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老朱:都察院监督贪官的地方,怎么里面全是贪官。
【明宣宗继位的时候,都察院贪污成风。】
【明宣宗因此制定改革措施,并为都察院规定了新的职能。】
【宣德三年(1428年)八月,明宣宗任命顾佐为都御史。】
【并罢免了北京和南京都察院的43名不胜任的官员。】
【接替者都要经过严格考查。】
【明宣宗对都察院的办事程序和组织都加以规定。】
【都察院的职责也被扩大。】
【新增的两个主要职能:重建兵员名册和视察边境各省。】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至宣德九年(1434年)期间,明宣宗专门规定了一些御史监察的任务。】
【并在以后加以制度化。】
【它们包括视察军屯、建设项目和京营的情况。】
【以及监督南直隶的征税和通过大运河至北京的漕运。】
【监察工作渗透到明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以及外廷和内廷的所有领域;】
【它的活动遍及民事、军事、财政和司法几个方面。】
【它在监督行政工作的运转,和向皇帝进行政策进谏方面,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至宣德九年(1434年)期间,御史们使240名以上的官员降职。】
【并使其他一些官员任职、复职或得到提升。】
【他们还呈上247份弹劾奏折,至少揭发659名官员和其他17人。】
【同时还呈上251份其他内容的奏议,向皇帝提出忠告和劝谏】
【经过宣德三年(1428年)大规模的机构改革。】
【明朝御史的情况大为改观,在批评时更加直言无忌。】
【他们还提出直率的忠告。】
【不过在触及皇帝私人行为时,他们也会迟疑不决。】
【因为担心会带来相应的处罚。】
【虽然明宣宗对他们表示尊敬,但他对玩忽职守和滥用职权的御史也是严厉的。】
【这些人被降职、关押或流放,但对他们不处死刑。】
.....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时空。
老朱一看到光幕上写着“都察院贪污成风”就火大。
都察院监督贪官的地方,怎么里面全是贪官?
狗这些狗官,自己杀了这么多,都没见少点。
老朱生平最恨贪官了。
没想到,wield连都察院这种纠察贪官的地方,都是贪官满地走。
看来自己还是不够狠,得再杀几波。
等自己快死的时候,还得顺手带一大波狗官下去。
......
【明初,统治者虽然对佛教控制非常严格。】
【但鉴于佛教的政治功能,又积极扶持、利用佛教为朱明王朝服务。】
【加之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各位皇帝对佛教极感兴趣,给予佛教以强有力的扶持。】
【虽然明初几位皇帝比较尊崇佛教,但他们也多勤于政事,比较有节制。】
【至宣宗时,渐开明代皇帝过度崇奉藏传佛教之门。】
【宣宗执政时期,继承了永乐时期推崇佛教的政策。】
【对藏僧“礼之益厚”,大量封授、供养佛教僧人。】
【宣德时期,宣宗不断为崇信藏僧修建寺院。】
【据后人考证,朱瞻基及后妃在京城总共修建佛教寺院达九所。】
【其中新建一所,重建六所,重修三所。】
【并认为宣德年间开启了明代中期帝王、后妃在北京大量修建佛教寺院的风气。】
【此外,在其他地方宣宗朱瞻基也支持一些寺院的兴建。】
.....
大唐,唐太宗时空。
“这大量修建佛教寺院的风气虽然是朱瞻基开启的。”
“但归根到底,还是这朱元璋跟朱棣开的坏头啊。”
......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时空。
老朱有点尴尬,自己好像是有点过于支持佛教了。
是得改改了。
......
【朱瞻基统治的期间内,体恤民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坐皇宫九重,思田里三农”,这的确是关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朱瞻基的真实心态。】
【他继续推行洪武朝以来的招人垦荒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
【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京畿地区发生了蝗灾。】
【朱瞻基派遣官员前去指挥消灭蝗虫。】
【他仍不放心,特意谕旨户部,告诫他们往年负责捕蝗的官员害民的危害一点也不比蝗灾小。】
【因此要严禁杜绝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
.....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时空。
“不错,说的不错,狗官造成的危害有时比蝗虫还要大。”
老朱还挺满意,至少朱瞻基不是那种傻乎乎,不知道下面发生着什么的皇帝。
.....
【还做有一首《捕蝗诗》颁给臣子。】
【宣德七年,还减免了因遭受水灾的嘉兴、湖州等地。】
【宣德八年也减免了不少灾区地区的赋税。】
【朱瞻基统治的10年间,多次下旨为民解困。】
【宣德元年(1426年)七月,罢湖广采木。】
【宣德五年(1430年)二月,罢工部采木。】
【宣德三年(1428年)十一月,锦衣指挥钟法保请采珠东莞。】
【朱瞻基不但没有同意,还认为他是想用这种扰民的事情为自己谋求利益,将他逮捕入狱。】
【他还多次蠲免税额、积欠柴炭草,免除在京工匠中年老残疾和户内无丁力者的匠籍】
【明宣宗在登基后,多次与臣下分析探讨前代帝王为政的得失。】
【并以此为镜鉴,反复告诫朝臣及沿边守将:“天下虽安,不可忘武”。】
【“毋谓已安,虽安不可忘危”。】
【“今国家无事,边塞无警,可以安逸。然居安虑危,乃保邦之道”。】
【他把整治武备与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紧密联系在一起。】
【认为“自昔圣帝明王御天下,所以治乱御侮,安内攘外,为久安之计者,必在严饬武备,修明军政。”】
【只有常保戒虞之心,武备不弛,才不会招致祸患。】
【国家与社会的安宁才能得到长久保障。】
【在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颁布的《御制帝训》中,明宣宗对修武与安邦的关系作了系统阐述。】
【表达了自己的国防观念与思想。】
【他明确指出:善于统治天下者,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因为祸乱常常起于不测,不戒不虞,就无法应对危机从而维护好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