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古代中医外科文献常见“针刀”或“刀针”并称,这里的“针刀”“刀针”和现代的针刀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当时针灸器械和外科手术器械的统称,多用于排脓放血。如南宋严用和《济生方·痈疽论治》载:“疽之证甚恶,多有陷下透骨者,服狗宝丸,疮四边必起,依前法用乌龙膏、解毒散讫,须用针刀开疮孔,其内已溃烂,不复知痛,乃纳追毒丹于孔中,以速其溃。”明代吴昆《医方考·笔针》载:“《名医录》云:李王公主患喉痈,数日痛肿,饮食不下。召到医官,尽言须用刀针溃破。公主闻用刀针,哭不肯治。痛迫,水谷不入,忽有一草泽医曰:某不用刀针,只用笔头蘸药痈上,霎时便溃。公主喜,令召之。方两次上药,遂溃出脓血一盏余,便宽,两日疮无事。令供其方,医云:乃以针系笔心中,轻轻划破而溃之尔,他无方也。”
现代的针刀,特指针刀疗法,此疗法于1976年由朱汉章教授发明,来源于一种民间疗法,经过40多年,已发展成为一门基于现代针灸学和外科技术发展而成的新兴交叉学科——针刀医学,其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依据、治疗手段和研究范畴。
第一节 概 述
1976年,朱汉章教授发明了针刀技术,后逐渐发展成为针刀医学。近年来,针刀医学理论不断充实、技术不断完善、临床经验不断丰富,为学科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针刀医学的概念
针刀是将针灸针和手术刀有机融为一体的医疗器械;是集合了针灸针和手术刀两者的特点,以针刺的理念刺入人体组织,然后完成切开、牵拉及机械刺激等一系列治疗操作的器械。现代针刀器械并非来自古代镵针、铍针等带刃针具,也与这些古代带刃针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无相似性。《灵枢·九针论》曰:“镵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也……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针形如箭头,主要用于浅刺出血,治疗头身热病及皮肤疾患等。铍针是形如宝剑,两面有刃的针具,用于刺破痈疽,排出脓血。而针刀大多用于对软组织的松解,以治疗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或经筋痹证,所以两者是没有关联的。
针刀疗法是以针刀医学理论为基础,以针刀为治疗工具,以针的方式刺入人体,在人体内发挥针和刀的治疗作用的疗法。
针刀医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西医学及自然科学成果并加以创新,以针刀为主要工具治疗疾病的医学。
针刀医学是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并非脱离中、西医学凭空产生的一门新医学,而是为了满足临床需求,以现有的医学研究成果和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创新发展而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新的医学分支学科;是研究针刀疗法的作用效应、作用机理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二、针刀医学的内容
(一)应用解剖学研究
解剖学是一门古老而成熟的学科,解剖学在当代的发展主要是满足临床的各种需求。虽然国内外学者在解剖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诸如正常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表面解剖学、触诊解剖学、断层解剖学、手术入路解剖学等,但这些研究并不是针对针刀治疗,虽然可以为针刀治疗提供帮助,但仍不能完全解释针刀治疗机理和指导针刀操作。因此,针对针刀医学临床实际需求开展针刀医学应用解剖学,如立体解剖学、动态解剖学、微观解剖学等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针刀医学的重要内容。
针刀医学所需的应用解剖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解释针刀治疗机理和指导针刀治疗操作。针刀医学常以软组织为切入点,治疗过程的基础是穿刺,因此要从软组织与神经、血管、骨、关节的关系的角度去解释疾病的发生和针刀治疗的机理。
(二)针刀器械研究
针刀器械是针刀治疗所依赖的主要工具,对于针刀治疗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初的针刀器械由注射针头发展而来,经过朱汉章教授及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针刀器械不断得到改良,研发形成了多种不同材质、不同类型、不同用途,不同流派的针刀器械。不断满足了临床需求,方便了治疗操作,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如专门用于治疗腱鞘炎的镰形针刀和推割刀,用于骨减压的骨减压针刀,以及用于临床带教的双柄针刀、刻度针刀等。
与此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探索针刀治疗辅助设备。针刀治疗床、针刀治疗椅、针刀专用手术套装等辅助设备的出现,能够有效地提高针刀治疗的有效性、便利性和安全性。为了提高针刀刺入的准确性,有人提出了不同的针刀可视化方案,例如利用计算机模拟人体组织介导进针路径,以及利用X线或超声介导进针路径等。
(三)针刀适应证研究
每一种疗法都有其特定的适应证范围,对于适应证的把握是治疗的前提。根据已经发表的针刀文献来看,针刀疗法的适应证非常广泛,优势病种相对集中为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针刀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其适应证和优势病种的认识尚不统一。针刀疗法的适应证和优势病种还有很大的拓展潜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其适应证和优势病种也处于动态变化中。因此,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本着大胆假设、小心论证的科学态度来看待针刀治疗的适应证,不断筛选适应证和优势病种是针刀医学的重要任务。
(四)针刀应用技术研究
针刀应用技术是针刀治病的具体手段,包括针刀治疗方案的优化及标准化方案的制定和修订。针刀诊疗技术是针刀治病的重要手段,包括术前诊断、术前准备、定点方式、进针方式、操作手法、术后手法和康复等方面。针对不同的适应证和优势病种,不断优化针刀治疗的流程和方案,是针刀医学的重要任务。随着针刀器械的逐步改良和诊疗方案的不断优化,会逐渐形成针对特定疾病的标准化方案,甚至对标准化方案进行修订。
(五)针刀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基础研究虽不能直接解决临床问题,但它是临床应用技术的基石,直接决定着应用技术的发展水平。只有不断加深对人体病变规律及针刀治疗的作用效应、作用机制和作用规律的了解、把握,才能不断优化针刀应用技术,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并解决更多的临床问题。针刀疗法最常见的适应证是慢性软组织损伤,经过不断的基础研究,人们对软组织的生理功能、病变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指导针刀治疗的正是这些来自基础研究的成果。此外,人们也在逐渐展开针刀疗法对病变组织、器官的作用效应、作用机制和作用规律的研究,其结果也必然成为针刀治疗的指导理论。
三、针刀医学的特点
(一)填补了现有治疗方法的空白
针刀医学的出现,在一定范围内填补了保守疗法和外科手术之间的空白。对运动系统慢性损伤而言,一般采用制动、非甾体类抗炎药、针灸推拿、局部封闭等保守疗法。若保守疗法效果不佳则只能选用手术疗法,但采用手术疗法患者痛苦比较大,对组织的损伤也比较大。针灸针针刺伤口很小,但切开和分离作用很弱;手术刀切开分离作用很强,但创伤比较大。而针刀是针灸针和手术刀的结合,针刀能够完成一定的切开和分离等操作,又不会带来普通外科手术的创伤。因此,针刀在吸收了二者长处的同时,避免了二者的不足。可以说,针刀疗法是介于保守疗法和外科手术之间的一种准手术疗法,弥补了在治疗运动系统慢性损伤方面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之间的空白,为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治疗带来了一种新的选择。
(二)具有显著的创新性
针刀医学既是对现代针灸学的复古,也是对传统针灸学的创新。
针刀治疗的本质是经皮微创软组织松解术,传统针灸学中具备这种治疗作用,但是在近现代随着针具和刺法的不断演变,传统针灸学当中的软组织松解技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针刀医学的兴起在客观上使得这一传统针灸学中已不广为人知的技术重新为人所知,从这一角度来说针刀医学是对现代针灸学的复古。
针刀医学从现代的视角认识并治疗疾病,对经筋学说和经筋刺法进行了现代解读。古代针具以钝性松解为主,效果较弱且痛苦较大。针刀前端的平刃具有较强的锐性松解作用,且比传统针具针对性更强。另外,古代针灸学没有系统的解剖学指导,松解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又与组织创伤成正比,因此在古代做软组织松解具有较高的盲目性、风险性;而现代的针刀治疗有丰富的解剖学知识指导,因此安全性、有效性均有所提高。所以说针刀医学也是对传统针灸学的创新。
(三)推动了对经筋的认识
针刀医学发展了对经筋病的认识,推动了经筋疗法的进步,推进了针灸学的发展。现代针灸学对经筋和经筋病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对经脉的重视程度,现代的针具和刺法并未发挥出治疗经筋病的最佳效果。针刀器械和针刀治疗技术不但提供了新的视角去认识经筋和经筋病,同时从西医学的角度对传统针具和经筋刺法的实质进行了解释。根据临床规律研制开发的针刀器械和针刀治疗技术,提高了人们对经筋理论的重视程度,推动了传统经筋疗法的发展,使之更加符合时代,同时在客观上推动了针灸学的发展,在未来可能成为针灸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对中医技术现代化有示范作用
针刀医学立足于中西医交汇点,成为中医技术现代化的典范。中医经筋痹证与西医学的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相对应,经筋刺法与西医学的软组织松解术相对应,针刀医学是中西医殊途同归的交汇点。针刀医学立足于中西医的交汇点,从中西医各自的角度看待同一种疾病,通过中西医各自的技术相互融合形成新技术,对于中医现代化具有示范作用。
第二节 针刀医学发展简史
一、针刀医学的产生
针刀医学的产生源于一个偶然的病例。1976年春,朱汉章教授接诊了一位外伤后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患者,他判断病因可能是掌筋膜、肌腱等组织在损伤后发生粘连所致,遂用9号注射针头直接刺入有压痛并且变得僵硬的瘢痕组织上,进行耐心松解,出针后用手法屈伸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手指可以伸屈自如了。在这个病例的启示下,朱汉章教授想到了采用针型工具松解软组织粘连和挛缩的方法。他经过反复设计和试验,成功研制了新工具,其主体呈针形,直径1mm左右,头端有用于切开的平刃,尾端有用于捏持的扁平形针刀柄。该工具以类似针刺的方式刺入组织,在组织内既可以对粘连和挛缩进行小范围切开松解,也可以对其进行撬拨松解。该工具以类似针刺的方式刺入组织进行软组织松解,也就是针灸针和手术刀的结合,因此最后定名为针刀。
有了合适的工具,针刀疗法这种经皮软组织松解术得以成规模地开展。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朱汉章教授为首的一批临床医生在早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1978年,这一全新的探索领域被江苏省卫生厅列入省重点卫生科研课题。1979年,朱汉章教授把几年来探索所得的经验和教训编辑成册,即15万字的《小针刀疗法》初稿。1980年,针刀科研课题通过江苏省卫生厅组织的严格验收。1984年该项目通过专家鉴定,标志着针刀疗法的正式诞生。同年,在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科协和江苏省科技报的支持下,在南京的玄武湖畔创立了第一家以针刀疗法为特色的金陵中医骨伤科医院,开始了大规模的临床应用阶段。
二、针刀医学的发展
针刀疗法从1987年面向全国推广以来,从农村基层开始,逐渐向县、市、省级城市发展。从事针刀疗法的医生人数越来越多,其中既有乡村医生,也有医院的专家。针刀治疗从局部单一的软组织损伤病种开始,向多部位、复杂的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某些内脏疾病进展。大批医务工作者通过针刀疗法的临床应用取得多项研究成果,促使理论和临床操作技术日趋完善。
针刀医学的发展也表现在相关理论的不断充实。1992年,《小针刀疗法》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朱汉章教授首次提出针刀诊疗的四大基本理论的雏形。2002年,朱汉章教授所著《针刀医学原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明确和细化了指导针刀诊疗的基础理论,正式阐述了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和六大组成部分。四大基础理论提出了关于闭合性手术理论,重新诠释了外科手术的含义和内容,阐述了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的新认识。六大组成部分构成了针刀诊疗的大体框架。
2002年,“针刀医学(小针刀疗法)”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针刀疗法的临床研究”成果鉴定会,将“针刀疗法”正式命名为“针刀医学”,与会专家建议将针刀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纳入大学的正规教育。2004年,由教育部组织、有4位院士参加的关于“针刀医学原创性及其推广应用的研究”鉴定会,进一步肯定了“针刀医学在理论、操作技术、器械方面都是原创性的成果,特别是在诊疗技术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2005年,“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试验研究”再次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针刀松解法的基础研究”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资助。此后,多项关于针刀医学的科研课题获得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资助,正式开启了对针刀医学的规范性实验研究。
2004年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针刀医学》(上、下册)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7年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刀医学教材系列》(共5本)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一批高校开展了针刀方向本科教育或开设针刀课程,并且开始招收针刀方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2006年2月,以“针刀医学发展与中医现代化”为主题的第272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目前,针刀医学方向分别成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中医针刀学已纳入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截至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网站上能检索的各种针刀专利达300多种。
三、针刀医学的推广和普及
(一)传播培训
1987年第一期全国小针刀疗法培训班在南京举办,从此针刀疗法开始向全国正式推广应用。1987年以来,这项新技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也走出国门,开始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朱汉章教授及其学生通过出国讲学和学术交流等方式,很快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乌克兰、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墨西哥、意大利、智利、巴西、南非等40多个国家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建立针刀治疗中心和医疗点,并培养外籍医生500多人。在全面推广应用和大量的临床实践及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学术交流的基础上,早期著作《小针刀疗法》经修订,于1992年6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文、英文两种版本,后该书被翻译成5种文字,在17个国家出版发行。1997年大型系列教学录像片《针刀医学》(共15集)出版发行,该片集普及班、提高班、研修班等内容为一体,以具体病例为中心,以针刀操作为主体,采用电化形象教学手段,为针刀操作规范化作出了新的贡献。
(二)学术交流
1990年中国小针刀疗法研究会成立,并在深圳召开了首届全国小针刀疗法学术交流会。这个学术团体的成立,标志着小针刀学术思想开始形成。此后国内外各地相继成立各级各类针刀医学会,199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成立,2004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2009年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2013年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2015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国内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相继成立针刀医学省级学会,国外有20余个国家和地区也相继成立针刀医学会。
(三)推广应用
截至2022年,发表在医学期刊上的针刀疗法文献达到1.5万篇以上,涉及病种已达300余种。针刀治疗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该诊疗技术已列入国家的公费医疗和医疗保险项目,并于1998年批准针刀适应证范围内的78种疾病的针刀治疗的收费标准。
(四)高等教育
随着针刀医学的不断推广和普及,针刀医学已被引进高等医学教育。针刀医学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针刀医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已被60多种医学专著和教科书引述。针刀医学教材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多所高等中医及西医院校本科、专科层次开设了针刀医学课程。2003年开始成立针刀医学系,同年开始招收针刀医学方向硕士研究生,2006年开始招收针灸推拿学针刀方向本科生,2007年开始招收针刀医学方向博士研究生,2009年开始招收针刀医学方向博士后,2018年开始招收针灸推拿专业针刀方向专科生。
(五)标准制定
2018年11月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临床 基础术语》《针刀医学临床 通用要求》两项团体标准向社会发布。2023年,《颈源性头痛针刀临床诊疗指南》等7项团体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向社会发布。目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已批准《针刀医学技术操作规范》(SCM NP 2022-0148)立项。各项标准的制定、发布,将使针刀医学的发展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针刀?什么是针刀疗法?什么是针刀医学?
2.针刀是不是从古代铍针、针等带刃针具发展而来?
3.针刀医学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