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云学术传承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中国传统医学的内外交流及现代进展

各民族医学虽然在理论上、医学思想上,以及医疗实践中等,都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但它们在历史发展中又不断地相互影响交流与渗透。早在秦汉时期,汉族就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得到大量少数民族常用的药材。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从少数民族那里学会种植诸如胡桃、葡萄、菠萝等既是果蔬又是药物的植物。闻名世界的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汲取了西州、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医药经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所载的少数民族药物就更多了。各族医学在临床技术上、理论上也是相互为用。从历史上看,由于汉族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一般说,文化也比较先进,古代少数民族在相当大程度上都学习汉族文化,在医学上一方面学习汉族医学,同时也对汉族医学做出了贡献。如元代蒙古族人忽思慧的《饮膳正要》等,就是少数民族的医学杰作。这样广泛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就使各民族医学具有了一定的共性。以药来说,今日许多药物流传全国,但人们多不知其源起何处。基础理论是医学体系中较稳定的部分,但汉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却屡见于少数民族医学之中。

一些少数民族医学除吸收汉族医学之外,还吸收其他国家的医学,由此丰富了本民族的医学。例如,藏族医学既吸收汉族医学,也吸收古印度吠陀医学;蒙古族医学既吸收汉、藏医学,也曾吸收俄罗斯医学;维吾尔族医学除了继承回鹘医学、吸收汉族医学之外,还吸收了阿拉伯医学(其中包括大量古希腊、罗马医学的内容)。

学术交流必然是双向的。在中国近邻之中,中国传统医学(主要是汉族医学)传入越南、朝鲜和日本,至少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而经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传统医学在中世纪便已远传西方。阿维森纳的《医典》是当时欧洲医学的经典著作,其中便吸收了中国脉诊的内容。综上所述可见,中国传统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精深的理论、丰富的实践、对异域文化的择优吸收和不断的自我更新,使它永葆青春。这正说明,为什么在世界几大传统医学中,只有中国传统医学仍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府重视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文化遗产,大力扶植中国传统医学,并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方针。中医院、民族医院、教学院校、科研机构相继建立,学术刊物大量出版。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医史、古籍文献的发掘、整理和出版,以现代科学方法进行中药研究和临床研究,均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针灸和气功等疗法远传海外,日益受到国际医界的重视。这一切说明,中国传统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它将继续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孟庆云执笔)

【施奠邦,孟庆云.中国传统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