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五)不同的年轻人
20岁,应该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上大学,工作,还是哺育后代,不管是哪一种都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每天经历体验的生活,面对的群体不同。没有所谓被定义的生命秩序,生活的问卷也没有正确答案,每一阶段都要去体验。
凌晨一点,正要放下手机睡觉,微信朋友圈弹出一条更新动态,是小学同学小白发的“收工了”,配图是一张汽车的发动机。小白高中便辍学开始学修车,面对零零散散的汽车配件诚诚恳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习技术,见过各种各样的车型也越来越有经验,工作在凌晨更是常事,糊满双手的机油,一颗充满热爱和积极生活的心,悬挂的灯照耀着年轻人的梦,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现在进入一家4S店有了稳定工作。放下手机我羞愧难当,作为一名大三学生,每个月拿着家里给的生活费大吃大喝,不好好学习,虚无飘渺的活着,也是大部分学生的真实写照。回到家里亲戚问道:“现在还上学吗?大几了啊”,我应到:“上呢,大三了”“上学好啊,不像现在有的小孩,小小年纪就不上学了,没文化只能干苦力活,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我沉默不语,心里暗暗想:只不过披着光鲜亮丽的外衣,世俗体系中的体面,实则像花瓶一般,外强中干,没有实质的内容,透着清澈的愚蠢。而世人的眼光却总是不公,抱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心态,主动为学生洗白,而轻视其他以外的人群,这些传统的观念拼凑不出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观点。
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养活自己不依赖父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提早走入社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领略人情世故,所遇到的问题和客户对象往往比学校里的更复杂棘手,其中的苦和难只有自己明白。
干爹的儿子今年三十了,还整天在家里不工作和父母伸手要钱。二十多岁结婚生孩子,从养一个到养三个,家庭的负担重重压到老夫妻的肩上,省吃俭用,打几份工。干爹还患有糖尿病,身体瘦小,每天为还信用卡和挣不到钱犯愁,老父亲和老母亲也经常生病,他总是往返于市里和村里,分身乏术,而家里的儿子儿媳整体围着孩子转,花大价钱买婴儿辅食,婴儿专用品,却不知都是智商税,没钱了就和父母要,和寄生虫没有区别,巨婴无耻,不懂得心疼父母。如果一个人到而立之年还没成熟,不主动承担家庭的责任,为父母分忧,等到寿终正寝才醒悟,怕已追悔莫及。
当然还有很多人在默默耕耘,对抗着生活。村子附近建立了一个新型工业区,其中有一个“硅芯片”生产公司,工资高但活也重,招聘了几千人。村民们下了班来到商店,一个青年三十几岁却像五十几岁,头发斑白了许多,消瘦的脸庞,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脊背,还依旧与之对抗。这样的工厂,工人很大几率会患上“尘肺”,很难治愈,用耗费生命的本钱为代价来换取生存的根本。
在梁晓声作家的作品(我心灵的觉醒)中写道:在西线的列车上,一车厢民工要赶去煤矿打工,一个民工说,几年前死一个采煤的农民工,矿主才赔偿一万多元钱;现在,死一个矿工,真的给二十万吗?目前正是国家发展需要煤的时候,所以咱们的命也就比以往值钱多了。读到这一段我不禁心痛,生命的重量何时能用金钱来衡量和估计,可这群民工忘了自己,更不曾想过踏上回家的归途,即使会遇到矿难也不畏惧退缩,书里和现实的民工一样,为了让家人过的更好而无私奉献着自己,一个个民工构成了无奈心酸的现实民工人场景。
——谨以此篇献给那些默默奋斗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