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当查尔斯从餐厅走出的时候,这场洽谈便落下了帷幕。
七个报社老板都接受了这个条约,并对查尔斯表达感谢,在他们的计划里,格里芬若是蛮横无理拒绝他们一切请求,那只能从别的途径去解决问题了。
现在,算是一个比较温和的处理方式。
查尔斯乘上一辆稍显奢华的马车,打算回家一趟,目光却瞥到一个向着这边晃着脑袋瞧看的人。
他叫停了马车,向着那人走过去。
那人也向着他望来,却没有动身。
直到走到近前,他一颗悸动的心已经抑制不住,确定了眼前人的身份。
他幽幽开口:
“打扰,是奥诺雷·巴尔扎克先生吗?”
“你想必就是查尔斯·卡顿先生了吧!”
巴尔扎克终于向前走动,热切地同查尔斯握手,“达布林小老爹说你很年轻,没想到啊!真是这样!”
“幸会,幸会!”
查尔斯看着青年的巴尔扎克,有些恍神。忽然问道: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的。”
“我去了今日晨报,那的人告诉我说你在这吃饭,我放好东西就过来……是不是有些太急切了?”
“那怎么会,我从给你写第一封信起,就一直想你早点过来。”
查尔斯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将巴尔扎克唤上了马车。
看着查尔斯的修身礼服,巴尔扎克难以想象,这是信中,达布林小老爹描述的穷小子。
他一直有些灰暗的双目变得迥然不同。
“你现在有住的地方吗?”查尔斯问道。
“我可以到达布林小老爹那住一宿,明天找住处。”
“我对面倒是有一间屋子,我带你去看看环境,不嫌弃就在那住下吧。”
“行,去看看先。”
……
两人一路聊了许多。
对查尔斯来说,他很想知道这位日后的大文豪如今在想些什么,这种机会,并不是人人都有的。
而对巴尔扎克来说,他对查尔斯的好奇更重,他不知道查尔斯是怎么认识他,又是怎么会觉得他有经天纬地的才能。
回到巴黎的那一刻,他痛苦的记忆便一股脑涌了出来,彷徨失措的感受,让他想尽快找到查尔斯,以确定未来的路是否是真实的、可靠的。
但在见到查尔斯,与其畅谈后,发现自己完全多虑了。
马车停在了一处高大的楼房下,查尔斯刚走下来,就感到有几点水渍落下,抬头一看,是他的母亲戴安德·帕蒂拿着花洒,手上还在抖落水珠。
“你的朋友吗?查尔斯。”
“是的妈妈,我打算要他住我们家对面,如果他满意的话。”
“那再好不过了!”
此时的巴黎人满为患,从前那种独栋独栋的住房在城市里很少有了。
查尔斯所选的地段,在香榭大道旁,这里离圣·安托阿区较远,虽然不是很利于工作,但治安会好些。
一切进行的很顺利,巴尔扎克对新住处很满意,在问到工作问题时,也很迫切地想走马上任。
但查尔斯却不是很着急,只是让巴尔扎克自行写些稿子,报社及日后的工作会有时间的。
对此,巴尔扎克感到稍许疑惑,但也答应下来。
而在这个时候,一则消息不胫而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登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今日晨报】极尽可能的吹嘘这部中篇小说的文学性。
事实上,也犯不着吹嘘。
书中讲述了一个女子自幼时爱上一个作家,苦恋多年,而作家却连她的姓名都没有一丝印象。
他只当她是个风尘女子。
在看到女子为作家偷偷诞下一子,而这个儿子最终病死的描述,经历过启蒙思想的法兰西人民无不潸然泪下。
“这比我看到的任何一部小说都要动人!”
“世间怎会有这般痴情的女子!”
“当然有,这不就在你眼前吗?”
……
街头巷尾的议论声,大多都以这部书为谈资。
事情远比格里芬想象的要夸张,他在出版前,询问过所认识的混迹在文坛的三流作家和一些眼光毒辣的书商。
好评如潮。
只要识字的人,无一不为其感到深深震撼。
而查尔斯对此并不惊讶,茨威格被誉为灵魂捕手,正是因为他对细节的描述无孔不入,直达人心。
然而,让查尔斯感到意外的是。
这本书的畅销远远大过了所有人的预期。
仅仅第一天,就抛售出三千册。
而后,这个数据还在直线上升。
不止是圣·安托阿区的人在购买,一传十,十传百,渐渐的,整个巴黎都知晓这本书的魔力,纷纷拜读。
在这个时期,低俗小说的流行,使得传统文学得到了些许遏制。
但却有人预言,这本书的出现,将打破这种格局,人们必须意识到,那些浮躁的神鬼异志,只能暂时迷惑心灵一时,只有这种作品,才会给人以力量。
查尔斯·卡顿这个名字,一下子在巴黎出了名。
在凡尔赛宫里,有不少文学家,对此表示怀疑态度。
他们开始时为之不屑,并不认为一个贫民窟出来的小子能写出什么好的作品来,特别是还没有上完大学,更可以表现出这人的学识不深。
然而,当他们亲自读完这部作品,却也不得不感到愧疚。
这其中,有一个人却也是从开始的好奇,从而买了一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进而,他发现,这是远超这个时代的产物。
它没有任何的文体限制,只用最朴素无华的语言,叩问人的心扉。
维克多·雨果,在读完以后久久不能回神。
作为雨果将军的儿子,他从来都是养尊处优。
作为一位年少成名的作家,他所受到的赞誉,从出道以来就没停下过。
而如今,他才知道世间竟还有这样的故事。
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马上联系了皇家官方报刊,写了一则赞扬这部小说的书评。
“这部小说,真真正正的将开辟一个时代,忘却亚历山大体的束缚吧!小说应该走向平民,能打动他们的小说,才有未来!”
与此同时,在圣·安托阿区,格里芬的嘴角已经要咧到后脑勺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让印刷所忙得不可开交,相比较下来,舆论战时期的工作倒显得温吞了。
不断地有信件送到他的面前,一部分是各处的书商,一部分是读者。
短短三五天,他所接见的来客,已经致使他不得不将门换成铁制的。
查尔斯这边亦是如此,尽管他一直保持低调,但由于格里芬直接以他的名字著名以后,各方记者络绎不绝,搅得住在对面的巴尔扎克都有些睡不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