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不是个文豪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9章 历史教训

毕意南刚回答完网友的提问,3443宿舍的户籍和常住人口就都陆陆续续地回来了,落在最后的是去小琴房练歌的王畅和在网吧打了一下午《星际争霸》的张迎。

他们几个也都从刘辰口中得知了毕意南成为广播台副台长的消息,纷纷想给自己谋福利。

有想去播音部的,因为那里漂亮女生最多,而且声音还好听。

有想进记者团的,为的是探听校内的八卦最方便。

还有要加入公关部的,听说活动最多。

……

目的性都很强,但是却都失望而回。

对毕意南来说,大学里学生团体的这些事真的不会激起他太多兴趣。

当副台长,是为了保持好和李唯的关系,毕竟他现在是自己的经纪人。

管台刊,是为熟悉杂志出版流程,为自己以后单干做准备。

至于在广播台其他重要部门里安插和培养自己班底,这件事并不在毕意南的计划之中,至少在他还是副台长的时候。

只有杜维亮对这些压根不感兴趣,他把手指的关节捏地咔咔作响,“陈力阳还敢来找阿南麻烦,他是皮又痒了吗?”

“哎呦,你还打人打上瘾了?”

“你之前说大伟什么来着?别把读大学当成混黑社会。”

“对啊,你说他只能伟哥,不好听,你这个亮哥也没好到哪去。”

一阵嘻嘻哈哈的玩笑中,只有毕意南帮着杜维亮说话:“不是阿亮喜欢打人,是有人喜欢被他打。”

毕意南说着回头瞄了一眼电脑屏幕,发现自己刚发布没多久的帖子,转眼间就有了好多条评论。

这就是天涯论坛点击数破十万的含金量吗?

他转过身,把大家的闲聊抛在脑后,浏览起网友的回复。

【写的真好,我本来以为只能看到一个答案,没想到增长了好多知识。】

【而且作者总结的好,这些知识都是有用的“谈资”,记下来就可以吹牛的时候拿出来用了。】

【感觉作者是曲艺爱好者啊,评书、相声都很懂,盲猜一下,津门人?】

【这帖子的水平完全可以出版啊,作者什么时候出书告诉我,肯定去买。】

毕意南看得嘴角上翘,最后这条不用问,肯定是王平用小号发的。

离写够出版的字数还差得好远呢,他就是开始带这种节奏了。

不过,更多的评论还是以催更为主,毕竟上面的内容只是在回答问题,并没有继续往下讲大家想看的三国故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毕意南现在于吵杂环境中写作的能力大幅提高。

尽管宿舍里聊天的聊天、听歌的听歌,他还是很快进入了码字状态。

【咱们上回说完了平定黄巾,那接下来就到了更激烈的一场大冲突了——董卓之乱。】

【当时的情况是,汉灵帝驾崩,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遗命立小儿子刘协为帝。】

【但是,大儿子刘辩是何皇后所生,何皇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执掌兵权,自然会不甘心帝位旁落。】

【刘协的生母死得早,是汉灵帝的妈妈董太后带大的,拥立他的人是宦官蹇硕,就是咱们讲到过,叔叔被曹操打死的那个。】

【蹇硕手中也有一支军队,双方势均力敌。】

【要知道,宦官集团也不是铁板一块,比如这次,十常侍就倒向了何进。】

【于是何进胜出,杀了蹇硕和董太后,刘辩登上了皇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汉少帝,刘协则被封为陈留王。】

【所谓十常侍,是指十二个掌握权力的大宦官,但是并不包括蹇硕,《三国演义》在这里弄错了。】

【但是,最高权力是不容分享的,何进和十常侍之间很快又发生了激烈的斗争。】

【这里《三国演义》的记述比较简单明了,我们先看一下它的版本。】

【小说里,这时有个关键人物出场了,就是出身大名士阶层的袁绍。】

【汝南袁氏号称“四世三公”,他们家四代人,每代都有人身居“三公”级别的高位。】

【袁绍劝何进把宦官都杀光,但是何进的妹妹,如今的何太后不同意。】

【袁绍给何进出主意,召集地方上的军队进逼洛阳,营造一种天下人都要求杀掉宦官的气氛,这样太后就会让步了。】

【这才有了包括董卓在内的各路军阀,纷纷带兵进京的情况。】

【宦官得到消息后,请太后召何进入宫,结果何进一进宫就被十常侍给杀了。】

【袁绍立刻大开杀戒,冲进皇宫见到宦官就杀,连胡子长得少的人也被误杀了很多。】

【宦官无力抵抗,只好带着小皇帝出逃,正好董卓到了,带着西凉二十万大军,完全控制了局面。】

【于是,汉末历史进入了董卓专权的阶段。】

【如果你对这段历史的印象,也停留在《三国演义》提供的这个框架之内,那很可能会觉得,何进很蠢,傻乎乎地就进宫了,都没想过十常侍可能会杀掉自己;袁绍也很蠢,出了召董卓进京的糊涂主意。】

【其实,史书上的记载要复杂许多。】

【汉灵帝刚死的时候,蹇硕就想把何进骗进宫里来杀掉。但是何进很警觉,他没有进宫,而是抓紧拉拢十常侍,完成了对蹇硕的反杀。】

【至于袁绍的主意,越分析越觉得他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而且很有高度。】

【还记得咱们讲“党锢之祸”吗?】

【何进、袁绍的组合,和当时的窦武、陈蕃非常像。】

【何进是外戚,窦武也是外戚;袁绍是名士领袖,陈蕃也是名士领袖;他们的敌人都是宦官,而且都在军事力量上占据优势。】

【黑格尔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没在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袁绍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他记得,窦武、陈蕃失败的原因是:西北地区的名将张奂,当时刚好在洛阳,而他站在了宦官一边。】

【更巧的是,张奂就是董卓的老领导,董卓现在的军队、职务某种程度上都是继承了张奂。】

【所以,在与宦官决战之前,先确定以董卓为代表的边防将领站在自己这边,不是非常关键也非常必要的一步棋吗?】

【难道说,袁绍他这么努力地吸取历史教训,反而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