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中医常见病辨证调治发展历程
中医常见疾病的病种多、范围广,最早进行分类的是《黄帝内经》,如按病机、病位分类,可概括为“病机十九条”。《伤寒杂病论》则根据病因病机分为伤寒、杂病和妇人三篇,一直为后世医家沿用。《诸病源候论》根据病因、病位、症状分类,把各种疾病分门别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以病因为分类依据,试图把疾病归属于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类。从指导临床实际应用来看,常见疾病的分类主要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外感疾病按照伤寒六经病证、温病卫气营血病证、三焦病证进行证候归类。内伤杂病按照脏腑经络病证、气血津液病证,分别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进行证候归类。对疾病的命名有其自身的固有特点,大部分是在几千年的医疗实践过程中,以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命名,是中医学对疾病的理解的独特方法,传统的命名方法与西医学有明显的差异。这种诊疗思想与对疾病的认识融为一体,只有在这种思维指导下,才能正确运用方药调治疾病。古代有众多论述中医常见病方面的方药和书籍,并对中医常见病进行了详细论述。《灵枢·岁露》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以天地之气生。”人与大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生存、发展和健康必须以整体观出发去考虑,因此,追寻健康必须从预防、调摄身体疾病开始。人类的情志易受外在事物和环境的影响,其表现出来的思维、意志、情感、智慧、语言等,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其依源于脏腑功能的和谐与平衡,依源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因此,也要运用整体观的理论进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