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学与师承
1.郑仲宾的影响 惠伯先生的父亲郑方,字仲宾,幼时拜义父、著名火神派代表人物郑钦安先生为师学习3年,当时主要学习的是中医经典如《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因其当时年幼,未能深入学习领会火神派的精髓,又未跟随钦安先生临床。在仲宾先生的相关记录中,未发现广泛使用火神派的独门治法——大剂姜、附、桂等辛温之品,而是以治疗温病而驰名。但钦安先生擅治重症、药物剂量重的特点在仲宾先生和惠伯先生的行医过程中都能看到一缕影子,而且父子俩对钦安先生的“贵在认证之有实据”等观点都极为推崇。
仲宾先生面对的是一定规模的温病疫证流行,且曾随军为医,方法复杂了不行,效果慢了也不行,故而结合先贤,强调温病分温热、湿热,简化诊断;温病早下,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止疾病传变等。这些学术思想惠伯先生都继承了下来,并进一步条理化了温热、湿热如何区分,如何分证论治,并把温病的诊治方法扩大到非温病范围,简化组方过程,强调以法创方,以方系病。惠伯先生自幼随父学医,后又共同创建并运营“泰和祥”中医药馆,虽然仲宾先生的著作未能流传,但其临床经验通过言传身教,传给了惠伯先生,比如如何治血证、重视舌诊等经验。
仲宾先生的影响还体现在教育上,他本身从事教育,有丰富的经验,对惠伯先生的教育面宽识广,对后来惠伯先生研读经典,学习西医,兼容并包等是有影响的。
郑方对惠伯先生早期学术思想的形成,尤其是温病领域,起了关键性作用。
2.李建之与承淡安 李公建之的独子李重人先生(后来也成为一代医学名家),在仲宾先生执教的昭文私塾念书。郑李两家为世交,建之公本人在治疗温病方面颇有名气,两家时常交流,并不藏私。惠伯先生年轻时,向建之先生拜师学习3年,除临床经验外,对惠伯先生从“喜用仲景方”到“广用温病方”的转变亦起到了一定作用。
惠伯先生通过函授的方式,向江苏的承淡安前辈学习针灸。在惠伯先生早期的行医过程中应用了一些针灸的方法治疗疾病。在后来的记载中也可见到针灸内容。惠伯先生在其手书的自传中明确记载了这一过程,推测针灸中的经络学说也影响了惠伯先生的临床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