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细目一 病因
◎要点一 西医病因
1.生物因素 各种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可引起妇产科内、外生殖器炎症性疾病。
2.精神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过度的忧郁、悲伤、恐惧,强烈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紊乱而发生妇产科疾病。
3.营养因素 严重的营养不良可引发闭经;脂肪缺乏影响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和利用,引起月经量增加;维生素E缺乏,可引起子宫发育不良、不孕、流产等;营养过剩常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月经失调、闭经。
4.理化因素 妇产科手术创伤、化学药物、放射线对子宫、卵巢等器官的破坏及生殖内分泌调节系统影响可引起月经量减少、继发性闭经。
5.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主要表现在生理防御、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三个方面,具有抵御外邪入侵,促进疾病自愈和促使机体恢复健康的作用,免疫功能异常可引起妇产科疾病。
6.先天及遗传因素 各种先天或遗传因素常导致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原发性闭经;染色体异常或基因异常可直接引起遗传性疾病;基因突变及其相关的遗传因素是多种妇科恶性肿瘤发生的相关因素。
◎要点二 中医常见病因
(一)淫邪致病
淫邪因素主要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邪气,六淫皆能导致妇产科疾病,但妇女“以血为本”,寒、热、湿邪更易与血相搏结而引发妇产科疾病。
1.寒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易使气血运行不畅。寒邪从来源上有内寒、外寒之分;从性质上有虚寒、实寒之别。外寒者,如外感寒邪、冒雨涉水;内寒者,如素体阳气不足,寒自内生,或过食生冷、过服寒凉泻火之品,损伤阳气,阴寒内生。阳气受损,失其温煦、推动与气化的功能,可致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减退;血为寒凝,血行不畅,可致冲任、胞宫、胞脉阻滞而发生多种妇产科疾病。
2.热邪 热为阳邪,其性亢奋炎上,易耗气伤津,迫血妄行。热邪有外热、内热之分,实热、虚热之别。实热者,如素体阳盛、感受热邪、过食辛辣、过服辛热药品、六淫遏而化火、五志过极化火;虚热者,如素体阴虚,或失血伤阴,或吐泻伤阴,或温燥伤阴,或利湿伤阴,阴虚生内热。热邪可扰动冲任,使血海不宁,迫血妄行;可煎熬津血,使血行不畅;热盛可化火成毒;热极可化燥生风均可引起多种妇产科疾病。
3.湿邪 湿为阴邪,其性黏滞重着,易困阻气机,滞碍阳气,滞涩血行。湿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者,多因久居湿地,或经期冒雨涉水,外感湿邪;内湿者,多因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湿浊内盛,或肾阳不足,蒸腾气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湿聚成痰,则为痰湿,湿邪可从阳化而为湿热,也可从寒化而为寒湿。水湿、湿热、痰湿壅塞胞宫,阻滞冲任,或浸淫任带,或湿溢肌肤,均可引起多种妇产科疾病。湿邪常与热邪、毒邪、寒邪合并致病。
(二)情志因素
情志因素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正常情况下是人的心理对外界环境和情感刺激的不同反应,情志过激则成为致病因素,主要引起气分病变,继而累及血分,导致妇女气血、脏腑、冲任功能失调而发生妇产科病证。妇科常见情志致病因素为怒、思、恐。怒使气郁、气逆,进而引起血分病变,可致月经后期、闭经、痛经、经行吐衄、不孕、癥瘕等;忧思气结、伤脾,可致月经失调、闭经、胎动不安等;惊恐伤肾,每使气下、气乱,可致月经过多、崩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等,甚或闭经。
(三)生活失调
1.房劳多产 房劳指房事不节,即淫欲过度、早婚及经期产后阴阳交合;多产指产育过众。淫欲过度、早婚易耗精伤肾;经期产后阴阳交合则易致瘀血停滞,或外邪乘虚而入,与胞宫之血相结;产育过众则耗气伤血,均可成为经、带、胎、产诸疾病因。
2.饮食不节 包括饥饱失常、饮食偏嗜、寒温失宜等。饮食不足,气血生化乏源,易致月经过少、闭经、胎动不安、胎萎不长等;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痰湿内生,阻滞冲任,可引起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症、癥瘕等;过食辛热、饮酒无度,常致冲任蕴热,出现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等;过食寒凉,内伤阳气,气血凝滞,可引起痛经、闭经、带下过多、不孕。
3.劳逸失度 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劳则气耗,易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早产、恶露不绝、阴挺等;逸则气滞,常可引起痛经、胎位不正、难产等。
4.跌仆损伤 经期、孕期跌仆闪挫,可致气血不和,冲任不固,发生月经不调、崩漏、堕胎、小产、早产等;妇产科手术不当,损伤胞宫胞脉,可引起月经过少、闭经、子宫穿孔等。
5.药误虫蚀 日常生活中摄生不慎,局部感染病虫,虫蚀外阴、阴中,可引起阴痒、带下过多。孕期用药不当,可直接损伤冲任、胎元,使胎元不固,导致堕胎、小产、胎死腹中或胎儿畸形。
(四)体质因素
体质因素直接决定着机体的抗病能力,是疾病产生的内在因素,而且决定着导致疾病的种类、程度、转归和预后。在妇产科疾病的发生中,往往素体阴虚者易出现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漏下、胎漏等病;素体阳虚者易出现月经后期、痛经、不孕症诸疾;偏脾虚者易见月经过多、经行泄泻、妊娠恶阻、子肿;偏肝郁者常见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情志异常、缺乳、癥瘕。同样感受湿邪,由于体质的不同,有从热化,形成湿热,从寒化,形成寒湿之别。体质强健者,往往病轻、易愈,体质虚弱者常常病重、难愈。
细目二 发病机制
◎要点一 妇产科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包括自稳调节功能紊乱、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疾病过程中局部与全身的关系。
◎要点二 中医对妇产科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一)脏腑功能失常
脏腑生理功能的紊乱和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均可导致妇产科疾病,其中关系最密切的是肾、肝、脾。
1.肾的功能失常
(1)肾气虚 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天癸的至与竭,从而影响月经与胎孕,故肾气虚常致闭经、不孕。肾气不足,封藏失职,冲任不固,可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胎失所系,胎元不固,可致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子宫脱垂。
(2)肾阴虚 肾阴亏虚,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盈,出现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冲任亏虚,不能摄精成孕,出现不孕;虚热内生,热扰冲任,血海不宁,迫血妄行,可致月经先期、经间期出血、崩漏等。
(3)肾阳虚 肾阳虚弱,不能温煦胞宫,可致妊娠腹痛、胎萎不长、不孕等;肾阳不足,封藏失职,冲任不固,可致崩漏;肾阳亏虚,蒸腾气化失职,不能温化水湿,可致带下过多、经行浮肿、子肿、经行泄泻。
(4)肾阴阳俱虚 肾为水火之宅,肾阴肾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阴损可以及阳,阳损可以及阴,病久可致肾阴阳俱虚,常见于绝经前后诸证。
2.肝的功能失常
(1)肝气郁结 若情志内伤,肝气郁结,冲任不畅,可致痛经、月经后期、闭经、经行乳房胀痛、妊娠腹痛、不孕;冲任血海蓄溢失常,可致月经先后无定期。
(2)肝郁化火 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热伤冲任,血海不宁,迫血妄行,可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经行吐衄、胎漏、产后恶露不绝等。
(3)肝血不足 肝血损耗,肝阴不足,血海不盈,可致月经过少、闭经、不孕;肝阴不足,经期、孕期阴血下注血海,肝阴益虚,血虚生风化燥,发生经行风疹块、妊娠身痒。
(4)肝阳上亢 肝阴不足,肝阳偏亢,经前或孕后阴血下聚冲任,肝阳上亢,引起经行眩晕、经行头痛、子晕;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发为子痫。
(5)肝经湿热 肝气犯脾,肝郁化热,脾虚生湿,肝经湿热蕴结,下注冲任,浸淫任带,可致带下过多、阴痒等;湿热蕴结胞中,阻滞冲任,发生不孕、带下病、癥瘕。
3.脾的功能失常
(1)脾气虚弱 脾为中土主运化,司中气而统血,与胃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血失统摄,冲任不固,可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胎失气载,可致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脾虚气陷,升举无力,可致子宫脱垂。
(2)脾虚血少 脾失健运,化源不足,冲任血虚,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可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胎失血养,可致胎动不安、胎漏、堕胎、小产、胎萎不长等。
(3)脾阳虚损 脾阳不足,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水湿泛溢肌肤,可致妊娠水肿;湿浊下注,浸淫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可致带下病;湿浊内停,夹痰饮上逆,可致妊娠呕吐。
(二)气血失调
气血失调是妇产科疾病的重要机理。妇女经、孕、产、乳均以血为本,又常耗血,故使机体处于血常不足,气相对有余的生理状态。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以行血,血以载气。气血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资生。气病可以及血,血病可以及气。
1.气分病机
(1)气虚 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大病久病,均可引起气虚为患。气虚冲任不固,可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产后恶露不绝等;气虚摄纳无权,乳汁自出;气虚卫外不固,可出现经行感冒、产后自汗。
(2)气陷 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无力载胎系胞,可致胎漏、胎动不安、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小便不通。
(3)气滞 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冲任胞脉不畅,可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经行乳房胀痛;气行不畅,津液停滞,水湿不布,可见经行浮肿、子肿;气滞引起血瘀,冲任胞脉不通,可致癥瘕、不孕。
(4)气逆 怒则气上,经行冲气旺盛,夹肝气上逆,损伤阳络可致经行吐衄;孕后冲气偏盛,冲气夹胃气肺气上逆,胃失和降,引起恶阻,肺失肃降,可致子嗽。
2.血分病机
(1)血虚 大病、久病之后,或经、产耗血失血过多;劳神思虑太过伤脾,或素体脾胃虚弱,化源不足。血虚血海不盈,冲任亏虚,可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痛经、闭经、妊娠腹痛、胎萎不长、产后身痛、缺乳、不孕等。
(2)血瘀 气滞、寒凝、热灼、气虚、外伤等均可引起瘀血,瘀血阻滞胞脉、胞络、冲任,使经隧不通,可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痛经、闭经、产后腹痛、不孕等;瘀血阻滞,旧血不去,新血难安,血不归经,可致月经过多、崩漏、恶露不绝等;瘀血与痰饮、湿浊相互胶结于下腹部胞中,可形成癥瘕包块。
(3)血热 外感热邪,或过服辛辣温燥之品导致阳盛血热;或素体阴虚内热。热邪与血相互搏结,热扰冲任,血海不宁,迫血妄行,可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胎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绝等。
(4)血寒 外感寒邪,或过服寒凉药物、食物,损伤人体阳气;或素体阳虚阴盛,寒邪与血相互搏结,血为寒凝,冲任、胞脉阻滞,可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痛经、闭经、妊娠腹痛、产后腹痛、产后身痛、不孕等。
(三)冲、任、督、带损伤
各种病因及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均可引起机体发生病变,但只有引起冲、任、督、带损伤,进而导致胞宫、胞脉、胞络受损,才会导致妇产科病证的发生。冲、任、督、带损伤和胞宫、胞脉、胞络受损,是妇产科疾病的基本病机和最终病位,是妇产科疾病与其他科疾病相区别的重要病机。
1.冲任损伤 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冲为血海”“为十二经脉之海”,能调节十二经的气血;“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均有交汇,对人体的阴经有调节作用;任通冲盛才能使天癸发挥对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因此,冲任损伤,必然会导致妇产科各种疾病的发生。冲任损伤的主要病机有冲任不足、冲任不固、冲任失调、冲任阻滞、寒凝冲任、热蕴冲任等。
2.督脉虚损 督脉亦起于胞中,“贯脊属肾”,与足太阳相通,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任督二脉,同起于胞中,交会于龈交穴,其经气循环往复,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维持胞宫的生理功能,督脉虚损,可致阴阳失调,出现闭经、崩漏、绝经前后诸证、不孕等。
3.带脉失约 带脉束腰一周,与冲、任、督脉间接相通,起着约束诸经、提摄子宫的作用。带脉失约可致带下过多、胎动不安、滑胎、子宫脱垂等。
(四)胞宫、胞脉、胞络受损
胞宫借经络与脏腑相连,与胞脉、胞络协调完成其主月经、主胎孕的生理功能。除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可间接影响胞宫的功能外,也可由跌仆闪挫、外伤、经期不节房事等直接损伤胞宫,使冲任失调,引起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带下病等。或由于子宫发育异常影响其生理功能,引发妇产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