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8,激情燃烧的岁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0章 拆房

买完肉,许国清又来到粮店,花钱买了五十斤陈米,这吃饭的人多天天吃新米他这点家底也受不了。

买完所需东西,又到超市买了两斤白糖,将东西都绑在后座上,骑车回家。

待许国清回来,许建国已经带人将屋内东西都给搬出来了,就一张桌子,一张破床,还有一张还算看的上眼的柜子,别提有多寒酸。

许国清将柜子搬到知青院,放进苏清华房间,这是许国清妈妈的嫁妆,原主没卖掉它,而且还保护的很好,证明这衣柜对原主意义非凡。

破床被他搬进了木屋,桌子就留在院子里了,等建房子时还可以拿来放东西。

“长平,你小心点,竹子都脆了,踩着梁走,大家都注意点啊。”

拆卸屋顶茅草时,许长平一脚踩空,踩在了用来支撑茅草的竹子上,差点没掉了下去。

许建国赶忙开口提醒,这破屋子因为倒塌了一间,客厅透风,竹子早就腐朽了。

“好嘞。”

其余人都出口回应,许建国和许爱国可是这次建房总指挥,相当于队长,同时担任施工角色,大家都得听他们的。

拆下来的茅草,许国清没有扔,全部堆在一旁,后面还有用。

“来,一二三,推。”

将房顶茅草,房梁拆下,轰轰烈烈的拆迁工作开始进行,五六个汉子,从内往外推着客厅土墙,一边推一边喊,一起用力那土墙越来越松,而后“轰隆”一声向外倒塌,激起了漫天烟尘。

待所有土墙都被推倒,那些土砖都被清理出去。

因为人手足够,许国清就没再参与拆除工作,做到一半时,他就来到知青院借用厨房给拆迁队做饭。

苏清华三人忙前忙后打下手,毕竟十几人的饭做起来可不是轻松活儿。

“许国清,这鱼怎么做,好漂亮的样子。”

许国清在炒菜期间,张艳从一个破缸中,捞起一条金灿灿的大肥鱼,舔了舔嘴唇问道。

“张艳,快放开我的宝贝!”

因为要拆迁,许国清将锦鲤移到知青院放置,谁想张艳一来就给它捞出来了,急得许国清抄着锅铲,让她放开。

“宝贝?”

张艳抱着锦鲤,像极了放大版年画娃娃,小圆脸一脸疑惑。

“那是许国清养的宝贝锦鲤,你快给人放回去。”

她们之中也就苏清华知道锦鲤的存在,出声提醒张艳,这鱼离水时间长了,可能会折损寿命。

“哦哦,我说呢,咱院子里什么时候多了个缸。”

张艳闻言,这才反应过来,将锦鲤从新放回缸中,一脸不好意思的笑了。

谁想锦鲤一回到缸中,一改老实巴交模样,翻腾两下,缸里的水贱了张艳一身。

“哎,你这宝贝好坏。”

张艳连忙跳开,开口抱怨。

锦鲤一击得手,缩回水中,悠哉悠哉的游了起来。

“这叫锦鲤送福,证明你是个有福气的人,哈哈。”

见张艳嘟着嘴,苏清华将许国清的那套理论搬了出来。

“真的吗,我也要。”

吴晓霞一听,也来了兴趣,一脸好奇的凑到缸边,希望也能沾沾福气。

谁想到那大肥鱼在缸里一动不动,丝毫没有露头的意思,让吴晓霞大失所望。

饭做好后,许国清端着锅来到木屋旁,此时地上的土砖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许国清当即就招呼大家过来吃饭。

众人处理完最后一点土砖,各自拍着身上的土灰来到木屋前,许国清已经打好十碗红薯粥,地上还放着一盆猪板油,里面还有不少瘦肉的身影。

“哎呦,大板油,红薯粥,国清可以啊。”

许长平一看,乖乖,太丰盛了。

这猪板油也就过年舍得吃上一顿,或者是谁家娶媳妇了酒席上或许还能分上一块,许国清居然搞了满满一盆来款待他们。

“哎呦,奢侈,我都有些不敢下筷子了。”

许长明捧着土碗,看着满满一盆白花花的猪板油,有种不现实的感觉。

“吃吧,还感慨什么。”

许建国捧着土碗,夹了一块厚厚的猪板油,放进嘴角嚼了起来,立马露出一副享受的表情,吃的满嘴是油。

虽然他也心疼钱,但许国清这么会做人,办了一顿好菜招呼过来帮忙的乡亲,他这个当伯伯的觉得脸上有光。

“别说,这人啊,就得吃这玩意才有劲,哪像我帮媳妇娘家起房子,天天红薯配野菜,干活都没精神。”

许长明吃的满嘴是油,当即就感慨了起来,也不怕别人笑话,十分实在。

“各位叔伯吃好喝好就行,等建房子,我保证每天都有肉吃。”

许国清笑着保证,这猪板油,放在后世几乎没有人吃,算是猪全身最便宜的部位,但在这年代的人,一顿猪板油却能吃出如此大的幸福感。

“哎,中听。”

许长平一听这话,立马夸赞了许国清一句,手上却是没停,生怕吃慢了猪板油就没了。

三斤猪板油,加一斤瘦肉,十个人分,每人也分不了多少,许国清就喝着红薯粥,没有动筷子。

他是没想到,今天来帮忙的人这么多,但效率也是很可观的,一上午时间就把土房全部拆完了,可见大家也都是铆足了劲在干活。

“国清,你现在可是能人啊,等你结婚,叔给你整几副龙虎壮筋汤,保证你龙精虎猛。”

许爱国吃着猪板油有些感慨,这娃摔了一跤后,整个人大变样,他可是第一次见过这种情况。

作为村里唯一一个赤脚老中医,外肩生产小队长,这场景他高低得整两句。

“爱国,你居然还有这种秘方藏着呢,怎么不给我们整两幅,你小子不会天天在喝吧。”

话题一旦走歪,就再也拉不回来了,这不立马有人调侃起许爱国。

“你还别说,爱国叔开的中药效果是真好,上次我就喝了一天药,病就全好了。”

提起中药,许国清就想起他生病那天喝的药。

虽然苦,但效果那是相当的好,就许国清那种情况,按西医来治疗的话少说得吃个一个星期的药,竖起拇指夸赞。

“那可不,祖传的药方,咱村谁用了不说好,你爱国叔的名声大着呢,周邻几个村子谁不知道啊,好些去卫生所看不好的病,到你爱国叔这,一副药的功夫就好了。”

许长平卖宝似的,提起爱国叔的药那是滔滔不绝,像是他医好人似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爱国叔你这药方可得保护好了,中医可是咱们的瑰宝,必须要传承下去,等我发家了,我给你弄个大馆子看病,比县里医院还大。”

许国清吸溜了一口红薯汤,掷地有声的说道。

有些病其实不用打针住院,甚至开刀手术,几副中药调理一下也能好,但奈何后世国外资本入侵,本土资本利益熏心。

再加上那些半吊子中医、甚至江湖骗子败坏中医名声,导致西医取代中医成为主流。

不褒不贬,中西结合才是人民之福,但在资本眼中只有钱,一副药就治好你了,他还拿什么赚钱?

“好,有志气,不愧是我老许家的种。”许建国闻言大赞许国清有志气。

哪怕许国清现在说的是空话,最起码他敢这么说,在场都是自家人,这么夸一点毛病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