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三部六病应用:刘绍武《仲景证治观》钩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编写说明

据《刘绍武讲评〈伤寒杂病论〉》记载:“三部六病学说首次讲授于甘肃天水,时间是1944年8月至1945年5月,每日下午3~6时,为期8个月,内容为《仲景学术观》《仲景证治观》和《仲景药能观》三部分,这三部分遵循的学术原则是立纲、归类、正误、补缺。曾整理出近30万字的油印资料,不幸遗失。当时听讲者有十几人,如张辅轩、赵碧云、和克俭、张仁、郭吻之、郎玉阶、徐光第等。此《仲景证治观》是根据李瑞安于1949年11月29日抄录之笔记校编。”《经方三部六病应用》是笔者研习三部六病所做的方剂学笔记,即源自刘绍武先生的《仲景证治观》。《仲景证治观》原书记载《伤寒杂病论》方剂272首,每首方剂下列主症、副症、方剂、煎服法四项。如《仲景证治观》第一首方剂桂枝汤条:

主症:脉浮缓(脉浮),头痛项强,恶风寒,发热,自汗。

副症:鼻鸣,干呕,肢节烦疼。

方剂: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煎服法:上五味,img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令遍身imgimg似有汗者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服。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之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笔者阅读《仲景证治观》时,觉相关方剂的内容言简意赅,里面的主症和副症皆为刘老的毕生经验凝练而成,然不够有趣,为了让其更加生动活泼,便于理解和应用,便收集三部六病流派的相关书籍及自己多年来对三部六病学说的体悟和运用,对刘老的《仲景证治观》进行重新编排整理,整体思路是以三部六病的学术思想为主导,对三部六病进行简述(三部六病简述内容源自三部六病医学网),并且将《伤寒论》115方及《金匮要略》中的大部分方剂,全部纳入三部六病体系内,每方下分以下几部分。

【主症】以《仲景证治观》中刘绍武先生的经验为基础,融合笔者个人的应用体会或参各名家经验,且以描述每个方证自己独有的特异性症状、贴近临床实用为原则。

【副症】因中医界习以辨证论治为主,辨病论治为辅,故而副症以疾病为主,兼以主症未述之症状(次要症状)或应用性症状。

【方剂】方中药物排列按照《伤寒杂病论》中原方药物的排列顺序。若原文有加减法,则附于此。若见康治本《伤寒论》所载之方剂,则药物顺序及用量按康治本《伤寒论》,因康治本《伤寒论》是最原始的《伤寒论》版本。

【煎服法】参《仲景证治观》,照录《伤寒杂病论》原书煎服法。

【验案】每个方子最多选择2个相关联的验案,无则阙如,验案以刘绍武先生的医案为主,三部六病流派相关传人的医案以及笔者验案一并收录,验案中因认识不同,对同一个方剂所归六病属性的认识并不一样,不做具体评价,偶有以“黎崇裕按”的形式列举刘绍武先生对此方的具体认识或评价。验案末尾一般都标明出处,凡没有出处者均为尚未公开发表的验案。

在整理的过程中,承蒙李国栋老师悉心指导,以及马文辉主任提供相应未正式发表的验案,在此谨表衷心感谢。还要感谢李国栋老师、欧阳卫权老师作序,陈余粮先生作跋。

限于笔者的水平,加上学识有限,或许有曲解三部六病之处,或有未能理解三部六病之意,乃因笔者愚钝,与三部六病学术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