉丹炼出来之后,我们再商议此事。”

高盛荣闻言,也知道自己有些着急了,于是他点头答应道,“那就按道长所说,等第一炉丹成丹之后,我们再研究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

随即,他又好奇地问了一句,“对了道长,您给我用的那丹药,叫什么名字?”

玉清道长捋了捋胡子,自得地说道,“此物名为太素丹。乃是当年嘉靖皇帝赏赐给我们太素宫的。”

高盛荣看他这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忍不住给他泼了一盆冷水,“道长,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玉清道长还沉浸在当年的荣耀中,毫不在意地挥手道,“你但说无妨。”

高盛荣若有所指地提醒道,“此物关系重大,道长若是不想惹麻烦的话,还是不要告诉别人此物的事情。”

哪知玉清道长一点都不领情,他摆手说道,“怕什么,此山都是我的地头,就算官差都管不到我这里。”

高盛荣顿时一愣,看他的样子,好像并不像吹牛的样子。难道这老道的本事那么大,连民国政府都不敢插手山上的事?

高盛荣还想再问时,玉清道长却摆摆手说道,“此事不必多问,你的病才刚好一些,还需要静养。你先待在此处歇息两日。”

说完,他考虑了一下后继续说道,“等两个月后,你再抽空来此一趟。若是丹成,我们继续谈接下去的事。”

“好。”高盛荣当即答应了一声,他对自己提供的想法十分肯定。

两个月后,此事自然能见分晓。再不济,他也能尝试用土法制作青霉素。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有钱。

所以,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他要想办法赚钱了。

好在方腊宝藏的线索,已经有重大的突破。

就算没有找到的话,他还有岷江里张献忠沉银地,这个可以确定的宝藏。

高盛荣在太素宫里休养了两日后,便搬回了汪成的家。

在汪成的家中,他终于见到了自己心心念的那把宝剑。

此时,那把宝剑上被他抹上去的泥土已不见了踪影。

这把一看上去就珍贵无比的宝剑,就这样明晃晃地放在他的行李上。

高盛荣不由得感慨起来,没想到汪成一家的为人,竟然如此光明磊落。

可惜高盛荣手头也没有多少钱,无法好好地感谢汪成。

所以,他只能把这件事记在了心中,等以后有钱了之后,再感谢他也不迟。

在汪成家又休息了小半个月后,高盛荣的伤势才完全康复。

一恢复健康,他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所以,高盛荣当即决定,去一趟汊口村,看看那边的石刻。

这次与他一起同行的还是汪成。汪成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价值。

所以,高盛荣自然不会放过那么好的帮手。

有了汪成这个本地人的带路,他们只花了两天的时间,就到了汊口村。

两人到达汊口村的时候,天色已晚。

所以,两人便借宿在汪成老婆的娘家。准备等明天,再去村口仔细看看那块奇石。

第二天一早,两人早早吃好饭后,就来到了村口旁的汊水河畔。

河畔立着一块三米多高的青山石。

山石向江的那面上,刻着硕大的汊口两字。

而另一面,被人为削平了一块,上面刻着一篇百来字的蝌蚪文。

奇怪的是,这些字里面,已经被人重新描了一遍红漆。

整篇文章,毫无遮拦地暴露在两人面前。

高盛荣走到石刻旁,伸手摸了一下字迹里的红漆。

当他的手拿出来时,手指上已经沾上了一点红色的颜料。

高盛荣顿时皱起了眉头,这些漆还没有干透,想来应该是不久之前,有人重新描了一遍。

于是,他连忙让汪成去村里问一下,是谁,在什么时候重新描的字。

等汪成走后,他从怀中取出了齐云山上的那张拓片,开始比对了起来。

拓片上残余的字迹和石刻上完全相同,就连每个字的位置也都对应得上。

这幅石刻果然和齐云山上的,是同一幅。

可惜这块石刻上也没有落款,所以这篇石刻出自何人之手,便永远成谜了。

高盛荣收起了拓片,然后开始仔细研究起上面的文字。

正如他所想的一般,上面的文字就是商周青铜器上的金文。

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可能是受到仙居蝌蚪文的影响,特意将字体的笔画,替换成了蝌蚪的形状。

不过由于字体太过怪异,高盛荣一时间有很多字也看不明白。

所以,他打算将石刻拓下来,然后找个安静的地方慢慢研究。

正当他开始动手做拓片的时候,汪成从村里匆匆地跑了出来。

“高老板,我打听到了。”

汪成跑过来后缓了口气,才开口说道,“还是那些东洋人,和上次上山的那些东洋人是同一批。”

高盛荣眉头一皱,“你和他们说过这里的情况?”

汪成连连摆手道,“怎么可能,我和他们言语不通。倒是他们带来的那个通译,应该是我们歙县人。有可能是他告诉的东洋人。”

高盛荣点了点头,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让汪成搭把手,一起拓印起石刻上的文字。

汪成伸手按住了宣纸后,继续开口说道,“对了,我老丈人告诉我,那些东洋人这些天一直都来研究这个天书。”

高盛荣一愣,手下的动作不自觉地加快了几分。

当他揭下拓片,正在晾晒的时候,就看到几个人从村中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

当先那人迈着八字步,腰间还挎着一把盒子炮。不过他的两眼一左一右分看两处,看上去显得十分的睿智。

在他旁边,正和他说话的那人,穿着一身绸缎长衫,看上去应该是个读书人。

在他们身后,还有三人。

当中那人穿着一身毛呢西装,头戴一顶圆顶小礼帽。只是他人中上的一撮小胡子暴露了他的身份。

他应该就是汪成口中所说的那个东洋人。

他的身后跟着两个穿着东洋浴衣,挎着武士刀的人,应该是他雇来的东洋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