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思路与方法(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科学与科学研究

第一节 科学与技术

一、科学

(一)科学的概念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作为一个知识体系,不是表面现象,也不是知识的孤立集合,而是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科学不同于日常生活经验的常识。它客观真实,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科学是经过反复检验证明的对真理本质的认识。它不是关于个别具体事物的描述,而是关于事物的一般知识;它不是凌乱的,而是系统的知识体系;它具有清晰的概念、恰当的判断、正确的推理和严谨的逻辑证明。

(二)科学的涵义

“科学”一词源于拉丁语“scire”,是“学问”“知识”之意。亚洲使用科学这个名词较早的国家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教育家福泽渝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在日本广泛应用。中国使用“科学”一词较晚,1893年,康有为在翻译介绍日本的书目时首先使用了“科学”一词。1896年前后,著名科学理论翻译家严复在翻译《天演论》《原富》两部科学著作时,也把“science”译成科学。此后,“科学”一词在中国被广泛应用。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对科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人们通过收集自然界各方面的观测资料,并将这些资料整理后,总结得出其原理,以便了解和研究自然界。

12世纪初,为了区分科学与神学,人们提出科学是物质知识的一部分,科学是一种知识的观点。随着认识的加深,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认知活动,是认识客观世界事实和规律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于1888年提出:“科学是梳理事实,并从中得出普遍规律或结论的一门学问。”20世纪初,人们对科学的认识进一步加深。随着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基础学科,电力、机械、建筑、钢铁、医学等工程学科,以及管理学科的快速发展和成熟,人们认为科学不再只是对事实或规律的了解,而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多层次、多类别交织的知识体系。

1940年以后,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认为只有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已经不够了。特别是自二战时期的曼哈顿原子弹研制工程、1960年的阿波罗登月工程、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以来,科学活动进入了全国范围。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活动进入了国际合作时代。人们把科学称为“大科学”,这种大科学已经成为一项国家事业,甚至是一项国际事业。比如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空气污染的防治、防止温室效应的形成等,这些研究都已经超越了国界。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先行者。

(三)科学的特征

科学的基本特征: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没有阶级性。

科学是人类用来调查和了解世界的特殊工具和方法。科学的主要功能是认识客观世界。科学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和通过这种活动获得的知识成果,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化未知为已知,从而改变人们的无知和落后。科学作为一种认知方法已经进入了有组织的时代,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进入大科学时代以来,科学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实践力量,是体现知识生产力的一种形式。

(四)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具有普遍性,即普遍适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科学精神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捍卫真理的精神,具体包括求真、创新、怀疑、包容的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求真创新。如果不是求真,那就不是科学。没有创新,科学就不会发展。怀疑精神和包容精神由此而生,两者也不可忽视。

(五)伪科学

伪科学是一种自称是科学,甚至比科学更科学,然而并没有科学依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

伪科学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现象,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或者把科学界已经证明不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并长期坚持,同时不能或拒绝提供证据。

(六)医学科学的定义

医学科学是关于人体及其疾病的科学。它是认识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基础医学)、防止发生健康向疾病转化(预防医学)、促进实现疾病向健康转化(临床医学)、恢复健康所应有的功能(康复医学)的知识体系。

二、技术

(一)技术的定义

技术是人类为了能动地改造自然、适应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需要,而使用的各种物质手段、工艺技巧、劳动经验和作业方法的总和。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二)技术的基本特征

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具有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受社会制约)两重性。

(三)技术的分类

技术,作为一种方法体系,在表现形态上,可以划分为物质形态(技术设备)、信息形态(技术资料)、精神形态(技术能力);在功能上,可以划分为生产性技术和非生产性技术;按专业部门,可以划分为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医疗卫生技术、航天技术等。

(四)医学技术

医学技术即医疗卫生技术,作为众多技术门类中的一类,它是探讨疾病发病规律和机理、防病治病、促进康复的技术。它包括服务于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实验技术;服务于群体,干预疾病发生和流行的预防技术;服务于临床,明确疾病诊断、促进疾病痊愈和康复的诊断技术、治疗技术、康复技术;用于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研制和生产的生物工程技术等。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一)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就目的而言,科学是为了理解和揭示自然规律;技术是改造和控制自然。就过程而言,科学研究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技术研究是改造和控制自然的过程。在自然界中,科学是发现,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发明,是综合运用知识以满足需要的研究。从结果的表现形式来看,科学多表现为发现新规律、新原理、新特点、新现象,一般以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的形式发表;技术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的发明或改进,一般以专利、专有技术、软件、实物等形式存在。在向生产力的转变中,科学是潜在生产力,技术是实际生产力。在劳动特征方面,科学活动的自由度较大,个性较强,科学成果的个人标签较多;技术活动的自由度相对较小,集体性较强,技术成果的个人标签较少。在评价中,科学评价标准是正确性和真实性;技术评价标准是实用性、经济性、可行性等。

(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科学技术的联系是两者都是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