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天赐良缘
蔡邕说到这里笑了起来,可接着他越说越难过,最后变成了一幅沮丧的表情:“只可惜我们这些公卿官员都认为这些是坏事的东西,天天劝谏,后来陛下被我们吵的没办法,就不再碰这些啦。”
“嘿,陛下天资聪颖,他拿我们这些烦人精没办法,就自己建了个鸿都门学想要培养些士子取代我们,结果自然又是被我们这些人劝谏了。”
“再后来嘛,陛下实在拿我们没办法只好让宦官来跟我们斗了,这么斗来斗去这汉室也快不行啦……”
郭嘉有些诧异,蔡邕的这种说法居然是责备他们这些士人,真是少见的很,不过郭嘉非常清楚这朝廷是什么货色,他没有一点点的同情,心下冷笑不已。
蔡邕看郭嘉没有接话,他独自叹了口气,然后问道:“郭嘉,张安还可能为汉室效力吗?”
郭嘉反问道:“汉室能接受将军吗?汉室能给将军什么职位?那些公卿大族又能接受吗?”
蔡邕无言以对,他望着竹林伤感非常,而竹林后的琴声也变的轻柔舒缓。
郭嘉劝道:“蔡公,朝廷对你多有迫害,流放您十几年,何必行此愚忠?”
蔡邕伤感道:“我的六世祖曾经被王莽封官,而六世祖曾言“不可事二姓”就带着族人逃入深山躲避。到了如今,我蔡邕不能让先祖蒙羞,汉室负我,我不负汉室!”
那琴音也跟着发出了哀伤之声。
“又是一个陆府君啊!这汉室何其有幸,又何其可恶!”郭嘉暗叹道。
顾雍早已看完了书信,一直静坐在一旁听着俩人的交谈。
他把书信递给了蔡邕,然后对着郭嘉问道:“敢问郭君,张将军将来准备如何对待我们?”
郭嘉心中一惊,这顾雍果然不简单,一出口就是要害!
“顾县长,将军妻室就是灊县的何氏女,如今已经育有子嗣。将军宅心仁厚对百姓和士族都没有成见和仇恨。”郭嘉回道。
顾雍追问道:“那为何他在芍陂、在豫章杀了很多士族豪强?”
郭嘉暗叹一声,起身直言道:“当今天下百姓早已没有立锥之地,这都是因为地方兼并太过。对那些残虐百姓的大族,将军不会容情。”
顾雍深思了一会道:“我们顾氏向来和陆氏共同进退,如今既然陆公看好你们……将来你们若能全取扬州,我们愿意举族归附。”
郭嘉心中长舒了口气,一开始看到顾雍带蔡邕跟他一同相见时,他心中本来已经不抱希望了,蔡邕的立场他非常清楚。
不想这顾雍如此有决断,只问了两个问题就下了决定。
蔡邕听到顾雍的话后,浑身一颤,但他终究没有开口说什么。
他非常了解这个弟子,顾雍是他最出色的学生,也是他最喜欢的学生。他给顾雍取的表字“元叹”就是他的感叹。
这孩子从小就沉静好学,什么东西一教就会了,从没有让他操心过。他如今刚满20岁就当上了顾氏的家主。
但他也是最有主意的,这孩子下了决心谁也拉不回来的……
“他当着我的面,抛弃了汉室!”蔡邕又喜又悲的想着。
他突然感到身体空缺了一块,急促喘息了几下,暗道“我已经老了……”
他看着顾雍和郭嘉,这俩人都是如此的年轻,如此的出色,将来的天下必然有他们一席之地。
“郭嘉,你今年多大了?”蔡邕问道。
“回蔡公,小子今年18了。”郭嘉回道。
蔡邕对着顾雍笑道:“元叹,他比你还小2岁呢。”
顾雍笑了笑没有说话。
蔡邕转头望着竹林好一阵犹豫,才喊道:“文姬,出来见见客人吧!”
那低吟浅唱的琴音断了,郭嘉立马感觉若有所失,原来他不知不觉间已经习惯了这琴声。
不多时,郭嘉看到一青衣女子抱琴而来。远远的看不太清楚面貌,只感觉她身形婀娜多姿,举止优雅得体。
蔡文姬款款来到了众人近前,分别行了见礼。
此时郭嘉终于看清了此女的相貌,跟他父亲一般,皮肤白皙光滑,额头饱满,一头乌黑的秀发。那遮住鼻子的双手白嫩如葱。
蔡文姬转身对着郭嘉见礼,她看到郭嘉英俊的样子,又想到他刚刚的那些话,不由得面带笑意。
俩人四目相对,都感觉心如鹿撞,满脸飞红。
顾雍在旁暗叹一声,闭上了眼睛,感觉嘴里的酒好冰好凉好辣。
各自落座后,蔡邕对郭嘉道:“郭嘉,这是小女蔡琰字文姬,刚刚就是她在弹琴。”
郭嘉看着蔡文姬只觉得她太过美丽,晃得他头晕心慌。
“小……在下见过女士。”注:这个称呼笔者真想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这里用了诗经里面对女子的称呼。
蔡文姬微笑道:“文姬见过郭君,刚刚你说看到了河水和湖泊是真的吗?”
郭嘉认真道:“绝无虚言。”他想到最后看到的莲花和黑暗,心中有了明悟。
蔡文姬心中惊讶,“琴可通神”这是他们这些学琴之人都听说过了的。她暗自想道“相传琴是圣人伏羲所创,可通神明,格鬼神。可为什么会是他看到了那些呢?看这人的样子也不像胡说的,这到底是……”
“文姬,我老了,哎……在外面躲躲藏藏了十几年,我不想死在他乡啊。”蔡邕感觉自己张嘴时有些漏风,说起话来软绵绵的,他用力的提高了音量,只感觉喉咙干哑冒火。
“阿父……”蔡文姬听了蔡邕这话,悲从心来上前抱着蔡邕的哭喊道。
蔡邕含笑着抚摸着蔡文姬的头发,他笑道:“你就留在这边吧,跟着我很危险。”
蔡文姬惊愕了看了看蔡邕,又转头看了看顾雍,最后不由自主的看向了郭嘉。
顾雍再次一叹,他垂下眼皮,默默的听着。
这一切都没有逃过蔡邕的观察,他暗自点头“天意呐!”
“郭嘉,你父母可还健在?”蔡邕问道。
郭嘉一愣,还是答道:“回蔡公,小子父母都在。”
蔡邕盯着郭嘉道:“那让他们来跟我提亲吧!”
“这……”郭嘉如坠梦中,他悄悄看了眼蔡文姬发现她满脸羞红,把头埋进了蔡邕的胸膛。
“怎么,你看不上小女吗?”蔡邕厉声问道。
“贵女才貌双全,小子怎敢亵渎?只是……只是太过意外,一时不敢置信。”郭嘉手足无措的回道。
“哼,以后你敢对文姬不好,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的。”蔡邕的神情很复杂,似难过似释怀,明明是一句狠厉的话,他却说的很轻,像一阵风。
郭嘉疑惑的问道:“蔡公,为什么突然如此安排?嘉实在不解。”
蔡邕叹道:“你可知文姬自小就最喜爱莲花,之前你看到的景象非同小可,此乃天意啊!”
“原来如此。”郭嘉心中一直隐隐有所觉察,此刻终于水落石出。他脑中闪过蔡文姬的样子,还有那拨动他心弦的琴声,整个人就被巨大的惊喜所淹没了……
他只恨不能立马飞回芍陂,去和父母报喜。他望了望蔡邕父女,可他眼里全是蔡文姬一人,在那短短时间,他的脑海中已经闪过了他们未来的一生,甚至连他们孩子的姓名都已经想好。
郭嘉起身大礼参拜道:“今承蔡公厚爱,托付爱女。此恩如天地之远,嘉永铭于心。”
蔡邕脸色复杂的看着郭嘉又看了看女儿,他心中冒出了强烈的后悔和无以言表的不舍,他真想狠下心赶走郭嘉,真希望没有今天的碰面。
胸前传来了异动,蔡邕发现是女儿在提醒他回话。他暗叹道“覆水难收,希望我没有做错。”
“奉孝,你起来吧。望你将来能好生对待小女。”蔡邕强笑道。
郭嘉连忙应答。
这时顾雍插话道:“在下公务繁忙,先行告退。”说完就起身离去了。
蔡邕看着爱徒离去的背影,有些心疼,然而世事岂能尽如人意。
他对着郭嘉和蔡文姬道:“你们谈吧,老夫也先去了。”说完也追着顾雍离去了。
蔡文姬咬着嘴唇,目送着父亲远去,一时间百感交集。
郭嘉见转眼间就只剩下了他们俩人,一颗心怦怦的跳个不停。他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平日的聪明一下都没了。最后只好跟着蔡文姬望着蔡邕的身影出神。
随着蔡邕的身影消失,蔡文姬发现郭嘉跟她一般站着在,心中又羞又喜。
“郭君,为何一直站着?可是也有公务急着离去吗?”
郭嘉连忙回道:“不,不……不急着走。”他慌乱的答道,心中不停的自责怎么如此不堪。
这局促的样子让蔡文姬一笑,她大方的请郭嘉跟她一起坐下,闲聊了起来。
“郭君出身颍川吗?”
“正是。”
“芍陂那边如何呢?”蔡文姬好奇的问道。
郭嘉舒了一口气,挑了些新奇有趣的事物说了,听的蔡文姬兴致勃勃。
“郭君,这编写启蒙教材实在是件大好事,还有这个字母请你详细讲讲。”蔡文姬追问道。
郭嘉沾着酒水在桌子上面把字母都写了出来,然后讲解了一遍。
“这字母果然没有叫错名字,当的起字母一名。”蔡文姬点点头“有了此字母,习字的难度少了许多,当真不凡。”
郭嘉又把张安和他那个神秘老师的事情说了,可是蔡文姬对此并不感兴趣,而是和他详细聊起了教材的编撰。
俩人这一番切磋,郭嘉大为惊诧,此女的学识竟然不在他之下,最可怖是她的记忆力惊人,许多书都熟烂在心,朗朗上口。
许多他不曾想到的文章典籍被蔡文姬提出,让他灵感大增,只觉得曾经所作实在是粗陋不堪。
不知不觉间,天色慢慢变暗,最后进入了夜晚。
有一家仆前来打断他们的交谈道:“蔡公说时候不早了,夜里风寒,请两位回屋。”
郭嘉和蔡文姬相视一笑,有些尴尬,更多是喜悦。他们都觉得对方是如此的不凡,如此的合意。
郭嘉起身道:“时候确实不早了,在下也该告辞。明天再来拜访。”
蔡文姬一喜,笑道:“刚刚郭君说还要修缮一份律法,小女有些心得,愿与郭君一谈。”
俩人并肩回了屋室,发现只有蔡邕一人在等他们。
郭嘉见礼道:“拜见蔡公,小子回去后会立即禀告父母此事。”
蔡邕点点头,没有回话。他看上去十分疲惫,显得更加苍老。
蔡文姬给郭嘉打了个眼色,然后她靠近蔡邕拉着他的胳膊。
郭嘉明白蔡文姬的意思,他连忙告辞离去。
当他出了门,才发现典韦默默的站在屋外等候。他心中一阵歉然,今日从来了这里竟然完全忘记了典韦此人。
“典大哥,我……”
典韦摇手打断了他的话,恭喜道:“郭兄弟,不想此行还有如此美事,这蔡公我还在陈留时就有所耳闻,是个不错的人。”
典韦的话虽然普通平淡,郭嘉却深受感动,他鼻子一酸只回了句“多谢。”
俩人一路回了谒舍,都是典韦在前引路,郭嘉如坠梦幻,迷迷糊糊的。
次日,郭嘉早早起来洗漱进食后就前往蔡邕的那处住宅拜访。至于早上吃的是什么根本没有印象。
那些家仆小吏见到郭嘉都悄悄偷笑,他也丝毫不觉。只是盼望着,再次见到伊人。
当看到蔡文姬再次款款而来,他心花怒放的迎了上去,这一刻他才真正确定一切不是梦幻。
这一日,俩人一起谈经辩古,品茗听琴。对于知己一词,终于有了体会。
到了分别之日子,蔡文姬低头看着焦尾琴道:“郭君,我想再看到你,又不想再看到你。等你再来以后,阿父就要走了。”
郭嘉深感人生无常,许多事情非人力所能改。他道:“文姬,你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劝说蔡公,我也不回芍陂了,就在这里陪着你。”
《三国志》: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也。蔡伯喈从朔方还,尝避怨于吴,雍从学琴书。州郡表荐,弱冠为合肥长。
《后汉书·列女传》: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