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森林奥义书
第一章
第一梵书
唵!这祭马的头是朝霞,眼睛是太阳,呼吸是风,张开的嘴是一切人之火。这祭马的身体是年,背是天,腹内是空,腹外是地,两胁是方位,肋骨是中间方位,肢体是季节,关节是月和半月,腿是白天和夜晚,骨是星星,肌肉是云,胃中未消化的食物是沙砾,血脉是河流,肝和肺是山岳,毛是药草和树木。前半身是太阳升起,后半身是太阳落下。哈欠是闪电,抖动是霹雷,尿是雨,嘶鸣是语言。(1)
注:唵(Om)是印度古人在吟诵吠陀时,用于开头和结尾的感叹词,在奥义书中有时也沿用。更重要的是,这个音节已在奥义书中获得神圣化。
祭马是在马祭中用作祭品的马。马祭是印度古代的一项重要祭祀。通常是国王放出一匹祭马,让它周游世界。国王或王子带领队伍跟随和保护祭马,所到各个国家的国王或自动称臣,或被征服。一年后,顺利返回,便举行马祭,杀死和分割祭马,投放祭火中。凡成功举行马祭的国王被认为是世界之主。《摩诃婆罗多》第十四篇《马祭篇》描写般度族坚战王举行马祭,可参阅。
“一切人”(Vaiśvānara)是火的称号,也特指腹中消化食物之火,见后文5.9.1(三个数字分别代表各奥义书中的章节颂数,下同。——编者)。“祭马的身体”中的“身体”一词原文为ātman。ātman的原始意义是呼吸或生命气息,在奥义书中的常用义有两种:一是自我或灵魂;二是作为人称的我或自己。但有时也用作身体、本质和本性等意义。用作身体的意义时,指有别于肢体的整个身体。“方位”指东南西北上下。“中间方位”指东南、西南、西北和东北。
白天产生于祭马前面的祭钵。它的子宫是东海。夜晚产生于祭马后面的祭钵。它的子宫是西海。它俩成为放在祭马前后的两个祭钵。这祭马成为骏马,负载天神;成为快马,负载健达缚;成为烈马,负载阿修罗;成为普通的马,负载凡人。确实,大海是它的亲属,是它的子宫。(2)
注:“祭钵”用于盛放祭神的苏摩汁。健达缚(Gandharva,或译乾达婆)是天国歌伎。阿修罗(Asura)是与天神对立的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