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功能“双评价”及分区优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理论框架:系统认知和研究综述

2.1 概念内涵

2.1.1 国土空间

国土空间综合了两个概念:国土和空间(林坚、刘松雪和刘诗毅,2018;林坚等,2019)。国土(Territory)从广义上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全部陆地、领海及大陆架,不仅包括地面和水面,还包括上空和地下;从狭义上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土地(胡序威,1982)。空间(Space)具有长宽高特征,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而不同的学科概念理解也各不相同。单从地理学角度来说,空间指地球及表面的一部分,即为地理空间,根据研究对象与目的分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景观和感知6种类型,具有要素属性、尺度属性、主体属性、过程属性以及结构属性5种属性(胡长慧,2019)。《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1]中明确提出国土空间(Territorial Space)是国家主权及主权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包括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强调了国土的区域属性。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背景下推出了开发、整治、保护三位一体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强调对国土资源保护的落实。

当前,对国土空间内涵的理解尚未达成共识。肖金成和刘保奎(2013)认为,国土空间是“区域”在国家尺度上的叫法,又相比于一般区域呈现出更强的行政属性并需要中央政府辅助管制,具有基本的自然地理属性、一定的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马海涛(2015)认为,国土空间既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种主题要素构成的复杂空间,又是一个具有主体功能的功能空间,同时是以不同存在模式共同组成的有机空间,更是一个宝贵的有限空间。林坚、刘松雪和刘诗毅(2018)认为,对国土空间的认知可分为区域型国土空间和要素型国土空间,区域型国土空间强调综合性,划分类型以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四类政策区划为代表;要素型国土空间强调用途或管理的限制性,又细分为用途类和管制类要素空间,用途类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等非建设用地和城市、乡村建设用地,管制类划分为城市开发边界等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非建设用地。刘效龙(2019)认为,国土空间越来越多地考虑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提出国土空间兼具载体、资源和生态三种属性。曹宇、王嘉怡和李国煜(2019)指出国土空间是一个具有明确边界、复杂的地理空间,强调各类国土要素聚集于不同空间尺度性的综合地理单元之上,同时注重各要素在空间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的流通,并在特定的空间尺度范围内体现出空间异质性及特定功能。孟宝、邓伟和彭立(2019)认为,国土空间是政治范畴下的概念,本质上以土地为实体,以地域、区域为表现形式,且其社会属性和社会服务属性更为显著。郝庆等(2021)认为,国土空间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两个子系统相互作用构成的人地耦合系统,是自然地理演化过程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综合体,具有时空尺度嵌套性。

当前,由于制订部门、划分层次、分类依据、分类重点和体系结构的差异,国土空间分类标准尚未统一,主要分为主体功能区划体系、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城乡规划体系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体系4大国土空间分类体系(黄金川、林浩曦和漆潇潇,2017;孔江伟、曾坚和高梦溪,2019;贾克敬等,2020)。例如,按照提供产品类别的不同可划分为城市、农业、生态和其他空间;按照主题要素的不同可划分为土地、水、矿产、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空间;按照认知角度的不同可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区域性国土空间和要素型国土空间;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划分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三生空间是当前对国土空间功能划分普遍得到认可的分类体系,既有对空间规模的认识,又包含对空间对象属性的认识。袁国华、郑娟尔和周伟(2016)在考虑国家级、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城镇化进程和发展潜力划分县级行政区单元,分为城市化地区、城镇化地区、农业发展区、生态保护区、矿业经济区和海洋经济区。

本研究所提到的国土空间指陆域地表国土空间,是由自然—社会多种要素构成的,能够衔接土地利用和土地功能分类体系,具有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和城镇开发功能指向的复杂功能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