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创新
——以“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思政为例

潘晶【作者简介】潘晶,女,44岁,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从事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创新设计方面的研究。

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摘要】“文创产品设计”作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的课程,课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实现价值引领,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课程思政要求高校所有课程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高校艺术教育更应该积极探索运用课程思政的理念与方法,将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有机结合,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专业艺术人才。“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改具体探索分为三个层面:

一、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和目标。二、在教学设计中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设计美学中的主体地位。三、在课程实践环节和考核中环节融入中华艺术元素。通过系统的教学改革明确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向,在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专业伦理、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协同教育;价值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思政是近年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提出的一种全新育人理念,要求高校所有课程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上海市自2014年开始探索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拓展,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和《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都提出“课程思政”的理念,并要求发掘其他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经过数年时间的发展,课程思政已成为我国建设大学课程体系的核心理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的工作要点之一是“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并推出一批示范课和教学名师,全面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和方法。

因此,高校艺术教育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运用课程思政的理念与方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专业美术人才。“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属于综合类的复合型课程,如何来理解文化创意产业?正如台湾学者林荣泰教授所言“文化是一种生活形态,设计是一种生活品味,创意是经由感动的一种认同,产业则是实现文化设计创意的媒介、手段或方法。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简单地说就是文化透过创意经由产业实现一种设计品味或生活型态。在“文创产品设计”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首先应做到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发挥“三全育人”的功能,守好高校教师这方责任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在针对学生审美理念和创新设计思维的塑造过程中,需要确立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辐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其次,课程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实现价值引领。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提出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原则,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将为学与做人完全统一起来。梁启超融合了旧教育及严复、康有为等先生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了关于教育的目的:“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认为“教人学做人”的原则应贯彻到各级学校各科及各年龄段的教育之中。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引领价值观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为专业课的价值引领指明了方向。专业课引导学生的价值认同,最核心的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第三点,“文创产品设计”课程要发挥隐性思政教育的功能,与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同向同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要求切中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都是为了立德树人,需要在“国家认同、政治认同、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方向完全一致。专业课程中进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专业课程中增强思想政治意识和价值引领,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笔者主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教学改革怎么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课程中学生拍摄)

构建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将思想政治内容加到专业课程中,而是要从课程设计入手,对课程目标、章节内容、案例选择、作业设置和考核内容等方面进行系统调整与更新,潜移默化、达到在专业课中自然融入课程思政的目标。就“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思政的改革,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出如下探索:

一、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和目标

“文创产品设计”课程属于艺术设计专业职业修养能力课程,该课程以中西审美文化与设计表达为主要内容,目标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基本审美文化素养,要求学生理解设计背后的审美文化根源以及设计与文化、美学、艺术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改革探索中指导学生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入理解与挖掘,完成的文创产品设计作品(笔者拍摄)

为了让专业课程发挥课程思政功能,需要在教学目标方面坚持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理念,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同时要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职业道德、利他精神、科学素养、时代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要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中国设计及未来发展趋势,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专业精神。围绕课程目标做好教学设计,课程中以传播文化知识和历史信息为出发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与改革的各环节,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二、教学设计中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设计美学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合理设计与正确引导,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灵活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型符号,鼓励学生创作出陶冶情操、美化生活,兼具美学特征、历史价值、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诠释和传递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独有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使学生了解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是相辅相成而非独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提升学生爱国热忱与民族自豪感。

按照艺术教育的普遍规律和专业特性,在课前、课堂和课后各环节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丰富艺术教育的内涵和深度,同时注重趣味性、交叉性、应用性和思政性的自然融合,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程中大量采用中国特色的教学案例,讲述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传递中国精神,突出中国发展与创新。在创作题材选择、资料搜集、设计构思、形式确定及艺术实践过程中,通过TBL(Team-Based Learning)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将课堂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领会所选题材的正能量与核心价值观,突出价值引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模式。

在教学改革探索中指导学生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入理解与挖掘,完成的文创产品设计作品(笔者拍摄)

三、课程实践环节和考核环节融入中国艺术元素

长久以来,我国高校设计专业教学和研究中倾向于运用外国资料和外国案例,著作中较多引用外国言论。这些引用潜移默化中传播了西方文化与价值观。本课程中部分采用西方审美文化及设计实例,开阔学生眼界,同时注重列举中国文化的案例进行教学,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将历史文化遗产、现代中国的形象及其对世界、未来的杰出贡献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些案例的展示,传播了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

设计实践中着重考察学生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理解与运用要求学生在调研、构思及设计实践中采用中国元素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设计说明,分析形式美法则在中西设计中的不同表现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差异。重视考察学生对中国审美文化与设计的理解,尤其重视从中国审美文化的角度理解中国古代设计理念,揭示中西审美文化的差异,提升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理念对于现代工业设计的重要价值的认识。

在教学改革探索中指导学生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入理解与挖掘,完成的文创产品设计作品(笔者拍摄)

知识没有国界,文化不分彼此,但是运用知识和传承文化的人应该具有鲜明的民族立场和价值取向,因此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当代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文创产品设计”作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的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改革明确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向,能够在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专业伦理、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创新和高校课程改革做出有益尝试。