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营养学:第2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中医营养学是研究中医饮食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医营养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已纳入全国高等教育的体系。随着社会和生命科学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意义和价值。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当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在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的直接指导下,经过高等中医药院校专家的共同努力,完成了本教材的编写。本教材供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类、营养食品类各专业使用,研究生也可选用。

第一版教材于2012年出版,累计印刷9次,受到师生好评。第二版教材以第一版为基础,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调整。体例为上中下三篇、十二章及附录。

1.上篇为总论,包括绪论,中医营养学的理论基础,食物性能、作用及应用,中医营养学的原则。重点阐述食药同源、食药同理、食药有别的理念,中医营养学始终倡导以食养生,以食疗病。在论述整体观念时,从饮食的角度谈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理顺了食物各种作用的关系,补虚扶正、泻实祛邪、调和脏腑是食物的基本作用,维持生命、养生保健、防治疾病是食物作用的结果。

2.中篇论述食物与食品,包括常用食物和传统养疗食品。食物和食品是中医营养学的工具,故用较大篇幅详细论述。

常用食物按自然属性分为谷薯类、豆类、蔬菜类、食用菌、果品类、畜肉类、禽肉类、奶蛋类、水产类、调味品及饮水类等11类,共计192种。每种食物列有出处、基原、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研究等条目。在“应用”一栏中,不是简单地列举方子,而是将功效与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食物的效用关系。食物的附属品等以“附品”形式列出,体现出食物与附品的相关性。每个食物后面列有参考文献,供学生参考,加深理解。

传统养疗食品选取了82个有代表性的古方,按鲜汁、茶饮、酒剂、粥、羹、汤、菜肴、米面食品、蜜膏、其他食品分为10类,明确指出各类食品的特点,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以便运用。

3.下篇论述食养与食疗。长期以来,营养学类教材的编写有重食疗、轻食养的倾向。营养的功能首先是维生、养生,其次才是治疗或辅助治疗,不能本末倒置。因此,本教材在编排时,食养为先,食疗在后,并选取最能代表中医营养特色的四季食养、人群食养、体质食养详细论述。在食疗方面设有内科病证、妇科病证、儿科及其他病证,并注意收录近年发病增多的病证,如肥胖、瘿气、胎漏、胎动不安、胎萎不长、乳痈、奶麻、黧黑斑、音哑等。

4.书后列有附录,为下篇方剂索引,以方便查找。

本教材编写分工:上篇中医营养学的概念和内容,中医营养学的理论基础,食物性能、作用及应用,中医营养学的原则由周俭编写;中医营养学的起源与发展由周俭、刘焕兰编写。中篇常用食物由赵兴连、王宝亭、胡鹏编写;传统养疗食品由周俭、黄丹卉编写。下篇食养部分由刘焕兰、曲卫玲、俞若熙、张清怡编写;食疗部分由刘占文、戴霞、隋月皎、王攀、赵黎、李凤、张清怡编写。附录由戴霞编写。

主编周俭教授对教材进行统审,并对各章做了细致的修改。

感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对本教材编写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各院校老师的辛勤工作。

编写教材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尽管我们在编写中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难免有错误之处,欢迎各校师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提高。

《中医营养学》编委会

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