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云原生已经成为当今软件开发和部署的重要趋势。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拥抱云原生并重塑其技术架构。在云原生架构下,微服务网格的流量管理和控制至关重要。作为微服务的前哨和流量入口,网关承担着请求路由、安全防护、流量控制等重要任务。然而,传统网关与云原生架构存在难以适应的问题,只有新型的云原生网关才能真正融入云原生架构并发挥价值。因此,市面上急需一本介绍云原生网关的实战指南。
Traefik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云原生边缘路由器和反向代理服务器,它的模块化架构和自动配置功能大大简化了反向代理操作,使其成为微服务和容器化部署的理想选择。然而,Traefik的强大功能和众多优点目前尚未得到国内开发者的足够重视。关于Traefik的中文学习资料非常稀缺,因此国内许多开发者并不了解如何使用Traefik,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其价值。同时,其他语言版本的Traefik资料存在一定的阅读门槛,且案例也与国内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出版一本针对国内用户的Traefik中文学习指南与实战手册刻不容缓。
对于微服务开发者来说,Traefik可以极大地减少服务间复杂的网络调用和依赖。通过自身强大的动态路由和负载均衡功能,Traefik可以实现服务的自动注册和网络调度,从而将微服务开发者从烦琐的服务配置中解放出来。通过本书的学习,微服务开发者可以轻松地将Traefik与主流的Spring Cloud、Kubernetes等微服务平台集成,实现服务的自动发现、负载均衡、容错切换等。相比于手动配置服务网格,这将大幅降低微服务基础设施的复杂度,让微服务开发者更专注于业务创新。
对于DevOps(开发运维)工程师来说,Traefik强大的自动服务发现机制可以极大地方便容器调度和生命周期管理。DevOps工程师可以通过Traefik实现容器集群的自动扩/缩容、流量分配、滚动升级等。借助本书提供的丰富Traefik集成方案,DevOps工程师可以轻松地将Traefik与Docker、Kubernetes等容器编排平台结合,实现容器的自动化部署和服务的自动发现/注册。这将大幅降低容器管理的复杂度,简化并优化整个CI/CD(持续集成/持续部署)流程。
希望本书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学习云原生网关的方方面面,还可以激发读者对云原生及其相关知识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读者对象
作为一本全面涵盖云原生技术体系的图书,本书适合广泛的群体阅读。按照读者的职业岗位来划分,群体对象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人员。
❑云原生架构师、解决方案架构师
❑云原生开发工程师
❑云原生系统工程师、维护工程师
❑DevOps工程师
❑站点可靠性工程师(SRE)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云原生网关Traefik指南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Traefik的核心架构、用法和云原生项目实践。本书的主要特色如下。
❑内容深入浅出。对Traefik技术的核心概念及生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包括Traefik代理、Traefik网格、Traefik中心及Traefik网关等。此外,书中还介绍了Traefik的架构和设计理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Traefik的实现原理。
❑实践案例丰富。实践案例从简单的Web应用程序到复杂的微服务架构,涵盖了Traefik在各种场景下的应用,并对Traefik迁移、插件开发、Traefik Operator编排以及基于Traefik进行云原生网关改造等内容进行解析。通过这些实践案例,读者能够深入了解Traefik的实际应用方法。
❑技术面面俱到。书中介绍了Traefik的工具链和调试技巧,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Traefik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此外,书中还介绍了Traefik的可观测性、交付管理、性能优化及安全性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Traefik。
如何阅读本书
本书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 Traefik基础(第1~6章):探讨云原生生态的发展趋势,以及Traefik安装与配置、架构与原理、基本特性和迁移等内容,为后续章节奠定基础,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Traefik。
第二部分 Traefik进阶(第7~14章):从Traefik高级特性中间件出发,探讨中间件的实现原理、常见类型、基础配置和开发等,为云原生项目改造提供技术支持。此外,本部分还深入探讨Traefik Mesh和Traefik Hub等,介绍如何进行流量治理和原生API管理,最后还对Traefik Operator编排、插件开发、可观测性实践和性能优化进行了深入解析。
第三部分 Traefik实战(第15章):探讨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实施Traefik,为新手和经验丰富的用户提供宝贵的经验。
第四部分 核心源码剖析(第16章):探讨Traefik的核心功能源码,进一步深入说明Traefik组件的内部特性。通过对源码的解读,读者可以依据实际的业务场景进行业务开发与性能调优,从而支撑业务发展。
勘误和支持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不准确的地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如果你有任何疑问,可通过邮箱lugalee2023@gmail.com或微信公众号“架构驿站”与我联系,我会尽快回复。
致谢
感谢我的好友——Google公司的邹飞先生,他在我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他的学识与经历激励着我不断前行,他的专业技能和经验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让我能够对技术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和表达。
感谢华为公司的周明耀先生,他对技术的执着和无尽的热情一直都是我技术方向前进的动力。他深厚的技术造诣和卓越的专业能力对我的个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感谢Traefik Labs营销副总裁Marie Ponseel女士及实验室团队、ARMO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Ben Hirschberg、Linkerd创始人William Morgan等国外专家,他们提供了许多高质量的反馈和建议,帮助我不断改进和完善本书内容。
感谢每一位为本书创作和出版做出贡献的人。没有他们的支持,这本书无法顺利完成。
感谢我的妻子Panny女士、女儿Meagan以及其他所有亲人,感谢他们在我写作本书期间给予我支持与理解,帮助我熬过了那些难挨的日日夜夜。
谨以此书献给我爱与爱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