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听狐说话聊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种梨》系列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逗你玩儿的魔术

《种梨》其实讲的是个小魔术。

有一村民在集市上卖梨,这物美但价高。这时候,来了一道士,穿得破破烂烂,却向那卖梨的讨梨吃,那卖梨人呵斥他也不走。卖梨的生气了,大加责骂。可以理解,人家做生意,你说你穿得破破烂烂往那儿一站,像啥?形象代言人吗?那谁会买这梨?那道士还不死心,说你这车上上百颗梨,我只要一个。对你又没啥损失,你生个啥气?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旁观者也劝那卖梨人给道士一个烂梨打发他走,这卖梨人偏偏是一根筋,死活不肯。

这时有人觉得吵吵闹闹真麻烦,便出钱买了一个给道士。话说现在不是有那种小骗局吗?两人装成没钱,在一旁使劲儿闹腾,别人又嫌麻烦的,便掏钱了。这样的情况在促销和贪小便宜中是屡见不鲜的招数。

这道士一得梨,便道了谢招呼开了:“我这出家人是不吝啬的。我有好梨,送给大家吃。”周围的人这奇怪了:咦,那你既然有梨,干嘛自己不吃,死乞白赖要别人的?

道士的回答就可爱了:“我特需此核做种。”于是他捧着梨,快吃完时,便把果核放在手里,放下肩上的铲子。

接着便是种梨了,道士用这铲子在地上挖一小坑,放进核盖上土。又向人索要水。有爱看热闹的竟从路边的店里拿来开水!道士便若无其事地淋了上去。

有土有水,但这核是沾了热气的,这水又是开水。按理说,这梨无论如何是长不起来的。再者,即使能长出苗,那等它开花结果又不知是何时了。

可令人惊奇的事发生了:只见众目睽睽之下这梨树像杰克的豆苗一样飞快地长了起了来。我们来看蒲公是怎样写的:“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叶,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天哪,这发芽、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居然在瞬间就完成了!感觉在放电影似的。

道士便把梨分给了围观的人。最后很奇怪的是那道士把梨树给砍断扛着树干离开了。又不是王戎钻李,干嘛把树都给砍了?

接着谜底就出来,那卖梨的人见道士在那种梨自己也去看,竟然忘了自己的摊位。做生意,乃至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忘记自己手头上的事情而过多地去关心不相干的事。结果那卖梨人回来一看:(借用星爷的口头禅)不是吧!自己的梨全没了。

这才明白过来,原来那小子是做无本买卖的,借花献佛!

再仔细看车上一个把手不见了,是被人刚凿断的。卖梨人心里那个恨,赶紧去找。转过墙,见到断把被扔弃在墙边,才明白那梨树树干就是这个东西。而那道士也不见了,集市上的人全笑话这个卖梨的。

其实在今天看来这不过是一小魔术,而在当时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当时的人应该会认为那道士仙风道骨且仙人下凡。

附原文: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沈,道士接浸坎上。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方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丰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老千记:我不是教你诈

关键词:诈骗

刘墉在《我不是叫你诈》的系列书中曾讲述了很多骗局的故事,而这类街头骗术的故事在古代也是早有先例,且让我们而回到聊斋中来。

《种梨》表面上看去只是一个卖梨人被魔术给耍了的故事,而当我们细细看来,便会发现:这所谓的“种梨”过程,事实上多么像一个现代社会街头巷尾屡见不鲜的骗局。

现在就让我们来揭去魔术这层皮,来看看其中的行骗过程。

首先是行头问题,道士穿着破烂一副道家济公的样子。看上去既普通又扎眼。就像现在你在一条繁华的大街上见到一个表演街头行为艺术的人一样。

因此街头骗术一:吸引人的注意力却又不显得过分招摇这一目的算是达到了。

其次,这样的装扮更容易引起人的同情,让人觉得他会有求于你。接着装作向卖梨人要梨的样子。

街头骗术二: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

这一计的是骗子们屡试不爽的绝招,甚至三言二拍中也多有描述。好像叫做“扎棉花”(不同于“扯絮”)什么的,倒是和《聊斋》中的《念秧》等文有得一比。卖梨人贪小便宜,舍不得一个梨。结果反而亏掉了一车梨。

接着便是那一幕神奇的种梨表演,摆明了用的是树上开花和偷梁换柱之类的障眼法。梨树怎么长倒还在其次,关键是怎样可以把卖梨人的梨变成自己种的梨。

于是便有了街头骗术三:利用人们的好奇心。

道士作法的时候“万目攒视”,同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水果摊贩也站在众人之中,伸长了脖子看,居然忘掉了自己的水果摊)。听说这样用开水种的梨树居然能长出果子来,大家自然更是好奇了。

记得有两个相反的例子,一个是说诈骗团伙在一街头进行诈骗表演,所有人都被吸引了过去,而团伙其他人员则潜入居民家中进行光明正大的的盗窃。

而另一个故事是讲的一个“石头汤”的故事,说是几个士兵到了一个小镇上,饥肠辘辘,在一番询问与求助后没有得到居民们的援助。一个人说:“我们只能做石头汤了。”“石头能煮汤?”当然大家都好奇了,同时这几名士兵不断地将煮汤的必备品换成调料:“要是再有点土豆就好了,没有也没有什么关系。不过有最好。”于是就这样,居民们便回家拿来了土豆。接着,胡萝卜、白菜……于是他们实际上是合伙做了一锅丰盛的“蔬菜肉汁汤”。

这也是我们在心理学上会讲到的“U”型思维,不直接说出自己的目的,而是换个方式。其实利用的还是人们的好奇心。

道士种梨的过程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道士设了这么一个骗局,而在蒲松龄看来只是开了卖梨人的一个玩笑,无伤大雅,而且蒲松龄还借此表达出对吝啬人的鄙视和嘲弄。

但仔细想来也许卖梨人也有自己的苦衷呢?也许这是他家一年的收成,靠着这个换口饭吃,谋求生路,养家糊口也说不定。

而道士的戏弄便直接让卖梨人的血汗钱打了水漂。

小商小贩不容易,也难免有些小农意识,然而做生意要懂得取舍,不要因小失大。就像这个卖梨人舍不得一个梨,却舍得抛下摊子去看热闹,真是做买卖的大忌。

因而我们也不得不和蒲松龄一起叹一句:吝啬不是福!

奇特新巧:光怪陆离魔术秀

关键词:魔术

《种梨》这个故事很简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魔术的发展程度。自春晚刘谦的魔术表演之后,全国又兴起了一阵魔术风。那我们就来看看中国的魔术发展。

真正的魔术起源时间无从考据,据推测从有人类活动开始就有了魔术。其起源是宗教和信仰。在古代,人们相信自然界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因为有精灵或神灵操纵,因此巫师或祭师利用人类迷信的心理,利用人们所不知道的原理制造神绩,让人们相信这些是由精灵或神灵所行出来的,借由魔术强化宗教的仪式,信众们更加确认他们的信仰。

历史上最早的魔术纪录是在埃及,大约是在西元前2600年,也就是距今四千多年前。1823年发现的威斯卡手稿中记载了一位名叫德狄的魔术师受召为法老王进行表演,他将鹅的头砍下,而鹅却孙悟空附体重生了。

(1)在中国,魔术那时还不叫魔术,而是被称为幻术。最早的幻术、杂技、舞蹈,甚至是巫术等是不分家的。最早的中国魔术,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狩猎的祭祀、舞蹈等。而现代的水遁、火遁、站遁等常见魔术种类在上古已有。

中国记录最早的魔术应该追溯到《列子·周穆王篇》中的描述:可令“山河相易”。《武林外传》里郭芙蓉的“排山倒海”还是可以实现的。

郭德纲《丑娘娘》中的主角钟离春,也是个魔术爱好者:据记载,齐宣王有次在宴饮中与钟离春闲话,钟离春故意眩技吸引宣王,说:“妾身其实会隐身术。”齐宣王大喜:“隐身术,我毕生的梦想啊……皇后你试给寡人看看。”话还没说完,钟离春就忽地不见了。宣王大惊,心里估计盘算上了。这皇后太危险,要是得罪了她,以后说不定就隐身然后把自己害了,千万不能因为她的丑而把她打入冷宫。

(2)汉代是中土与西域甚至西方国家进行幻术艺术交流的时代。在汉代幻术、杂技、武术、歌舞、马戏、觉抵等合称百戏,其中以幻术为首。

中国最早有名的幻术师叫“东海黄公”。据《西京杂记》描述,这位幻术师曾当众表演星爷《九品芝麻官》里的拿手好戏“腹吞剑”。但在有次表演时出了意外,献身于虎口。

(3)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由于政治环境的动乱与各朝政权的急剧交替变革,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了统冶力量,各种“异端”思想突起,老庄思想和外来的佛教也日趋兴盛。在这种历史环境和社会思想影响下,幻术在汉代大兴盛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较为突出的便是《三国演义》里的左慈戏曹操,说的是建安二十一年冬十月,魏王官建成之后,曹操寻思着吃点南方水果来庆祝,便派人向孙权索取温州柑子。孙权派人选了四十余担大柑子,让人快马加鞭送往邺郡。

中途挑夫在山脚下休息,只见一人独眼,瘸腿,头戴白藤冠,身穿青懒衣,对挑夫们说:“你们太辛苦了,今天是学雷锋纪念日,我来帮你们挑一担。”

于是每担各挑五里,凡是他挑过的担子都变轻了,大家都感到惊疑。

临分手的时候,他告诉领队官员说:“贫道是魏王的同乡,姓左名慈,字元放,道号‘乌角先生’(取燕太子丹令‘乌头白,马生角’之意)。请代我向魏王致意。”便拂袖而去。

等到曹操剖开柑子一看,竟然都是空壳。取柑人便把遇到左慈的经过报告给曹操,曹操怎么会相信。哼,明明孙权那小孩儿骗我玩儿,还玩什么变魔术。

正说着,门人来报,说是左慈求见。

没吃到美味降火的柑子,虚火正旺的曹操怒道:“你用了什么妖术,偷了我的果子?”

左慈一脸无辜,笑了笑:“哪有这样事!”说罢自己剖开一个,果肉饱满,酸甜可口。曹操自己一剖,又成了空壳。

左慈玩心不减,曹操大宴之时,又瞬间移动来到筵前问曹操:“大王今天大宴群臣,四方异物极多,不知还缺少什么,贫道愿为您变来。”

曹操一听,你当你自己是神仙,能变星星月亮来?于是道:“我要龙肝作羹,你能变来吗?”

左慈挥了挥手:“这有什么难的!”拿笔墨在粉墙上画一条龙,袍袖一挥,当场就上了节龙体解剖课,直接从龙腔中提出一副龙肝,还流着鲜血。

曹操看傻了,呵斥左慈:“这肯定是你事先藏在袖子里的!”

左慈也不辩解,岔开话题道:“现在天寒,草木都枯死了,大王要什么好花,您可以随意挑选。”

曹操为后来的武则天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气势十足地说:“我只要牡丹花。”

左慈说:“这容易。”于是让人取来大花盆放在筵前,喷上水。哗啦啦,不一会儿就长出一株牡丹,还顺带开了两朵花。

大家大吃一惊,艺术家行为表演,赶紧请左慈同坐饮酒。

不一会儿又端上来鱼脍。

左慈又手痒耐不住了,为了表明自己并不是只会些旁门左道,自己其实还是个走遍天下的美食家,于是故作深沉道:“做鱼脍必须用松江鲈鱼才是上品。”

曹操瞪了左慈一眼,你小子不是存心瞎搅和让我下不来台嘛?干脆把这个难题踢给你,看你怎么显能耐。因此曹操故作谦让地说:“远隔千里,有什么办法能马上取来松江鲈鱼呢?”

左慈的口头禅又来了:“这有什么难的!”叫人拿来钓竿,就在堂下的鱼池里垂钓。顷刻间钓上来数十尾大鲈鱼,放在殿上。

曹操想,你当我三岁小孩儿吗?难道这鱼和尼斯湖水怪一样,是从松江游过来的?因此想也没想就张口道:“这是我院子里本来的鱼。”

左慈慢条斯理地让人收拾好鱼竿,抬头看了看曹操:“大王为什么要骗人呢?一般的鲈鱼是两腮,只有松江鲈鱼是四腮,可以辨认。”不明真相的群众们赶紧围观了一番,果然都是四腮。

厨艺显摆得不够,左慈又加了一句:“烹调松江鲈鱼必须用紫芽姜。”

曹操这次学乖了,问道:“你也能变来吗?”

左慈讲完自己的口头禅,令人取来金盆一个,用衣服盖起来。不一会儿,利用“温盆效应”长出来的紫芽姜都献到曹操面前。

接着左慈拿起桌上的玉杯,满斟佳酿向曹操进酒:“大王请饮此酒,可以健康长寿。”曹操生性多疑,便叫左慈先饮。左慈拔下冠上的玉譬,在酒杯里从中间一画,把酒分成为两半,自己饮了一半,将另一半献给曹操。

曹操装洁癖还是不喝,左慈便把酒杯向空中一掷,立即化成一只白鸠,绕殿而飞。大叫仰面观看之际左慈已不知去向。

曹操派许褚带领三百铁甲军追擒左慈,赶到城门,望见左慈穿木履在前边慢步而行,许褚飞马在后面遥遥地追,可怎么追也追不上。一直追到一山中,有牧羊小童,赶着一群羊,左慈便走进羊群里,使用羊群化身术。许褚用箭射慈,慈于是不见。许褚不放心,便把羊都杀了才离开。

牧羊小童守着羊哇哇大哭,忽听见懒羊羊的声音,竟然是一个羊头在说话:“你把羊头都凑在死羊腔子上。”小童吓得赶紧逃跑,只听到后边有人喊,“不必惊慌,还给你活羊。”只见左慈已将地上死羊凑活,赶了过来。小童觉得好神奇,想问个明白。可左慈已拂袖而去,行走如飞,倏忽不见。

通过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左慈表演了一套魔术剧:《柑肉不见》、《画龙取肝》、《牡丹开花》、《空竿钓鱼》、《金盆生姜》、《玉智分酒》、《掷杯化鸟》、《羊群遁身》和《死羊复活》。这些幻术除《牡丹开花》与汉代的《种瓜》类似之外,其他都是崭新的节目,第一次见于记载。

有关“左慈戏曹”的故事,《后汉书》、《搜神记》、《法苑珠林》等许多古籍都有记载,大同小异,基本上是一致的。可见当今仍然流行于世界魔坛的《钓鱼》和《变班鸠》等节目,早在1760多年前的建安时代我国的左慈就已经创作出来了,可惜没有申请专利。

这些节目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幻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飞跃发展。

(4)经过魏晋南北朝一百六十多年的大动荡和民族文化的大融汇,至公元589年隋代统一中国,幻术艺术已经极为成熟,至唐代成为宫廷和民间共盛的艺术。

杂技艺人和乐舞艺人同在宫廷献艺,出现一些传颂一时的杂技艺人,为诗人墨客吟咏。

唐朝的魔术也多有发展,如《酉阳杂俎》就有多方面描写。

此后幻术多与庙会表演结合,更为民俗化。同时利用幻术骗人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中也将此细节作为了案情发展的线索。

(5)清代杂技艺人漂泊江湖,生活凄苦,走街串巷,凭着对艺术的热爱,保持和发展了自己的艺术,“蹬技”和“古彩戏法”都有了新的创造,“耍坛子”、“剑、丹、丸、豆”的系列幻术,都达到了极高水平。一些技艺高超的艺人,也被邀请做富室贵家的堂会演出和逢年过节的行香走会的表演。因此在一些关于民国清末的小说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节。

同样我们所讲的《种梨》便是这一现象的反映。

对于魔术,我们总是着迷其中。千奇百怪的魔术手法,帅气的魔术师,对未知的魔术世界的好奇,都让人深陷其中。因此除了魔术表演,各种关于魔术的电影漫画动画片层出不绝,如《致命魔术》和《神偷怪盗》等,广受欢迎,也是如此吧。

游戏遣兴还是载道训教:中古小说再创作

关键词:小说创作

中国古代小说一般都是由笔记式向中长篇过渡的。

最早的笔者认为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等书。

虽然《山海经》被划归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书,但其中保存了如形(刑)天舞干戚、夸父追日等远古神话传说,其中人物个性鲜明、情节完整。按刻板的小说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来说,《山海经》中的这些故事都符合。因此,笔者觉得应该是最初的小说模型。

到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和笔记小说的风行,应该可以看做是古代小说的第一个高峰。六朝志怪小说,一般多记载妖、鬼和怪的事情,如《搜神记》、《幽冥录》等,以及后世的《小豆棚》和袁子才的《子不语》与《续子不语》等都可以归于此类。其特点是恐怖、惊悚且意犹未尽。

至唐朝,小说又发展到一个高峰,也产生了分支,大只可以划分为唐传奇和鬼怪(恐怖)小说。

“唐传奇多以爱情为核心,唐传奇集成了民歌,民间故事中爱情题材的传统,以肯定的态度描写男女之间的纯真爱情;抨击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揭露封建统治着的奢侈与残暴,反映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

鬼怪(恐怖)小说代表应推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它应该算是志怪笔记小说,是对六朝志怪小说的发展。而不同于六朝志怪小说的,《酉阳杂俎》并不仅仅记载着当时的奇谈怪闻,恐怖鬼怪,它更像一部百科全书。正如其书名,包括了当时唐朝各方面的社会风貌:如武则天对骆宾王的赏识、吴道子买凶杀人案件、唐朝美食、唐朝服饰发型、甘露之变等。

而到明清时,小说逐渐发展到顶峰。其方向主要由单一的爱情小说向各方面发展,呈现多样化。长篇优秀章回体小说开始出现,如《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等。

而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顶峰,应该当数《聊斋志异》了。

说到《种梨》,我们来看一则《搜神记》中的种瓜故事:

吴时有徐光者,尝行求于市里:从人乞瓜,其主勿与,便从所瓣,杖地种之;俄而瓜生,蔓延,生花,成实;乃取食之,因赐观者。鬻者反视所处卖,皆亡耗矣。凡言水旱甚验。[1]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和《种梨》有着惊人的相符之处。虽说现存《搜神记》有部分不是干宝所作,而是后人所撰,但蒲松龄此篇《种梨》应该是根据这种瓜而改编,甚至是扩写而来。

蒲公自己就曾说过“才非干宝,雅爱搜神”。应该说蒲公是深受干宝影响的。而《聊斋志异》走的不是《搜神记》《酉阳杂俎》这一类志怪小说的路子,它是借鬼怪外衣走的唐传奇这一路子。

因此,比较这两篇小说,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不同的地方\《搜神记》里的人物是没有语言的,人物神态描写也几乎没有;《聊斋志异》里人物的语言有了,神态描写也有了,甚至于人物的个性也开始鲜活起来。比如说卖梨人不给道士梨那一段,《搜神记》仅是一句“其主勿与”而一笔带过,但到了蒲公手里,则成了“乡人咄之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形象地描绘出卖梨人的神态。

说白了,《种梨》就是根据《种瓜》润色而来。如写树生长,《种瓜》里是极简练的一小句“俄而瓜生,蔓延,生花,成实”,很像在写生物报告或者新闻稿件,而到了《聊斋志异》里则变成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我们已经说了,《聊斋志异》其实是借鬼狐之衣走的唐传奇的路子。从以上几处,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其中两者的不同了。

然而有意思的是《搜神记》里干宝对那个卖瓜人是不带任何褒贬色彩的,这整个故事只是为了凸显徐光的过人之处,如照应后文他对气候及人的祸福的预料。而到蒲公手里,则更多倾注了个人感情色彩,对道士无甚贬斥,甚至有赞同认可之意,而对那个卖梨的倒是极尽贬意。

这便是文人创作的发展,由最初的简单模式,到故事的发展完备、情节的丰富及人物的丰满。

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物个性的发展代表着作者本人个人的喜好以及作者思想观念的变化。正如《种梨》,蒲公对那卖梨人的贬义真不是一句话可以说完的。害得卖梨人梨全没了不说,还加上了两个《搜神记》里没有的情节。摘完梨子道士还把树干(即车把)砍断一截,弄得卖梨人赔了梨子又折物。可怜的卖梨人财货两空不说,还被在场的所有人笑话,没有一丝同情之声。

而且我们来看,《搜神记》里就以这《种瓜》为代表。是以人物写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为人物形象服务的。因此,《搜神记》很有人物传记的感觉。而在聊斋中,则是以人物为引,牵引着故事的发展。吸引我们读下去的欲望,而人物的各种各样的性格都在故事中得到了体现。从这一点来说,干宝、蒲松龄应该都是受了司马迁纪传体通史的影响吧?

而《搜神记》和《聊斋志异》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小短篇与后者不同。《搜神记》里每一个短篇奇异和鬼邪之处较多;而《聊斋志异》的每一个小短篇则内容更集中,故事结构更紧凑,每一个短篇的内容一定是为篇名服务的。

人说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果是如此。

注释

[1]《中国历代基本典籍库·隋唐五代卷》(电子数据库软件),杜晓勤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