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证论治
主动脉夹层在中医学中属“心痹”“心痛”范畴,心脏是维持血运的原动力,脉管为血运通道,血液运行与血管、心功能有密切关系,共同完成血循环,而正常的血液循环运行不息,周流全身,营养四肢百骸及五脏六腑。心主血脉,在液为汗,津血同源。若心气不足,则鼓舞气化乏力,血行不畅,血中津液不得流行输布,水气弥漫留住,津液外渗而积痰成饮。百病皆因痰作祟,痰既是产物,又是病因。
胸腔积液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饮后水流胁下,咳唾引痛”描述相似,中医将其归入“悬饮”范畴,多因中阳素虚,复感外邪或脏腑内伤,导致机体津液运化失司,则致水湿内蕴、痰饮内停于胁下;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失调,则三焦水道壅闭,蓄而成饮,饮停胸胁,脉络受阻,气机不利,水气上迫于肺,肺气下行受阻,血不循经,气血逆乱,气滞血瘀,血瘀则水停。
又云“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故留于心胸及心下之饮,亦可归入支饮。支饮是指痰饮停滞胸膈,阻碍肺气宣降而引起的以咳喘为主症的肺部疾患。肺系诸疾,肺部感染重症者可有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发绀。也可闻及湿性啰音,并发胸腔积液。
因此,高利教授论治主动脉夹层术后合并胸腔积液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思路,核心是针对其“痰、瘀”的核心病机,选“活血化瘀”为通治之法,根据患者体质及所处的不同疾病分期特点进一步辨证,加减化裁。具体通治的基本药物与分期化裁如下。
(一)通治药物
通治以活血化瘀为主,以西药氯吡格雷及依诺肝素钠,并根据患者不同时期配以不同的活血化瘀中药作为通治药物。《中国颈部动脉夹层诊治指南》(2015)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均可预防症状性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患者卒中或死亡风险(Ⅰ级推荐,B级证据)。临床上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CAD患者出现伴大面积脑梗死、神经功能残疾程度严重(NIHSS评分≥15)、有使用抗凝禁忌时,倾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果夹层动脉出现重度狭窄、存在不稳定血栓、管腔内血栓或假性动脉瘤时,倾向使用抗凝治疗。文献检索中中药活血化瘀以“川芎、赤芍、丹参”为主。
(二)分期化裁
早期患者意识不清,双侧胸腔积液较多,痰稀薄,喉中痰鸣,中医分析属脾虚水湿内聚,予中药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健脾温阳利水之味。瓜蒌薤白半夏汤首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云“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瓜蒌中分离得到的氨基酸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所含天门冬氨酸能促进细胞免疫,有利于减轻炎症,减少分泌物,并使痰液黏度下降而易于咳出;薤白辛散温通,善于散阴寒之凝滞、通胸阳之闭结,为治胸痹要药。治寒痰阻滞、胸阳不振所致胸痹证;半夏辛温而燥,功善燥湿浊而化痰饮,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
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其曰:“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葶苈大枣泻肺汤由葶苈子、大枣两味药组成,具有泻肺行水、下气平喘之功,治疗具有邪实气闭、喘不得卧等症状之支饮或肺痈。其中葶苈子既有强心之力,又有泻肺行水之效。葶苈子入肺、心、脾、膀胱经,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脉,为气血运行动力;肺主宣发肃降,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肺朝百脉,可助心行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脾主运化水湿,膀胱为水之出路,故葶苈子有源有路,通则有泄,祛邪更有出路。葶苈子强其心脉,利其心水,引水下行,通利膀胱,标本同治;另外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辅之官,心主血,肺主气,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可助气血运行,故心病可治肺,葶苈子泻肺利水,肺气通调,则君主自明。大枣甘缓补中,补脾养心,缓葶苈子性急泻肺下降之势,防其泻力太过,共奏泻肺行水、下气平喘之功。
方中配伍白术、桂枝、甘草,乃苓桂术甘汤加减化裁,《金匮要略》中提出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故治疗当予温阳化饮、健脾利水;同时加用郁金、木香,郁金辛苦性寒,又行气解郁;木香功善行气止痛,两药配伍同用,行气止痛力增,适用于气滞或气滞血瘀之痛证。远志配伍石菖蒲,两药同入心经,均有祛痰宁神,使气自顺而壅自开,痰浊消散不上蒙清窍。
后期患者无憋闷及咳痰,呼吸顺畅,胸腔积液明显减少,中医以理气通络散结,活血补肾填精为主。覆盆子丸出自《圣济总录》加减化裁,具有温顺脏气,补益下经作用,用于元脏虚弱,昏倦嗜睡,头眩痰唾。加用鸡血藤苦泄甘补温通,入肝经血分,可补血养血活血;路路通苦平,归肝、肾经,祛风活络,通经,两药配伍共奏补益气血、通络止痛之功。
因此,高利教授选活血化瘀为通治之法,再根据患者体质及所处的不同疾病分期特点进一步辨证,加减化裁,从而痰湿得清、邪气得祛、正气得养而心神得护,而奏祛邪扶正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