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3 调脾合剂
组成:苍术10g,佩兰10g,陈皮6g,炙鸡内金6g,焦山楂10g,砂仁3g(打、后下)。
功能:运脾化湿,消食开胃。
主治:小儿厌食,脾运失健证;或疳证,疳气证。症见厌恶进食,饮食乏味,食量减少,或脘腹痞闷,嗳气泛恶,多食则脘腹饱胀,精神如常,形体略偏瘦,或面色欠华,大便不调,舌苔薄白或薄腻,脉濡。
用法:每日1剂,水煎150~250mL,分2~3次服。4周为一疗程。
方解:方中苍术辛苦而温,气味芳香,其辛香开郁,苦温燥湿,芳香醒脾,辛温扶阳,能开脾气之郁,疏脾湿之蕴,散脾经之寒,舒脾运之滞,为运脾要药,是为君药;佩兰芳香化湿,陈皮理气健脾化湿,两药共助苍术运脾化湿,是为臣药;炙鸡内金消食化积,焦山楂助脾健胃消食化滞,砂仁行气醒脾开胃,三药助君臣消食开胃,共为佐药。全方燥湿理气,消食助运,不用补益、攻伐之品,健脾助运,恢复脾主运化之机,脾健则运,脾运则健,最终达到激发小儿之食欲、消除厌食之目的。
加减:舌苔薄腻,加藿香10g,厚朴花5g,以芳香化湿;舌苔黄腻,加法半夏6g,青蒿10g,以清化湿热;脘腹痞胀,加枳壳10g,厚朴6g,以理气消胀;乳食不香,加麦芽10g,谷芽10g,以消乳化食;面色不华,加党参10g,当归10g,以补益气血;大便糊状,加怀山药10g,炒薏苡仁10g,以健脾止泻;大便干,加生白术15g,莱菔子10g,当归10g,以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小儿厌食为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脾胃病证,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本病多因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偏食、挑食、饮食无规律;或恣食肥甘厚味,日久而损伤脾胃,致脾之健运失司;或因久泻之后误治;或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总因脾运失司,即《灵枢·脉度》所论:“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现脾胃失和,脾胃运化功能不健,则致厌食。患病日久,致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则变生疳证。江育仁教授针对本病脾胃失和的病机,提出“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学术观点。运与化是脾的功能,运者运其精微,化者化其水谷。故欲健脾者,旨在运脾;欲使脾健,不在补而贵在运。运脾法,并非独立的一种治法,而是属于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中的和法,具有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之功用。江育仁教授在运脾药的应用中,首推苍术。苍术药味微苦,芳香悦胃,功能醒脾助运、开郁宽中、运化水湿,正合脾之习性。黄元御云:“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止泻亦同白术,而泄水开郁,苍术独长。”张隐庵亦指出:“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江育仁教授以苍术为运脾主药,与其他药物配伍,组成多种方剂,制成煎剂、散剂、合剂、冲剂等多种剂型,用于治疗小儿脾胃疾病。如用苍术、陈皮、皂矾等组成的“运脾养血散”治疗缺铁性贫血,由苍术、黄芪、党参、陈皮、决明子等制成的“壮儿饮”治疗疳证,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此方药已成为江苏省中医院特色中成药制剂。
典型病例:
王某,女,4岁。1997年7月12日初诊。
患儿近3个月来不思进食,每餐稍食即饱,强喂则哭闹拒食,稍有腹胀,小便尚调,大便偏干,2日一行,精神活动如常,舌偏红,苔薄腻,脉细。就诊时查体:体温37.2℃,神志清,精神佳,形体偏瘦,面色欠华,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中医诊断:厌食。此乃饮食不节,脾失运化,胃失和纳。治拟运脾和中,消食开胃。处方如下:
苍术10g 藿香10g 佩兰10g 法半夏6g
陈皮6g 枳壳6g 生薏苡仁10g 莱菔子10g
焦山楂10g 砂仁3g(打、后下)
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药2周后,胃纳渐开,已欲进食,腹胀渐消,然进食量不多,大便仍偏干,1~2日一行,舌红苔薄。前方去法半夏,加生白术15g,当归10g,再进14剂。
三诊:经上治疗,诸症已愈,胃纳香,二便调,面色渐红润。用调脾合剂2瓶缓图收功。
(整理者)
韩新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育仁教授培养的第5位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