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确定启动股权融资的时机
假设经过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利弊分析,你已经决定选择做股权融资了,那该什么时候启动呢?
■案例09*
投资人不是救世主
曾有位创业者询问能否帮他推荐投资人。他自己有一家工厂,近期因为合伙人纠纷导致经营不善,现金流紧张,他已经说服合伙人退出公司、让出经营权,也已经收购合伙人的一部分股权。现在公司急需运营资金,自己也需要现金进一步收购合伙人剩余的股权,因此他希望有投资人在两周内投资3000万元。
这里存在两个明显的难点:
第一,谁会在两周内就把3000万元打到不熟悉的公司账户上?
第二,合伙人之间有矛盾,公司处于崩溃边缘,合伙人还想全身而退,投资人为什么要投资如此危险的项目?
而这位创业者坚持认为,投资人投资他的公司肯定能赚钱,现在如果不投,这家公司就真的可能资金链断裂了,投资人一定要把握住投资机会。
但投资人不是救世主,他没有义务在你危难的时候拯救你,他们是来赚钱的,需要时间判断项目,而且只投资向上走的项目,不会投资处于危机中的项目,面对这位创业者的情况,确实很难帮他推荐投资人。
启动融资的时候,你最好处于上升期,而不是处于危难期,同时你需要花时间去找看得上你的投资人,也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通过一些既定流程充分认识和接纳你。简单说,当你有融资打算的时候,就该尽快做好各种融资准备工作,不用担心启动太早,这种风险事实上是比较小的,但如果太晚,错过时机就麻烦了。
时机错过不再有
市场瞬息万变,你很红的时候,就该抓住机会快速推进融资,因为只有在那个节点上,人们对你才是正向的期待,认为你将来一定会更好。大把资金在账上,心里不慌,如果你磨磨蹭蹭、瞻前顾后,资金可能就“跑”了,“游戏”可能就结束了。
■案例10
易到错过最佳融资时机[21]
2014年投资人要投资易到3亿美元,易到只要了1亿美元。等滴滴融资到7亿美元展开补贴大战,易到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想继续融资挽回,但此时市场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投资人已经不再看好易到。
迫于无奈,易到在2015年10月接受了乐视的投资,乐视以7亿美元获得易到70%的股权,易到拿着用控制权换来的资金开始疯狂补贴追赶滴滴,但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失败的融资。易到很大的问题来源于乐视本身,乐视收购易到,使易到的经营有过短期的上扬,但最后的结果其实是易到被乐视拖下水。
多年后有人问周航:难道你没有提前看到可能的风险吗?为什么要接受如此危险的融资?周航反问:“我有选择吗?”
易到从一开始挑投资人挑得眼花,到最后没得选只能“卖身”乐视,就是因为错过最佳融资时机。
如果现在市场很冷,而你还有比较充足的资金,也可以稍微等一等,待到市场回暖再融资可能事半功倍。但等待是有风险的,谁也不能确定最后等来的是好时机还是持续低迷。
找到认可你的投资人不是件容易的事
投资人把真金白银交给一家公司后,就只能祈祷项目成功了,但大部分项目最后被验证是失败的。因此,让投资人认可你的创业项目,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是今天经过历史验证非常成功的项目,在早年融资的时候也非常艰难。
腾讯初期,马化腾曾苦于没有变现渠道,公司账上只剩1万元现金时,他想把公司卖掉,几个创始人四处找愿意出钱的人,起码有6家公司拒绝过购买腾讯的股权。以至于后来资金链几乎断裂的时候,几位创始人不得不四处找朋友借钱。有两位朋友分别借给腾讯20万元和50万元。当马化腾向他们询问,能否用腾讯的股票还债时,他们都婉转地表示了拒绝。有一位甚至慷慨地说:“你真的没钱了,不还也可以,不过我不要你的股票。”[22]
2012年,王琼亲自把张一鸣介绍给了至少20位从事风险投资的朋友。他们全都不看好字节跳动,张一鸣接连吃了很多闭门羹。有位投资人只谈了15分钟就离开了,后来还向王琼抱怨:“光看这个年轻人的样子,就不符合我的投资风格。”[23]
当年爱彼迎的创始人向著名的风险投资家弗雷德·威尔森[24]寻求融资,也惨遭拒绝,弗雷德·威尔森对爱彼迎的市场潜力深表怀疑,他后来还发了一条博客:“我们无法理解把放在客厅地板上的充气床垫当作酒店房间的做法,因此无法达成协议。”[25]
这些案例中既有不太有经验的自由投资人也有身经百战的专业投资人,他们当年都错过了现在已经是巨头的公司,这说明要和投资人看对眼,不是你的项目靠谱,你本人靠谱就行,有时还需要一些机缘。所以你最好早一点儿走出去接触投资人,这样才更可能等到和你看对眼的那位投资人。
股权融资周期较长,不确定性强
不少创始人认为自己三五天就能写好商业计划书,十几天就能完成融资。这种迫切心态可以理解,但投资不是“短频快”的感性决策,更像马拉松式的理性决策,有它客观的流程和时间需求,它需要投融资双方有充分相互认知的过程。除了你写商业计划书、找人推荐、路演、不断被“面试”的这段耗费时间且不确定的过程,在遇到真正中意你的投资人后,还有一系列烦琐的流程等着你。
一些自由投资人或投资非常早期项目的投资人的投资流程可能比较简单,但常规股权融资的流程少则两个月,多则几个月甚至超过半年。
由于风险投资人的投资流程比较固定和全面,因此接下来以风险投资人为例介绍投资流程及每个流程需要的大致时间,其他类型投资人的投资流程可以参考这个流程增减。风险投资人投资一家公司的大致流程如图1-2所示。
投资人对你的项目产生兴趣后,会初步立项,做一些初步商业尽调,一般需要2~3周时间。
初步商业尽调结束,投资人认为可以进一步推进,就需要正式立项和签署投资意向协议,一般需要约1~2周时间。
签署完投资意向协议,投资人会开始安排专业调查,一般是财务和法律尽调,顺带也会进一步完善商业尽调,常规项目大概需要2~4周时间。
图1-2 投资流程示意图
在尽调阶段,投资人律师一般会同步准备投资协议,尽调结束后大概1~2周时间你就可以收到投资协议初稿。收到投资协议初稿后,会开始“烧脑”的谈判过程,这个过程因公司的融资阶段、融资金额及交易架构的安排不同,耗时差异较大。如果天使轮融资几百万元,估计两周左右能谈好,如果是A轮及之后的融资,金额几千万上亿元,新老投资人均需要谈妥,谈判过程持续1~2个月很正常。
投资协议谈定后,投资人内部会根据尽调结果和投资协议开投决会,一起讨论表决是否要投资你的公司。虽然开会只需要半天时间,但投决会并不是随时能开的,一些投资人拟投项目较多,开投决会需要排队,有时需要按周来计算时间。若不巧遇到重要合伙人出国了,可能还需要等他回国,时间就更难控制了。开完会后,一般当天或次日可以出结果,但也可能遇到投资人比较纠结,等了两三周才出结果的情况。
投决会通过后,就该签投资协议了。投资人不多的时候还好,可能两三天就签完了,经过多轮融资后投资人越来越多,律师准备文件的时间会更长,任何一位投资人遇到状况签得慢一点儿,整个流程就耽误了,签署投资协议一般需要1~2周时间。
投资协议签署后,你不会马上收到投资款,还需要准备满足交割条件的证明文件。满足交割条件主要保障投资流程规范、重要风险已弥补以及公司信息披露已准确完整。如果不涉及需要花时间完成的交割条件,全部交割条件一般在投资协议签署完成的同时就全部满足,此时可以立刻把证明文件发给投资人走打款流程。如果涉及需要花时间完成的交割条件,比如需要处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这个时间就不太可控了。
交割条件满足后,投资人开始走打款流程,一般一周左右可以完成打款。收到投资款,这一轮融资流程就算结束了。
你看,所有流程叠加起来,前后花几个月时间是很正常的,如果你等到马上要缺钱了才去融资,大概已经来不及了。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什么糟糕的事情都可能发生,比如由于各种原因公司业绩突然下滑,这时态度本来很明确的投资人可能会变成观望态度,开始拖延。如果你有足够多的资金撑一撑,还来得及把业绩做上去,但如果你只剩支撑两三个月的资金,想先把业绩做上去再与投资人谈,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资金紧张会导致你在谈判中更弱势
即便投资人认为你发展前景不错,愿意投资你,但如果知道你资金紧张,而且你别无选择,他们可能会压价,或者在投资协议中要求更多对自己有利的条款。
我不止一次遇到创始人私下叮嘱说:“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但我现在必须马上拿到融资,否则公司下个月就发不出工资了,所以他们要什么条款就尽量满足他们吧。”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放弃原本可以花时间帮公司及创始人争取的一些权利。
此外,创业公司被动的时候,投资人还可能要求获得更多的股权。
前面提到的易到引入乐视就是这种情况,还有当年IDG和盈科投资腾讯的时候,马化腾和曾李青对腾讯的估值是550万美元,募资220万美元,意味着需要出让40%的股权,第一次融资就出让这么多股权显然不太合理,但马上弹尽粮绝的腾讯已经没有谈判地位了。当时马化腾计算,未来一年购买服务器加发工资至少需要1000万元人民币,所以最后要价200万美元,之后又加了20万美元是因为还要送一些股权给中间人。最终,IDG和盈科一共出资220万美元,各占腾讯20%股权。[26]
相反,1999年孙正义找到阿里巴巴创始人的时候提出的占股比例更多——49%。但当时阿里巴巴刚拿到高盛的投资,账上有500万美元,身边有蔡崇信,所以阿里巴巴创始人一点儿都不慌,直接把孙正义的49%砍到只剩约30%,省下来的近20%股权为阿里巴巴后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7]
你不要怪投资人“趁火打劫”,有好处不拿才奇怪,要怪只能怪自己没做好规划。
此外,你把融资搞得如此仓促,投资人可能会质疑你的财务管理能力:如果今天投资你,下一次融资你会不会还像这次一样规划混乱?这样的公司岂不是一直走在悬崖边?他甚至可能对你作为公司CEO的综合能力以及项目的可行性产生怀疑,如此,你的融资情况可能会更糟糕。
既然融资要尽早启动,那具体什么时间合适呢?罗永浩对此有自己非常鲜明的观点,他说,“你要在完成一轮融资的第二天,就启动下一轮的融资”,他说自己创业的前5年每次都是在上一轮融资结束半年后才开始启动新一轮融资,结果每次都搞得惊险万分。[28]
罗永浩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的看法仅供你参考,每家公司的情况有区别,而且创始人也需要在公司业务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所以不建议每家公司一定按这个节奏融资。但如果你的公司目前还没有盈利能力,处于烧钱状态,或者面临市场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那你至少要在公司资金还能维持1年运营的时候,就启动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