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文化概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不断地汲取和融合了祖国母体文化中的各种思想营养,同时也吸收了外国异质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它始终紧扣历史脉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赋予新的内容。

(一)先秦时期诸子之学

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极其重要的阶段,它处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开创时期,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是几千年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时期思想和学术十分活跃,百家并起,学派林立,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杂家等著名学派,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儒家是先秦诸子中颇有影响的学派,由思想家孔子创立。孔子建构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学说。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是一个哲学范畴,最本质的含义是“爱人”。“仁”是人的本质,凡是人都有“爱人”的义务,“爱人”具有绝对和普遍的意义。

“礼”是外在行为的规矩准则,包括秩序体系、行为规范、法律纲纪、修身依据、治国之器等。在政治层面,“礼”是立国、治国的纲纪,国家的组织系统、典章制度、法度等,都依靠“礼”来维系;在教育层面,“礼”是一种教育方法,旨在培养人的理想人格;在社会层面,“礼”是群体性生活的秩序,是人伦活动的规范。

道家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世界本源。“道”为天地之母,化生了天地万物。“道”不可言说,表现为“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是“无”,“天地万物”是“有”,“道”生“天地万物”,就是“无中生有”,即世界的一切都是“道”所派生的。

墨家曾与儒学一起并称为先秦时的显学。墨家主张“兼相爱”,认为爱是不分亲疏、不分厚薄、没有等级的、普遍的爱。墨家主张节用,反对厚葬一类的奢侈;主张“尚力”,强调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即所谓“赖其力者生”。在先秦时,其影响很大,“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吕氏春秋·仲春纪·当染》),但到秦汉以后,墨学逐渐消失。

法家代表人物是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及韩国的韩非。由法、术、势构成其思想体系,即以政令、策略和权势三者为法家的理论基础。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崇尚暴力,主张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另外,还有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以孙武、孙膑为代表的兵家以及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等,百家并起,盛极一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二)汉唐时期的经学、玄学

汉唐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和走向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思想文化有极大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几种思想理论形态。

1.汉代经学

汉代经学是汉代思想文化表现的特殊理论形态。西汉初,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推行,儒学被定于一尊,儒家思想成为官学,变成了国家的权威理论,作为儒家思想文化的载体的儒家著作为统治者所推崇,被奉为经典。西汉统治者尊《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至东汉又增加了《孝经》《论语》,合称“七经”。为了加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从汉文帝开始朝廷便设立博士,至武帝时“立五经博士”。不仅如此,经学与仕进相结合,朝廷推行“以经取士”制度,经学家名为“经学之士”,可以做官,公卿、大夫、士吏大多由经学出身,形成了“累世经学”。至两汉之际,分化形成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派别,至东汉虽已走上僵化,但它适应了汉代政治统治的需要,曾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2.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是汉代经学衰微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想文化理论形态。其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嵇康、阮籍等。魏晋玄学是以《老子》《庄子》《周易》,即所谓“三玄”为主题,表现出以援道入儒,用道释儒的特点。玄学作为儒与道相结合的理论形态与两汉经学有显著区别,它以“贵无”为宗旨,在“贵无”思想的影响下,玄学家们鄙视世俗,故作旷达,言谈风度代替了缙绅礼仪,抽象思辨的玄谈代替了章句训诂。

(三)宋明时期的理学

宋明理学称之为道学,又称之为新儒学,历时七百余年,比历史上的经学、玄学、佛学统治时期都长。宋明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流的产物,抑或说是在儒学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道教、佛教的思想而建构的一种新儒学思想体系,理学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新理论建构,在学术主旨和学风问题上较之前代有显著的变化,过去为孔门弟子“不可得而闻”的“性与天道”成为理学的中心问题。不仅如此,理学家抛弃了汉儒注经的传统,不重训诂而重义理,义理之学取代了章句之学。

(四)清代儒学

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士大夫阶层面对清政府的统治,内心变得愤激和沉郁。再加上自明代就开始的资产阶级萌芽以及后来的西学东渐,在新思想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儒学失去了过去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包容了明代以来的叛逆精神,吸纳新的思想,变通儒学的原则,以适应新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表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启蒙思想的兴起,二是在文学艺术上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叛精神,三是对传统文化的总结。

以上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大概历程,从先秦的初创到清代的总结,中间经过曲曲折折、起起落落。然而在历史长河的蜿蜒流淌中,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主导、主干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