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数据结构化与知识关联方法学概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中医基础理论相关研究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一)“阴阳五行”临床研究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论,含有辩证法的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临床研究是利用中医药临床信息科学方法,将人体健康数据、环境数据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从临床实际深入认识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医基础理论。目前应用于阴阳学说研究的有聚类分析、数据建模(模糊控制)、跨年度大样本方法、统计学方法(通径分析)、粗糙集重要度分析、数据关联挖掘和因子分析等方法。

(二)“藏象学说”临床研究

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其临床研究可选择某一脏腑或某几个脏腑对其本质特征、外在表现、相互关系等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完善理论。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观察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从中发现规律,建立理论模型。运用可靠性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隐变量分析等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内脏生理功能的验证研究;运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探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uro-endocrine-immunity network,NEI)与藏象的内在联系(藏象本质研究);基于中医古籍运用数理分析方法,研究分析总结藏象理论应用情况;采用非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偏斜主成分聚类和Φ相关分析使得五脏疾病的辨证用药统计规范化,总结五脏发病规律;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统计学方法,深入挖掘古代医案对五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临证辨治规律的相关认识;通过对医案的藏象理论及临证规律,为藏象学说的理论探索及应用研究提供了科学、有力的资料佐证。

(三)“经络理论”临床研究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理论的临床研究则是通过大量临床信息的采集及分析,可分析发生于人体的、与经络相关的现象,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对经络本质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意义。有的研究采用文献回顾的方式,将网络思维的认识论和网络分析技术的方法论相结合,从复杂网络的新视角探讨经络研究。

(四)“气血津液理论”临床研究

气、血、津液均是人体内的基本精微物质,是产生一切机能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也是临床重要的辨证及施治手法的理论依据,其临床研究是通过对病历信息的分析,可了解中医临床信息与中医气血津液理论的关系,深化对其学术认识。中医认为气、血、津液的动态变化可反映人体脏腑功能的生理与病理变化,如通过对古代医案分析,发现病证与气血津液辨证论治体系的关系。

(五)“六经辨证理论”临床研究

六经辨证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它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为基础,结合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与缓急等因素,对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借以判断病变的部位、证候的性质与特点、邪正消长的趋向,并以此为前提决定立法处方等问题的基本法则。其临床研究是通过结合中医临床信息进行六经辨证相关假说的实用性及科学性验证与评价。通过数学聚类分析的原理,揭示六经辨证的方法步骤;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揭示现代中药配伍用量与六经辨证的关系。

(六)“证候学”临床研究

中医证候指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患者个体当时所处特定内、外环境本质的反映,它以相应的症、舌、脉、形、色、神表现出来,能够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病势等病机内容,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其临床研究是通过分析证候与其他中医临床信息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不同角度了解证候的本质、证候与其他临床要素之间的关系,对证候判定标准等进行评价及应用,从而完善中医证候理论。例如,在足够量数据的支撑下,可分析疾病、地域、人群的证候分布特征;选择疾病不同时期的证候数据,可分析疾病不同时期的证候特征及证候演变规律或慢性病不同并发症的证候分布及相兼规律;通过对证候相关性进行分析,可获得证候相兼特点;通过分析某证候的临床表现,可进行证候特征研究,选取不同的数据集,可分析不同疾病、性别、年龄、不同地域人群的证候特征;在证候诊断标准研究方面,既可通过临床实际分析总结证候判定标准,也可分析既有国家、行业的证候诊断标准与临床实际判定结果是否一致,从而找到适用性更好的证候诊断标准,或对证候诊断标准进行科学的评价,也可发现临床实际中,医生在证候判断中存在的问题;也可通过临床症状、症状组合、体征、检查指标与证候及证候变化的关系研究;证候与预后的关系研究等等。这些基于临床实际数据得出的证候研究结果,对完善证候基础理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七)“病因病机理论”临床研究

病因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病机则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机制。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论是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形成的。现代中医临床研究累积了大量资料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病因病机特点,分析不同病理因素的作用及相互影响,完善病因病机理论。如通过对古籍医案或者临床中积累的大量临床信息资料进行采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疾病的常见病因规律,验证研究结论。

(八)“治则治法”临床研究

“治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获得的客观资料,在对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与判断的基础上,制定对临床理法、处方、遣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方法。“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即是治则的具体化。治则治法的临床研究是在临床科研数据中,完整地保留针对不同患者个体,由不同地区、不同医生及不同学术流派干预疾病的方法及措施,系统总结这些内容,对于丰富中医学治则治法理论十分重要。结合临床疗效评价,可对这些治则治法进行评价,进一步研究这些干预措施的有效病例,与无效病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相关病证的有效治则治法、疗效特征,从而优化治则治法理论,进一步提高疗效。

(九)“五运六气学说”临床研究

五运六气简称为运气,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是古人对自然环境和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高度认知。其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作为演绎工具,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通过临床信息,分析研究五运六气的对应关系,对五运六气学说的科学性进行更客观、全面的评价,或发现新的知识规律。如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采用多因子综合和从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指导临床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