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扣些功德算了
儒家文庙。
一座大殿。
大殿之内,香火鼎盛,烟雾缭绕。
殿内的光线略显昏暗,只有香火的微光在闪烁。
为这座庄严的大殿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庄重。
大殿中央,是一座巨大的神台,上面供奉着四尊巍峨的神像。
这四尊神像面容慈祥,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
他们的身上散发着淡淡的光芒,仿佛与天地间的灵气相连,给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
在神像的周围,摆放着七十二尊陪祀神像,每一尊都栩栩如生,神态各异,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座大殿。
而就在这时。
一道声音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至圣先师,许白蔹两人此间出手,已经坏了规矩。是否将他们二人拘押回功德林。”
开口说话的是从神像内“显圣”现身的老家儒士。
此时大殿内,全部神像都“显圣”现身,位于自己的神像前。
一位长须飘飘的老者,眉头紧锁,也沉声开口道:“许白蔹和浅明惜二人,身为儒家弟子,却公然违反规矩,出手干预“世俗因果”之事,这确实是坏了规矩。”
话语中透露出对许白蔹和浅明惜行为的不满和失望。
另一位中年儒者则轻轻摇头,叹息道:“此二人天赋异禀,修行有成,本是我儒家之幸。可如今却为了“个人之愿”而破坏规矩,实在令人痛心。”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两位弟子的惋惜和遗憾。
大殿内的气氛变得愈发凝重。
众儒士议论纷纷,声音低沉而严肃,仿佛每一句话都承载着沉重的责任。
一位面容“年轻”的儒士,眉头紧锁,目光坚定,开口道:“许白蔹和浅明惜二人固然有错,但他们的行为也揭示了我们儒家规矩的不足之处。或许,我们应该反思并改进规矩,而非单纯惩罚弟子。”
他的话语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一圈圈涟漪。
众儒士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一位老者站起身来,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年轻人说得有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规矩,而不是让规矩束缚了我们的手脚。”
而主位上的四位也开始议论。
一名略显落魄的老儒士开口说道:“老三啊,刚刚最先开口说话的两人,好像是你的门下弟子吧?”
他姓荀,又由于在世俗王朝考取的功名是秀才,所以又叫他荀秀才又或叫他荀老先生。
他位列文庙第四圣,地位仅次于至圣先师、礼圣、亚圣。
而他刚才说的老三,说的就是亚圣。
亚圣闻言,微微点头,道:“确实是我的门人弟子。至于浅明惜他们二人虽然犯了错,但念在初犯,且事出有因,我看就在他们的功德簿上,扣上一些功德,以示警戒,如何?”
话语中透露出一丝宽容和仁慈。
这与他的根本学问很是相同。
他对浅明惜两人很看好,虽然他并非自己这一脉的弟子,但并不妨碍自己对这种“好苗子”,寄予希望。
“嘿嘿,老三此言,善,大善!”
“那我就在这里替那两个孩子,谢谢您这位长辈了。”荀秀才嘴角微翘,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他深知亚圣、礼圣两人的性格,知道如何能够说服他们。
至于默不作声的至圣先师?
他可是知道他对浅明惜和许白蔹这两人可是“寄予厚望”。
所以在他这里根本不用慌好吧。
现在亚圣这里已经搞定了,只剩下礼圣这里了。
于是。
荀老先生故意装作一副为难的样子,叹息道:“唉,浅明惜是我的弟子,但许白蔹这个孩子也是我们这群老不死的看着长大的,他虽犯了错,但也是情有可原啊。
“再说浅明惜吧,出了今天这件事,我这个做先生的也有责任啊。只是,如今事情已经发生,我们总得想个办法解决才是。”
说着,他偷偷地瞥了一眼礼圣,只见他眉头微皱,似乎正在思考对策。
荀老先生心中一喜,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起到了作用。
他趁热打铁,继续说道:“依我看,不如就这样算了。他们二人已经受到了教训,相信以后也不敢再犯。而且,他们的潜力巨大,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我们若是过于苛责,岂不是埋没了人才?”
荀秀才一番话,既表达了对弟子的爱护,又暗示了许白蔹的潜力,让礼圣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礼圣闻言,缓缓睁开眼睛,他的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虚妄。
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道:“荀老四,你既然都这么说了,那此事便就此作罢。”
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荀秀才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这次又成功地化解了一场危机。
嘿嘿嘿。
不愧是我。
而亚圣也微微点头,对礼圣的决定表示赞同。
大殿内的气氛终于缓和了下来,众儒家圣贤也都松了一口气。
等众人散去。
一直不曾开口的至圣先师望着那个得意忘形的荀老秀才说道:“秀才,该收敛一下了。”
荀秀才闻言,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他转身望向至圣先师,眼中闪过一丝敬畏。
至圣先师虽未言明,但荀秀才却能从他的眼神中读出深深的警告。
好吧,自己确实有些得意忘形了。
是该改改了。
至圣先师的目光透过殿门,投向遥远的虚空,那里仿佛有佛光与道韵交织,隐隐有异象浮现。
他轻轻摇头,心中涌起一股不爽。
佛道两家,竟然敢插手他们儒家内部之事,真是岂有此理!
虽然不是那两位的授意,但是还是有些不爽。
不过,想到浅明惜和许白蔹两人的出手,他的心中又不禁涌起一丝欣慰。
那两人,不愧是儒家的好弟子,没有白费自己的一番“心意”。
他们那一拳一脚,不仅打出了儒家的威风,更是给了佛道两家一个响亮的耳光!
想到这里,至圣先师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
然而,他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毕竟这只是“小辈们”之间的争斗。
他作为儒家至圣,自然不会过多干涉。
更何况,他相信自己儒家的弟子们有能力处理好这些事情。
此时,荀秀才已经收敛了笑容,恭敬地站在一旁,不敢再有多余的动作。
他知道,至圣先师虽然平时和蔼可亲,但一旦涉及到儒家的大事,他的威严便无人能够挑战。
毕竟眼前这一位可是咱们儒家在上古岁月时的扛把子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